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北京報道

6月4日,在2023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的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 5G發展到了關鍵拐點,目前已覆蓋全國所有縣城城區,而且5G用戶數佔移動總用戶已經超過三成,預計2024年後佔比將超過50%,在網絡部署建設達到一定規模後,5G將進入投資回報期。因此要將5G能力向5G-A提升,使用戶在消費應用中能夠充分體驗5G優勢。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5G移動電話用戶達6.34億戶,佔移動電話用戶的37.1%。5G基站總數達273.3萬個,佔移動基站總數的24.5%。

鄔賀銓指出,目前我國移動電話普及率120.9%,面向消費者的用戶數基本已到天花板,預計2024年後5G用戶佔全網移動用戶50%。不過新遷移進5G的用戶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用於衡量電信運營商業務收入的指標)不及已在網的5G用戶,5G的作用僅起到維持ARPU不致下降。原因是5G能力未能在消費應用中充分體驗,移動通信正在開啓5G-A新週期。

“5G-A週期位於5G/6G之間,針對5G商用發現的問題,面向2025年後的工業與VR/AR等新應用,開發和釋放5G網絡潛能,5G-A比5G在性能上有數量級提升,目標是萬兆體驗、千億連接。這將爲6G創新探路,使能產生更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鄔賀銓表示,從提升消費者體驗上看,目前仍有多方面原因需要進一步發展5G-A,也就是通常所說的5.5G。

比如,面向消費應用場景,VR/AR和車聯網能夠體現高帶寬低時延的需求,但一方面VR/AR產品的成熟性和車聯網的可靠性以及政策法規限制了市場啓動;另一原因,目前在支撐VR/AR和車聯網業務中,5G能力不是過剩,而是仍嫌不足,5G-A負重而生。

“5G之初雖然也提出面向工業應用,但面向消費應用的思路主導了系統架構設計,現在看5G還不能完全滿足工業應用對大上行帶寬、確定性時延、高可靠與精定位等要求,這是5G-A的市場機會,也是5G-A挑戰。”鄔賀銓說。

此外,截至今年4月,我國蜂窩連接數中物聯網已經佔54.1%,“物超人”趨勢顯著。

鄔賀銓指出,未來行業應用與智慧城市將加快物聯網的發展,同時輕量級、高密度、寬覆蓋、低成本、長壽命成爲趨勢,5.5G將會在輕量級RedCap和P-IoT(無源物聯網)等方面發力。

(作者:繳翼飛 編輯:週上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