去年因一些客觀原因無法召開的SNEC大會今年如期舉行,積累兩年的行業熱情也終於有了一次宣泄釋放的契機。記者23日在SNEC第十六屆(2023)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大會開幕式現場看到,不僅整個會場座無虛席,連兩邊和中間的走道也站滿了聽衆,光伏行業當下的火爆可見一斑。

開幕式現場座無虛席

從與會嘉賓的陣容看,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主席、SNEC大會執行主席朱共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等行業大咖悉數到場,更凸顯了這場大會的高規格與權威性。

上述大咖在開幕致辭和主題演講時慷慨發言。朱共山表示,預計明年全世界光伏累計裝機量很可能將超過水電,2026年將超過天然氣,2027年將超過煤炭成爲第一大能源。

除了繼續表達對光伏行業的強烈看好外,大咖們更提到了能源轉型變革的下半場——“能源AI”將成下一個投資熱點。

光伏2027年將超煤炭成第一大能源

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主席、SNEC大會執行主席朱共山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預計今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裝機將在350吉瓦左右,明年累計裝機量很可能將超過水電,2026年將超過天然氣,2027年將超過煤炭成爲第一大能源。

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主席、SNEC大會執行主席朱共山

他表示,從全球空間格局看,歐洲能源價格上升帶動戶用光伏需求迅速增長,預計歐洲光伏今年將保持40%的高增速。2025年,歐洲光伏裝機累計將超過320吉瓦,到2030年將達到1太瓦(TW)以上。未來十年,美國的光伏累計裝機也將達到800吉瓦左右。

“通過全行業過去十幾年的努力,我們的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技術不斷迭代更新,發電成本下降了90%,初步完成了平價上網的使命。”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表示,目前中國光伏產業已成爲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並在各環節上都保持全球領先。中國的光伏產業已成爲具備全球競爭力並有望成爲最高質量發展典範的新興產業。

他表示,作爲踐行中國“雙碳”目標的排頭兵,中國光伏行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實現新增裝機33吉瓦,相當於去年上半年新增裝機的總和。預計2023年,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將首次超過水電,成爲第一大非化石能源發電來源。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測算,到2050年全球要實現淨零排放,近90%的發電量將來自可再生能源。綜合對比分析,光伏發電將是未來一次能源中最主要的來源之一。”據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介紹,光伏發電在未來碳中和背景下一次能源中的佔比最低可能到30%-40%,最高有可能到60%-70%,是未來佔比最高的能源。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在主題演講時表示,零碳能源主要就是以光伏、風電爲主的電力能源,所以有預測在2030年-2035年,中國的電力系統就率先基本實現碳中和。也有人估計,在2025年也就是兩年後,電力系統可能要率先實現碳達峯。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

“隨着電氣化進展越來越快,未來的整個碳中和主要還是靠以新能源爲主的電力系統支撐。未來,光伏、儲能、氫能將會是整個新型電力系統的新基石,再加上能源數字化或能源互聯網,將構建一個新的體系,這才能推動光伏裝機未來增長到700吉瓦、1000吉瓦甚至更高的水平,才能推動未來能源系統乃至全球的碳中和。但現在,我們還需要做很大努力。”高紀凡說。

儲能產業將迎爆發式增長

與此同時,在源網荷儲一體化的背景下,儲能產業也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朱共山在主題演講時預計,未來三年,新型儲能每年將新增80吉瓦左右,到2025年累計規模有望達到230吉瓦左右。氫能方面,隨着電解槽單線產能持續增加和電耗的逐步降低,綠氫的市場競爭力正在逐步提升。預計到2025年後,綠氫有望實現與天然氣制氫平價,2030年左右有望與煤制氫平價,並且在未來十年保持5%左右的產量複合增長。

“隨着傳統能源的枯竭和價格的持續上升,光伏發電將很快成爲最具經濟性的電力形式。由光伏延展出的一系列新業態、新產業也在逐步形成,都將實現爆發式的增長,特別是‘光伏+儲能’、‘光伏+氫能’、‘光伏+汽車’,這都是我們未來能夠很快就看到的新的增長。”曹仁賢說。

劉漢元認爲,隨着成本不斷降低,儲能的大規模應用將爲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動提供堅實保障。其中,抽水蓄能是目前已成熟的技術中經濟性相對最優、規模最具開發潛力的儲能方式。當前的儲能成本大約在每千瓦時兩毛左右,相較其他儲能方式已基本成熟。根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目前已發現的全球可建設離岸抽水蓄能電站的站點達到61萬個,僅需其中不到1%的站點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即可支撐全球100%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

他同時表示,隨着汽車電動化進程的不斷提速,電動汽車也具備儲能的巨大潛力。相關機構預測,到2050年中國基本全部實現汽車電動化,保有量將在5億到10億輛之間。僅僅依靠電動車儲能即可滿足我國電網2-4天的儲能需要。

“未來30年左右,以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爲代表的綠色轉型,將在國內形成百萬億元人民幣,全球形成百萬億美元的產業規模。在這個過程中,既不需要額外增加國家負擔,還能有效拉動投資、促進消費、帶動就業,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並徹底解決霧霾以及資源和環境不可持續的問題,進而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劉漢元說。

下一站:“能源+AI”

值得注意的是,朱共山在主題演講時還濃墨重彩地描繪了能源轉型變革的下半場藍圖。在他看來,“能源AI”將成爲下一個投資熱點。

朱共山的另一個身份是協鑫集團董事長。就在上週,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政府與協鑫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合啓動國內首個能源算力中心。雙方就打造首個應用於能源領域的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計算平臺。

“能源轉型變革的上半場主要是能源系統電氣化,下半場是電力系統低碳化、數字化、智能化和去中心化同頻共振。”朱共山表示,當ChatGPT掀起智能革命,當算力成爲數字基礎設施,恰逢新能源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C位出道”,充當起未來綠色低碳世界的託底角色,一場新能源領域的邊界突破正沿着三條主線展開——新型電力向跨行業、跨領域協同轉變,各產業用能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數字要素潛能被充分激活。風光儲氫與大數據、去中心化身份(DCI)、數字人類、基礎模型、機器學習、動態風險治理、元宇宙、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自動駕駛、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深度融合。

他表示,新能源的技術革命、場景革命、數字革命等正以燎原之勢,席捲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能源科技創新進入持續高度活躍期,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甲醇、氨能等一大批新能源技術加快迭代,推動新能源產業從資源、資本主導型向技術主導型轉變。電力電子、傳感物聯、全環境仿真平臺、第五代移動通信、先進算力算法、工業基礎軟件、機器人等適配性技術將與新能源技術深度融合,推動新能源產業不斷轉型升級。

“萬物互聯,電是根本。”朱共山表示,到2050年,電力佔能源消費的比例將由現在的21%增加到51%,算力作爲新型生產力將和新智造鑲嵌在一起,成爲用電大戶之一。AI催生數字鏡像世界,算力讓鏡像更精準,電力讓鏡像更穩定和清晰。“能源AI”將成爲下一個投資熱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