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濤指出,儘管輔助生殖項目進入醫保或將推動行業發展,但進入醫保可能面臨集採降價的問題,所以是否利好相關產業還需進一步觀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魏笑 深圳報道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建立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爲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其中提到,考慮醫保、生育保險基金的可承受能力,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基金支付範圍。

近年來我國不孕不育患者羣體增多,目前基於輔助生殖醫療費用開支較高,相關羣體自費壓力較大;高自費壓力也導致我國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較低。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0年中國不孕率16.9%,而輔助生殖滲透率僅7.9%,遠低於美國的31.2%。

行業普遍認爲,如果輔助生殖相關技術醫療費用能納入醫保,或有效緩解需通過技術手段備孕家庭的經濟壓力,提高不孕不育患者的輔助生殖意願,一定程度上促進人口出生率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錦欣生殖首席戰略官段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從婦產科醫生的角度來講,分娩鎮痛或者輔助生殖進醫保是好事,其有助於解決生育困難問題,但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

此外,平安證券認爲,輔助生殖項目進入醫保,將推動行業加速發展。但段濤指出,儘管輔助生殖項目進入醫保或將推動行業發展,但進入醫保可能面臨集採降價的問題,所以是否利好相關產業還需進一步觀察。

爲何要納入醫保?

輔助生殖技術是治療不孕不育症的重要方法,指採用醫療輔助手段幫助不孕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IUI)、配子移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其中應用最廣的是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技術(IVF)。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出生人口1200萬人,人口出生率爲8.50‰,出生人口連續三年滑落,出生率爲1952年該數據存在以來最低。

近年來我國不孕不育患者羣體增多是其中原因之一。據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從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的12%-15%左右,不孕不育者約有5000萬人。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到2023年我國不孕不育的人羣佔比將達到18%。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基於輔助生殖醫療費用開支較高,相關羣體自費壓力較大。根據《中國高齡不孕女性輔助生殖臨牀實踐指南》測算,女性在35歲及以下時,平均需要3個治療週期成功活產,單次取卵週期價格約3.3萬元-4.2萬元,35歲以上的女性則需要更長週期。意味着育齡女性成功活產一次至少需要花費10萬元,甚至更多,而醫院門診報銷有每年2萬元的封頂線,超過則不予報銷。

高自費壓力導致我國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較低。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0年中國不孕率16.9%,而輔助生殖滲透率僅7.9%,遠低於美國的31.2%。

平安證券指出,目前我國IVF單週期價格一般在4萬元,滲透率約爲7%,與美國超過30%的滲透率相比,仍然較低。較高的價格使得一些中低收入人羣對輔助生殖項目望而卻步,導致輔助生殖滲透率提升的速度較慢。隨着未來輔助生殖項目進入醫保,將會提高患者的可及性,有望推動需求端的快速釋放,從而推動行業的發展。

如果輔助生殖相關技術醫療費用能納入醫保,或有效緩解需通過技術手段備孕家庭的經濟壓力,提高不孕不育患者的輔助生殖意願,一定程度上促進人口出生率提高。

東吳證券朱國廣團隊研究指出,2020年我國輔助生殖IVF市場規模約330億元,2016-2020年CAGR爲14.1%,預計2023年達504億元,2021-2023年CAGR約16%。隨着大衆對輔助生殖的認知和接受度上升、生育政策放寬等,國內輔助生殖市場有望持續擴張,預計2023年IVF取卵週期數達132.6萬例。

目前我國尚未將相關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的主要原因爲何?段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醫保實際是保障基本醫療需求的,以分娩鎮痛爲例,受保守觀念影響,許多人認爲其屬於消費型醫療,更像是一種奢侈品而非基本醫療需求。不過現在普遍的共識是,“分娩之痛”不僅不是“必要的”,而且是人類所能感受到的最高級別的疼痛之一,所以將鎮痛分娩視爲一項基本需求。

湖南省人民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文賽勇曾指出,除了公衆存在認識盲區,醫院也缺少相應的人力資源和動力,分配到這件“喫力不討好”的服務上。“開展一次無痛分娩需要2000元左右,700~800元可以通過麻醉等方式進行醫保報銷,還有1200多元需要醫院補貼,做一例虧一例。”

此外,開展分娩鎮痛最佳模式是麻醉醫生24小時進駐產房,但這意味着需要大量麻醉醫生。據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分會副會長黃文起介紹,目前全國有麻醉醫生8.5萬多名,缺口約爲30萬人。

多地也在積極爲相關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做準備。例如今年2月,北京市醫保局、衛健委、人社局發佈《關於規範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對體外受精、胚胎培養等53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進行了統一定價,並將其中16個項目納入甲類醫保(僅限門診),項目價格從180元到5050元不等。其中,單項價格最高的是胚胎單基因病診斷技術,爲5050元/每個胚胎。

據悉,在醫保三大目錄中,醫保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目錄分爲“甲類”和“乙類”。“甲類”“乙類”所對應的藥品和診療項目的報銷範圍有所不同。甲類藥品是臨牀治療必需、使用廣泛、療效好,同類藥品中價格低的藥品。乙類藥品是可供臨牀治療選擇使用、療效好,同類藥品中比甲類藥品價格高的藥品。甲類項目全額納入報銷範圍。乙類項目需要個人先行負擔部分費用,其餘費用納入報銷範圍。

5月,浙江省醫保局發佈《關於支持“浙有善育”促進優生優育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提出要擴大生育保險支付範圍。制定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等治療不孕不育的輔助生殖相關技術醫療服務價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適時將其納入生育保險支付範圍。

進醫保落地有何困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北京上述生殖輔助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相關政策已暫緩實施。

據悉,今年4月有網友諮詢該政策的落地情況,據北京12345回覆稱,“經覈實,根據醫療保障待遇清單相關規定,按照國家醫保局要求,我市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工作暫緩執行。目前,國家醫保局正在對相關政策進行統籌研究,我市將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對此,段濤指出,首先,該問題較爲複雜,應該由國家統一統籌協調,而不是地方政府的行爲;其次,在具體執行層面,北京並沒有制定相關政策細則,因此可能導致落實較爲困難。

此外,段濤認爲,從專業角度來看,北京相關政策並不是那麼合理。“因爲被納入甲類醫保的16個項目中包含很多三代試管嬰兒相關的高級技術,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相對複雜,價格也較爲昂貴,但實際使用量並不多。”

據瞭解,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也被稱爲“胚胎移植前遺傳學診斷”,其能排除基因缺陷,對付遺傳疾病。以地中海貧血爲例,夫妻雙方如果都是地貧基因攜帶者,那麼有1/4的幾率生出重症地貧的孩子,同時也有1/4的幾率生出健康的孩子,此時需要通過相關技術手段,即胚胎移植前遺傳學診斷,挑出健康的胚胎移植到女性的體內。

實際上,我國試管嬰兒相關技術使用量較爲有限。據《中國輔助生殖政策分析2022》報告指出,不孕不育患者中,需要輔助生殖的患者羣體只是小部分,只有不到20%需要輔助生殖,80%以上患者只需要常規治療就可懷孕。

因此,段濤認爲,如果要把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那麼僅需要常規治療的大部分不孕不育治療更應該納入醫保,因爲中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核心原則就是“保基本”。“如果輔助生殖項目要納入醫保的話,那80%的常規治療也應該納入醫保。從覆蓋面角度來看,應該先解決不孕不育的問題,因爲80%的患者僅需進行常規的不孕不育治療,並不需要一開始就進行試管嬰兒等昂貴項目,所以基本順序不能搞反。”

此外,解決支付問題也很關鍵。段濤指出,“其實我國醫保盤子每年都是不夠的,特別是在疫情影響下,再增加一項可能導致醫保負擔更重。此外,對醫院來說,將輔助生殖相關項目納入醫保會佔用醫院其他科室的醫保盤子,蛋糕就那麼大,其他科室能報銷的就會減少。”

在此方面,商業保險或可助力。泰康在線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商業保險公司在輔助生殖領域具有強烈意願,需要與社保做好生育費用報銷的銜接,進一步緩解患者的自費支付壓力。

此外,異地醫保如何報銷也是問題所在。“中西部地區能夠提供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很少,因此,患者只能往北京上海等地跑,但醫保報銷問題還有待解決。”段濤稱。

平安證券認爲,輔助生殖項目進入醫保,將推動行業加速發展,下游的醫療服務企業將率先受益。我國輔助生殖用藥市場仍然爲進口主導,若未來藥品市場進行集採,則有望推動市場競爭格局重構,從而爲國產藥企帶來機會。

Wind數據顯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輔助生殖概念股共計22家,業務涵蓋不孕不育治療、輔助生殖基因技術、輔助生殖醫療服務、孕激素類藥物等。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相關產業的影響,段濤指出,儘管輔助生殖項目進入醫保或將推動行業發展,但進入醫保可能面臨集採降價的問題,所以是否利好相關產業還需進一步觀察。

“從婦產科醫生的角度來講,分娩鎮痛或者輔助生殖進醫保是好事,其有助於解決生育困難問題,但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段濤稱。

(作者:魏笑 編輯:徐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