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奇銳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銀泰百貨旗下買手店品牌“西有全球好店”近期開始對銷售渠道進行調整。位於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藍色港灣、僑福芳草地以及三里屯太古裏的門店均已經關閉,僅剩下開在銀泰中心內的一家門店。

銀泰商業集團公關團隊向界面時尚表示,暫不便對此事進行回覆。根據《北京商報》,未來西有全球好店將專注線上渠道和供應鏈建設。目前西有全球好店在廈門和青島等城市仍開設有十餘家線下門店。

西有全球好店業務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表示,將會控制直營店鋪數量,今後的運營模式將會以合作加盟爲主,更多資源會向引進優質品牌傾斜。按照計劃,西有全球好店將在2025年前完成調整,隨後以新的線下零售形式呈現。

西有全球好店原是銀泰旗下高端跨境電商平臺,早期以“國外門店直接發貨”的賣點吸引消費者。伴隨着發展策略調整和消費者喜好變化,西有全球好店開始向線下渠道擴張。近期最受關注的舉措是在2021年下旬收購買手店品牌ICON&STORIES。

收購完成後,西有全球好店的線下門店規模進一步擴大。此次關閉的北京門店,原本便屬於ICON&STORIES。設想目標是,自營買手店將提升銀泰百貨時尚影響力,幫助海外品牌解決貿易進口、制定市場策略,並提供渠道銷售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整體而言,銀泰仍然以線下百貨商場和線上“貓街”App爲主要的產品銷售渠道,西有全球好店雖有拉昇定位的作用,但並非整個集團業務的重心。但在整個買手店行業近年起伏的情形下,渠道調整的出現並不令人意外。

在過去幾年,小衆設計師品牌火熱也帶動了買手店潮流興起。除了西有全球好店,其它諸如Looknow和SND等本土買手店品牌也在迅速擴張。除了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連鎖買手店在武漢和重慶等二線城市也接連落地。

但受到疫情導致的零售環境變動的影響,買手店高歌猛進的浪潮從2022年起暫告一段落。而過去在買手店中較好的業績表現,也讓包括BY FAR、Apede Mod和Nanushka等小衆品牌也開始開設獨立門店,減少依賴批發渠道。

即便是規模更大的百貨形態買手店,近年日子也並不好過。香港老牌買手店品牌JOYCE位於上海恆隆廣場的門店在2023年1月關閉,這是其在內地的最後一家門店。而更早之前,來自意大利的10 Corso Como也黯然退出中國市場。

事實上,買手店本來不太容易進行規模化擴張。買手店強調突出創始人的審美,吸引的是周邊分享共同喜好的消費者,做的是社羣生意。對這種獨特的審美和選品理念進行復制並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造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在社交媒體普及和跨境電商發展的背景下,過去買手店信息差紅利已經逐漸消失,自身能夠帶來的價格優勢也不再明顯。更重要的是,在所有人一窩蜂地衝入買手店賽道後,有時候就連挑選貨物的品味都顯得相似。

即使是小衆品牌,在被各類買手店的買手集體購入後,也難免顯得平庸。這或許纔是許多買手店品牌在早期快速擴張後便陷入乏力狀態的真正原因。而縱觀部分當前在市場上表現較好的買手店品牌,通常都是以特定地區爲大本營,仍能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此前界面時尚曾報道,職業特性要求買手不斷地跟市場接軌,瞭解新興品牌、市場趨勢和需求端偏好的變化。但出色的買手店不應當只着眼於當下的尖貨,還應該能走在市場前面,挖掘更有潛力的設計師品牌。

如果說過去買手店品牌的擔憂是偏向小衆高端的定位難以被消費者接受,那麼如今它們還要面對“小衆”價值正在飛快稀釋的風險。與此同時,如今線下零售成本愈發高昂,也增加了買手店業態的運營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