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6月7日訊(編輯 趙昊)當地時間週三(6月7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佈最新一期經濟展望報告。

經合組織將這份報告的標題定爲“一條漫長的放鬆之路”,並表示,在能源價格下降、企業和消費者情緒改善等因素的幫助下,全球經濟發展步入了改善的軌道。

但該組織仍很謹慎,報告強調了當前經濟好轉的過程是脆弱的,整體來看復甦之路仍將繼續疲軟,同時貨幣緊縮政策的負面影響正在日益顯現。

具體數據顯示,OECD預計2023年的全球經濟增速爲2.7%,較3月份預測的2.6%高了0.1個百分點。報告指出,不計入新冠爆發的2020年,2.7%將是2008-2009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年增長率。該組織還預計2024年的全球經濟增速爲2.9%,與3月份的預測持平。

報告還寫道,雖然食品和服務價格仍在快速上升,但鑑於能源價格的下滑,OECD成員國2023年的整體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9.4%下降到6.6%,並於2024年進一步放緩至4.3%,但這一水平仍然是多個國家央行目標通脹率的兩倍多。

在二十國集團(G20)經濟體中,OECD預計總體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7.8%下降到2023年的6.1%,到2024年將進一步降至4.7%。

美歐今年仍面臨逆風

就全球主要經濟體而言,在美國,隨着貨幣政策緩和需求壓力,預計2023年當地GDP年增長率將放緩至1.6%,2024年將放緩至1%。

目前市場預計美聯儲的利率終端爲5.25-5.5%,意味着該行可能很快停止加息。但市場還預計該行在2024年下半年纔會“適度”降息,高利率的滯後效應可能對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打擊尤爲嚴重。

在歐元區,OECD預計該區域GDP年增長率到2023年將達到0.9%,隨着高能源價格的影響消退,到2024年將回升至1.5%。另外,這一區域的經濟“火車頭”德國可能會在今年錄得零增長,明年纔回升至1.3%。

隨着實際收入增長開始改善,OECD還預計英國將在2022年錄得0.3%的增長,在2024年錄得1%;伴隨着寬鬆政策的持續,日本經濟將在今明兩年分別達到1.3%和1.1%的增長率。

OECD再上調中國經濟預期

OECD在報告中再次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該組織預計中國經濟2023年將增長5.4%,2024年將增長4.1%,在主要經濟體中排名前列。需要指出的是,OECD早於3月中旬就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5.3%。

無獨有偶,世界銀行昨日也在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期上調至5.6%,較今年1月報告的4.3%和4月的5.1%均顯著提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4月發佈報告就曾提到,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助力中國經濟強勁反彈,這對全球經濟來說是重大利好,中國將成爲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

亞洲開發銀行(ADB)日前也表示,鑑於今年中國經濟復甦對亞洲的帶動作用,該銀行將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預期從去年12月時預估的4.6%調高到了4.8%。

在全球經濟復甦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背景下,多家國際金融機構紛紛將期盼的目光投向中國。

週二,德國批發和外貿協會負責人迪爾克·揚杜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國經濟形勢等外部環境改善,促進了德國外貿積極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