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紅星資本局從全國多地婦幼保健院產科瞭解到,因生育熱潮“降溫”,今年以來不少醫院分娩量下降,甚至有醫院因此暫停產科助產服務。隨着以“真金白銀”爲主的生育補貼政策漸成趨勢,效果如何也備受關注。

專家指出,受到當前全國育齡婦女規模縮小和人們生育觀念變化、婚育推遲等因素影響,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出生人口下降趨勢或許很難改變。鼓勵生育政策還有優化空間,加強系統化的生育支持政策頂層設計,營造全社會生育友好的文化氛圍,眼下非常重要。

多地婦產醫院分娩量下降,有醫護薪資受影響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據國家發改委發佈的《2022年人口相關數據》,2022年全國人口總量略有下降主要是由於出生人口減少,一是因爲育齡婦女持續減少,2022年全國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上年減少400多萬人,其中21-35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減少近500萬人;二是受生育觀念變化、婚育推遲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22年育齡婦女生育水平繼續下降。

近日,紅星資本局從全國多地婦幼保健院產科瞭解到,比起具體的產婦建檔數據,更直觀的感受是,今年以來分娩量下降了。對於不少產房裏的醫生而言,新生兒的哭啼聲變少,病牀不再緊張,大家的工作也不像從前忙碌了。

貴州省某縣婦幼保健院一名婦產科醫生介紹,今年該院的分娩量較同期下降了近30%,縣城內三家公立醫院的新生兒出生率都在降低,醫護的薪資也受到影響。湖南省某三甲婦幼保健院的一名醫護人員介紹,產科是該院的品牌,分娩量一直排名全省前列,但最近,產婦多到加牀的情況已經較爲少見。

“過去(分娩量)可能一天七八個、十來個,現在幾天一個,能一天一個就不錯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婦幼保健院的一名產科醫生告訴紅星資本局,醫院今年的分娩量減少了一半以上,除生育觀念和經濟水平等因素,當地私立醫院的分流也有影響。

不過,也有廣東某大型三甲醫院產科醫生表示,分娩量與同期比沒有太大變化。

對於部分醫院分娩量下降的情況,有人口學者向紅星資本局表示,現有數據或許無法體現今年全國人口增長情況,過去兩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的新生兒出生數據或許會有小幅度回升。不過,也有人口學者認爲,雖然疫情影響下的推遲婚育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反彈,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出生人口下降趨勢或許很難改變。

有醫院調整產科結構,不擠“獨木橋”

2016年,中國“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行,一波生育熱潮掀起,產科一度“一牀難求”。但隨着生育熱潮“降溫”,有醫院已經着手調整產科結構。

2023年5月7日,浙江省蒼南縣中醫院的一則公告引發關注。公告稱,根據醫院學科發展規劃,經研究決定,即日起暫停產科助產服務(產科門診照常開放)。

“分娩的數量很少,(繼續)幹就沒有意義了,我們去年10月份就徹底停掉了。”蒼南縣中醫院婦產科一名醫護人員向紅星資本局介紹,最近幾年因分娩量下降,結合人員外調、退休等情況,婦產科員工的結構組成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業務也由以產科爲主轉向中西醫結合的婦科,轉變後業務量在慢慢回升。

“我們沒必要跟大家在‘獨木橋’上走,這樣也沒有什麼優勢。”該醫護人員還透露,去年暫停產科助產服務前,該院每月分娩量在20人左右,縣城其他醫院的數據也在下降。

前述哈爾濱市婦幼保健院的產科醫生也在擔憂產科被合併到婦科的情況。其認爲,即使醫院的特需病房已經非常便宜,但與私立醫院相比競爭力不算大,有條件的產婦還是會選擇到私立醫院生產。

育兒補貼已成趨勢,效果如何?

自2021年三孩生育政策實施以後,多地陸續出臺鼓勵生育政策,以“真金白銀”的育兒補貼爲主要類型。

2021年7月,四川省攀枝花市成爲首個現金補貼二、三孩生育的城市。2022年3月底前,攀枝花已向全市兌現第一筆育兒補貼金,共計95萬元,涉及650個家庭。2022年10月,攀枝花市副市長唐忠柱介紹,預計2022年享受育兒補貼金的家庭將超過2000戶;政策實施一年來,全市出生人口數量增長了1.62%,二孩、三孩數量分別增長5.58%和168.40%。

如今攀枝花的育兒補貼政策實施近兩年,成效如何備受關注。“每個月(分娩量)一百七八十吧。”5月22日,攀枝花市某三甲專科醫院一名產科醫護人員向紅星資本局介紹,今年以來該院產檢數量和分娩量與往年接近。但記者從該市各區(縣)多家醫院產科瞭解到,存在分娩量下降的情況。

“不知道爲什麼一下子就變少了。”攀枝花市某三甲綜合醫院一名產科醫生向紅星資本局介紹,往年該院月均分娩量十餘個,但今年“驟減”至個位數。該醫生無奈道:“不確定(產婦)是不在我們醫院生,還是不想生。”

甘肅省臨澤縣緊隨攀枝花之後,於2021年9月出臺政策,對生育二、三孩的家庭每年發放育兒補貼直至孩子3歲。紅星資本局注意到,2021年臨澤縣全年出生人口817人,人口出生率爲5.41‰。2023年3月公佈的《臨澤縣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2年出生人口844人,人口出生率爲5.63‰。人口出生率上漲了0.22個千分點。

2022年11月,陝西省寧陝縣對符合政策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夫妻,一次性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生育補助,成爲國內首個將現金補貼覆蓋所有生育家庭的地方。5月22日,紅星資本局從寧陝縣衛健局獲悉,當地正在陸續爲育兒家庭兌現補貼金,不過目前政策公佈時間較短,鼓勵生育的效果暫未顯現。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人口學系主任楊凡此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目前許多地方在探索各自生育支持政策,效果如何需要3年才能顯現。

專家:鼓勵生育政策還有優化空間,應重視育齡女性公平就業權利

今年5月12日,武漢東湖高新區發佈方案,對2023年1月1日後滿足相關條件生育三孩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每年每孩可享受育兒補貼1萬元,最長可享受至6週歲。生娃最高補貼6萬,這被稱爲“史上最強”補貼政策。但在社交平臺上,有網友問道:“6年以後怎麼辦?”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楊成鋼向紅星資本局表示,政府拿出“真金白銀”補貼,儘可能降低生育夫婦的育兒成本,體現了鼓勵生育的積極態度。但必須承認,這些補貼相對於家庭的育兒成本來說,雖然不能說是“杯水車薪”,但恐怕也難以調動生育的積極性。

“要想改變現在人口負增長的趨勢,調動育齡人羣的生育積極性,比起這些零碎的補貼,還是要加強系統化的生育支持政策頂層設計,出臺一套全面支持生育的政策體系。”楊成鋼指出,這不僅要加強生育女職工的就業保護,掃除女職工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顧慮,還需結合實際關注家庭住房問題及未來孩子的入托、入學等情況,營造全社會生育友好的文化氛圍。

楊成鋼表示,隨着社會的發展,目前中國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勞動參與率均大幅提高,女性的生育觀念發生改變、生育意願明顯下降,因此從政策的角度來說,應該更多地向女性傾斜,考慮減輕她們的生育負擔。

人口學者何亞福向紅星資本局表示,從目前各國的經驗來看,提升生育率是一項綜合的社會工程,對於雙職工家庭而言,可以參考法國和瑞典這兩個歐洲生育率最高的國家,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多建託兒所,“讓3歲以下的嬰幼兒有人照料,解除雙職工家庭的後顧之憂。”

何亞福還提到,構建一個對女性生育友好的社會,需要重視帶薪生育假、保障女性公平就業的權利。例如,可以參考國外的經驗,在父母育兒假制度中,融入家庭角色的性別平等觀念,通過法律規定父親的家庭責任,不但能促進男女兩性職場中的機會平等和家務勞動中的責任分擔,而且有利於消除就業市場中的性別歧視。

據界面新聞報道,2021年11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講師陳梅、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張夢皙等人發表的《國外生育支持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一文指出,從瑞典、法國、英國等13國的分析數據來看,對於生育率遠未達到更替水平的國家,各種形式的現金津貼,對生育行爲的激勵效果都很明顯。現金津貼配合育兒假、日託中心建設等多類型政策組合效果更爲顯著。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朱薈和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對英國、瑞士、捷克、匈牙利等15個國家的人口政策有過研究,他們發現,具有“去家庭化”性質的托幼服務對歐洲家庭生育決策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具有“家庭化”性質的現金補貼並未產生預期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