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付樂 冉學東 北京報道

“爲什麼商戶名稱和我實際消費的地方完全不一樣?”李先生第一次見到此類情況,困惑不已。而這大概率是遇到了跳碼。

今年4月底以來,翠微股份(603123.SH)、新大陸(000997.SZ)和新國都(300130.SZ)等頭部支付機構相繼自曝跳碼,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也出現了較大波動。

“此類事件對行業有較大震懾作用,存在多年的跳碼有可能退出歷史舞臺。”5月31日,博通分析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跳碼”是行業頑疾,此前從未有支付機構選擇主動公示這類行爲。多家機構發佈公告,或意味着行業整頓早已開始,後續也可能會有更爲重磅的信息披露。

自曝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旗下支付業務因“存在部分標準類商戶交易使用優惠類商戶交易費率上送清算網絡”(即“跳碼”)涉及資金退還事項,出現鉅額營業外支出,合計金額超28億元。

具體來看,翠微股份發佈《關於重大事項的提示性公告》顯示,控股子公司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海科融通”)在收單業務中存在部分標準類商戶交易使用優惠類商戶交易費率上送清算網絡的情形,海科融通需按照相關協議分批次將涉及資金退還至待處理賬戶。

新大陸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福建國通星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開展收單業務過程中,存在部分標準類商戶交易使用優惠類商戶交易費率上送清算網絡的情況,國通星驛已按照相關協議將涉及資金退還至待處理賬戶。

此外,新國都全資子公司嘉聯支付在收單業務中存在部分標準類商戶交易使用優惠類商戶交易費率上送清算網絡的情形,按照相關要求將涉及資金退還指定賬戶產生的相關支出。

何爲“跳碼”?

在我國收單市場格局中,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分爲三個部分,分別是:髮卡行服務費,由髮卡銀行收取;網絡服務費,由清算機構收取;以及收單服務費,由收單機構收取。當前市面上主要存在三種收單手續費模式,分別是標準類,費率爲0.6%;民生類,費率0.38%;公益類費率則爲0,後兩者業內統稱爲優惠類商戶。

所謂“跳碼”,指的是支付機構通過技術手段,在收單業務中讓部分“標準類商戶”變爲“優惠類”,再報送系統,但商戶的手續費還是按標準商戶收取。支付機構瞄準了三種費率之間的套利空間,通過跳碼謀取更多“灰色收益”。

機構緣何自爆?

有觀點認爲,部分機構存在海外業務收入被錯誤計入的情況,爲避免風險,機構自曝存在問題並進行整改。

早在2022年就有傳言稱,多家支付機構因“跳碼”等行爲被監管約談,甚至面臨數億元的高昂罰金風險。

王蓬博表示,受到大額處罰的部分上市支付公司,由於追償金額巨大,勢必要在財報中有所披露。

他表示,上述機構自曝跳碼並退還上億元的資金,對行業會產生較大的警醒作用。但由於成本轉移的原因,特定場景的相關費率肯定會隨之上漲,目前來看已經形成了普漲的局面。

除了支付機構套利,跳碼也帶來了更多“套現”空間。

收單用的POS機一般分爲商戶使用和個人使用兩種,而“跳碼”更多是指向個人使用的POS機。

個人使用POS機的目的,主要是用於刷信用卡套現。繞過銀行正常的提現手續,信用卡持有人利用POS機刷卡進行虛假消費,將信用額度內的資金以現金形式取出,並避免銀行提現手續費。更有甚者,利用POS機以卡養卡,從而獲得一筆現金流。

此外,受退款支出的影響,支付機構的業績也出現了虧損。

據2022年財報,翠微股份旗下支付公司海科融通實現營業收入30.40億元,同比增長28.96%,淨利潤-2.75億元,同比下降231.62%;新大陸旗下收單子公司國通星驛2022年營收22.3億元,同比下降約20%,淨利潤-8.23億元,同比下降1091%。在目前披露退還資金的公司中,只有退款金額較少的新國都旗下嘉聯支付保持了正利潤。新國都財報顯示,嘉聯支付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約30.60億元,同比增長29.12%;淨利潤3606萬元,同比降低約72%。

監管“嚴”字當頭

“跳碼”行爲的出現,其實與支付業內一次政策調整有關。

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發佈《關於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下稱“96費改”),明確提出“對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教育機構、社會福利機構、養老機構、慈善機構刷卡交易,實行髮卡行服務費、網絡服務費全額減免;自本次刷卡手續費調整措施正式實施起的兩年過渡期內,按照費率水平保持總體穩定的原則,對超市、大型倉儲式賣場、水電煤氣繳費、加油、交通運輸售票商戶刷卡交易實行髮卡行服務費、網絡服務費優惠。”

王蓬博表示,一些支付機構正是利用“96費改”後對民生類和公益類商戶的優惠政策,通過自身系統技術變造等手段,將標準類商戶變造爲民生類或者公益類商戶,在差異化的費率定價之下獲取更多利潤。

2020年6月,人民銀行在《關於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起草說明中指出,現行銀行卡受理終端相關管理制度已經明確了收單機構的基本管理責任,但移機、變造交易信息、“一機多碼”、“一機多戶”、買賣終端等問題依然嚴峻,反映出部分收單機構在落實監管制度、規範銀行卡終端管理方面仍存在薄弱環節。

針對“跳碼”,監管近年來出臺了多項措施,加強了對商戶的規範化管理。“跳碼”行爲背後,可能涉及侵犯數據安全隱私、信用卡被封禁和降額等風險。與此同時,支付機構也要摒棄“套利”這一所謂的盈利渠道。

目前,支付機構主要利潤來源是收取服務費與通道費。王蓬博表示,當下支付機構盈利模式依然固化,但也有一些支付機構嘗試着從數字化服務方向轉型,且有了一定的基礎和成績,但仍然不是主要收入構成。實際上,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的是兩個難題,一是面臨着聚合支付在線下場景的激烈競爭,二是從全球來看,中國收單費率較低,國外費率約爲2%-3%。因此,在保證合規性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服務費率將成爲趨勢。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