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是很多父母難以迴避的一個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厭學的孩子並不是個例,在學生羣體中佔有相當的比重。

面對厭學的孩子,如果父母只是依靠簡單的斥責和打罵,是無法改變孩子的厭學心理。

在每個厭學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和動機。

爲人父母者,一定要善於觀察,通過科學引導,幫助孩子突破自己,打破不想學習的魔咒。

01 小學中高年級就有孩子開始出現厭學苗頭

很多人都以爲,在初高中階段纔有孩子厭學的現象。

其實不然,在小學中高年級出現厭學苗頭的孩子並不罕見,只是在程度上有輕重的區別。

這個問題若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等到孩子上了中學,厭學的孩子可能就越來越多。

面對厭學問題,我相信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大都會感到焦慮和痛苦。

這種焦慮和痛苦大致表現在:

  • 對孩子來說,他沒有從學習中收穫到成就感和價值感,只有滿滿的挫敗感。

  • 對父母來說,當他們看到孩子學不下去,雖然嘴上責罵起孩子來會毫不留情,但內心的痛苦並不比孩子小,在他們的眼裏,再沒有什麼事情比孩子不肯讀書更讓人絕望的了。

在升學壓力擺在面前的情況下,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確實是很多父母迫在眉睫的任務。

如果我們不在小學階段處理好這個問題,讓孩子把這個問題帶到初中甚至是高中階段,那後患將是無窮的。

但客觀來說,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並不容易,這是一個非常考驗父母的教育智慧和耐心的問題。

爲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孩子爲什麼會產生厭學心理入手,抽絲剝繭,才能直達“病竈”,最終徹底幫孩子消除厭學心理。

02 缺失成就感和價值感的孩子容易出現厭學傾向

我們知道,孩子在小學低年段很少會有厭學心理,這主要是因爲:

  • 一方面,小學中低年級尤其是一二年級學科知識的整體難度不大,尤其是對一些超前學習的孩子來說,更是感到輕車熟路。

  • 另一方面,小學低年級對孩子的學業要求並不高,尤其是在“雙減”新政下,一二年級都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平時也很少考試,孩子沒有什麼大的學習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很少會有孩子產生厭學心理。即使有,那也多數是因爲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所導致的,比如,父母另外讓孩子大量刷題、給孩子施加了過大的學習壓力等等。

隨着孩子升入中高年級,這種“輕鬆愜意”的生活就開始慢慢消失了。

首當其衝的就是學業難度明顯超過了一二年級,對很多孩子來說,是一種不小的挑戰。

如果孩子能適應這種新變化,比如學習不會感到太大的壓力,學習成績依然保持着一二年級的優勢,和父母有着良好的溝通,那麼,這些孩子就可以說是闖過難關的“幸運兒”。

反之,如果孩子不能適應這種新變化,很有可能從三年級開始就慢慢掉隊,等到升到中高年級的時候,有的孩子就越發感到在學習上力不從心,逐漸跟大家拉開了差距。

學習上的力不從心和成績的持續下滑,使得這些孩子產生了深深的挫敗感。

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去幫孩子做好疏導工作,反而給孩子施加更大的壓力,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可能就率先打退堂鼓了。

和很多人所想的不同,厭學的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躺平擺爛,不思進取,但他們在內心深處還是渴望獲得大家的認可,並不真的願意就這麼“沉淪”下去,有時候還會突然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衝動一面。

如果深入剖析厭學孩子的心理,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大多數人是因爲很難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價值感,因而對學習產生了厭惡心理。

上述兩種心理一直會在孩子的內心深處“打架”,哪一方如果能打贏的話,那麼,孩子就大概率會往打贏的那一方靠攏。

在這個過程當中,父母的科學引導就非常關鍵。如果引導得好,孩子很快就能重振旗鼓,再次燃起學習的激情,重新跟上“大部隊”。

03 父母如何引導已經厭學的孩子

針對厭學的孩子,並不是到校外上上補習班就能奏效的,我們更多的是要從心理層面上去科學引導孩子。

1.給予孩子幫助——理解、信任和解決困難

厭學的孩子由於大都很敏感,厭學期間正是他們最無助的時候,特別想要得到父母的幫助。

孩子厭學,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作爲父母,不妨先放下對孩子的指責,試着去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

這種幫助包括以下這三點:

● 一是孩子能得到父母的理解。

只要是思維力正常的孩子,都知道自己的厭學行爲不可取,但他們還是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父母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能釋放孩子過重的壓力。

● 二是孩子能得到父母的信任。

厭學的孩子由於以往在學習上經常食言、爽約,次數多了,就導致他們很難再被父母所信任。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就會把學習當作是父母的事情,因而特別排斥學習。要改變這種情況,父母在和孩子深入溝通之後,不妨再給孩子一次信任的機會。

● 三是能幫助孩子解決在學習中面臨的困難。

厭學的孩子在學習上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困難,如果父母能幫助孩子去解決這些困難,這有利於幫助他們消除對學習的恐懼感。

2. 對孩子保持足夠的信心,喚醒學習力

我們知道,厭學的孩子大都對學習缺乏信心,而父母對孩子能否保持着足夠的信心,又會影響到孩子的信心恢復。

換句話說,父母越是對孩子保持信心,孩子也就越是有可能恢復信心,而信心是喚醒學習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孩子陷入厭學的迷茫時期,父母要儘量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設,對孩子保持足夠的信心,這是幫助孩子順利走過這個迷茫時期的關鍵所在。

3.打消孩子的內耗和顧慮,實現輕裝上陣

我們只要稍加留心就會發現,在厭學孩子羣體中,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想徹底放棄學習。

厭學孩子雖然對學習產生了厭煩心理,但因爲他們對一二年級精彩的過往還有一絲的留戀,對未來不好好學習的後果還有一絲的擔憂,他們還是願意在合適的條件下去改變和提升自己。

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厭學的孩子常常會陷入各種負面的想法和情緒之中,也就是我們常所說的心理內耗。

這種心理內耗的最大弊端,就是會白白消耗掉孩子的時間和主要精力,使他們無法集中時間和精力來應對學習。

父母只有減少孩子的心理內耗,他們纔有可能輕裝上陣,把精力都用在解決問題上。

這也提醒我們:對厭學的孩子,我們不能輕易就放棄,該爭取的還是要爭取。

4.鼓勵孩子大膽嘗試,提升獨立自主能力

有厭學心理的孩子,通常會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一遇困難就“繳械投降”,不敢去面對挑戰。這實則也是造成孩子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往往和他們從小缺乏獨立自主能力,對他人尤其是對父母有較大的依賴心理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父母在平時應當多鼓勵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只要是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就儘量不要包辦。這是鍛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般而言,獨立自主能力強的孩子,在面對學習挑戰時,不會輕易放棄和倒下,自然也就很少會出現厭學心理。

結語

解決孩子厭學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較爲漫長過程的引導。我始終認爲,解決此類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父母要做好預防性工作,幫孩子避免厭學心理的出現。

其實在生活中,就有不少家長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範,把厭學問題儘可能消滅在萌芽狀態,保持着孩子對學習的激情。

用孩子自己的話來說:他是處在一種享受學習的狀態中。

而這種良好的學習狀態若能持續保持下去,就能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行穩致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