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小剧场

——读李锡琴长篇小说《宝贝仨》

文/曾维惠

生活,如一个小剧场,时不时上演一出出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剧。而今天我讲到的小剧场,以及小剧场里上演的故事,还得从1999年秋说起。

1999年9月,我从挂在半山腰的江津柏林沙河小学(现海军希望小学)调入江津柏林中学任校团委书记,我在打扫团委办公室的时候,捡到一张报纸(记不得报名是什么了),上面有一则启事,是关于加入江津作家协会的。当时我想:“还有作家协会呀?我可不可以加入呢?”于是,爱好写作也发表了几篇文章的我,便按报纸上的地址,寄去了信,表达了想加入作家协会的意愿。

很快,我成了江津作家协会的一员。那时候交通不便,每每从柏林山区去江津作协开会,都要经历一番折腾,灰头土脸,坐在会场里,总有怯懦之感。然而,当时作协的一群老会员比如邓新华(时任江津作协主席)、庞国翔、欢镜听、吕平、杨平、施迎合、李锡琴、蒋琼、吴红英等,他们如哥哥姐姐般,总是关照着我的情绪,给予我温暖和力量。还记得有一次,他们听说我在柏林买不到方格稿笺纸,还把作协发的方格稿笺纸都送给了我。

可以说,我是一路追随着哥哥姐姐们的脚步前进的。这其间,便有李锡琴姐姐对我的影响。我加入江津作协后,便经常听大家说起李晓怎么优秀,李晓又在哪里发表了什么作品,等等。大家所说的李晓,便是今天我要提到的江津作家李锡琴,她曾用笔名李晓。或许因为我与李锡琴有着相同的职业——教师,所以,我们平常联系相对较多一些,她对生活的热爱,对朋友的热情,对工作的认真,对写作的执着……都在影响着我,鞭策着我。

李锡琴的儿童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些,比如“野棉花”三部曲:《飘飞的野棉花》《青青的土豆苗》《复活的仙人掌》等,都是贴近儿童心理,关注儿童成长的佳作。前不久,欣闻李锡琴的长篇小说《宝贝仨》获得第十届“上海好童书奖”,在由衷地祝贺之余,我捧起书来,细细品读。

《宝贝仨》是李锡琴的儿童自我成长小说“一起长大”系列中的一部。初看这四部小说的书名:《宝贝仨》《围嘴乐》《天使淘》《小冤家》,便可以感觉到,这是一套生活气息浓厚,贴近孩子生活,深得孩子们喜欢的作品。

《宝贝仨》讲述的是一个先后拥有三个宝贝的家庭的故事。爸爸妈妈先是拥有一双儿女:姐姐花茉莉(也被叫作茉莉花)和弟弟黄金樟。因为姐弟俩都想拥有一个妹妹,希望能与妹妹“结盟”来“收拾”对方,再加上爸爸妈妈也乐意再添一个宝贝,便有了妹妹花瑞香(也被叫作瑞香花)。这个热闹的家庭,就是一个小剧场,上演着一幕幕看似冲突重重却又温暖的“剧目”。而这些“剧目”的导演,则是有着丰富的教育与创作经验的作家李锡琴。

整部小说,矛盾冲突无处不在。

从弟弟黄金樟还只会爬行的时候跟姐姐茉莉花争苹果片被茉莉花打过一巴掌,到黄金樟故意藏茉莉花的画,再到姐弟俩不小心弄断时装店模特身上的项链后闹的别扭,甚至为在游泳池里谁多浇谁一次水都要闹一回矛盾……这个家庭看起来“战火”不断,“硝烟”不停。

这对明智的父母,却是优秀的“侦察兵”和“法官”,他们总能机智地分清是非,巧妙地化解孩子间的矛盾。比如茉莉花和黄金樟关于“有没有夏夜”发生了争执。这个争执,起源于爸爸的感慨:“唉,城里没有夏夜!爸爸的老家可美了,那是一个有山有水、有夏夜的乡村。”黄金樟向爸爸发难了,他说:“哪个地方没有夏夜?有夏天就有夏夜的呀!”而茉莉花却开始反对弟弟的说法:“我看电视里讲过,北极有半年是极昼,太阳半年不落山,虽然有夏季,但是没有夏夜。”姐弟俩的争执,如果爸爸妈妈不加以调和,恐怕又要争出矛盾来。爸爸巧妙地插话:“……北极、南极离你们太远了,等你们以后想去北极、南极做科学考察时再进一步研究讨论也不迟。不知道你们想不想知道爸爸小时候的夏夜是什么样的。”就这样,姐弟俩的注意力就被爸爸吸引了过来,刚刚起来的争端,也就此打住。

再比如,在行文即将结束的时候,宝贝们在经历了一系列矛盾冲突后,在妈妈骄傲地宣布“我们家茉莉姐姐将代表他们学校参加市里的文艺节目汇演了,她被选中成为《美人鱼》舞蹈的领舞”时,黄金樟说:“姐姐,我不给你鼓掌了,我写了一句话送给你……”但他却找不到那句话了。在茉莉花认为黄金樟一向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时候,黄金樟说:“我在字条上写的是‘茉莉姐姐是美人鱼,真了不起!’”顿时,惊讶、温暖与幸福同时向这个家庭涌来。

在这个小剧场里,上演了一幕幕矛盾,眼见着冲突要影响姐弟间的情感的时候,优秀的“侦察兵”和“法官”便登场了,他们化解了一幕幕纠纷,让宝贝们在争执中明白事理,得到成长。我想,小说中爸爸妈妈的角色,便是李锡琴曾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角色。小说中爸爸妈妈解决宝贝间矛盾的方式,便是李锡琴曾作为优秀教师,在面对学生的纠纷时的处理方式。“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李锡琴在教学生活中所积累到的点滴,化作了小剧场里的一幕幕,不仅生动有趣,还引人深思。

全篇虽然矛盾冲突无处不在,但爱亦无处不在,整个剧场,氤氲着温暖和谐的气息。

小说中的爸爸妈妈,无处不在爱生活,爱孩子。他们爱带孩子们旅游,到草原上骑马,射箭,滑草,玩数星星游戏……他们爱编导出有创意的视频,记录一家人的快乐……爸爸妈妈的爱,也在影响着宝贝们,让宝贝们也学会了爱。

黄金樟因为自己怕吃辣,便认为妈妈肚子里的宝宝更不能吃辣,特意叮嘱奶奶:“这样会把他辣坏的。奶奶,以后做菜都不要放辣椒了,辣坏了宝宝,我就没有花仙子了。”爸爸也积极响应,表示坚决拥护黄金樟的意见,克服一切困难,陪妈妈不吃有辣椒的菜。而茉莉花却发现奶奶在厨房里给妈妈藏了带辣椒的菜,妈妈偷吃得很开心……茉莉花在纠结着要不要“揭穿奶奶与妈妈的地下行动”,最终还是决定保守这个秘密,因为她认为“妈妈怀宝宝够辛苦了,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这一处处细节,看似不起眼,却表达了一家人之间的爱与温暖。

在茉莉花和黄金樟的期盼下,小妹瑞香花“如约”而来,这就是他们所期待的“花仙子”。有了瑞香花后,茉莉花和黄金樟在第一次讨论的时候,却在没有爸爸妈妈调和的情况下结束了“打嘴仗”。在讨论的时候,茉莉花说“小妹妹好像是番茄做的,你觉得呢?她的脸蛋跟番茄一样,又红又亮。”而黄金樟则说:“她是用瑞香花做的!”这一回,茉莉花顺着弟弟的话说:“是的是的,妈妈给她取名瑞香,就应该是瑞香花做的。”这些细节,表现了作为姐姐的茉莉花在成长,在懂得谦让与呵护。

后来,在和爸爸妈妈一起照顾瑞香花的日子里,茉莉花和黄金樟总是争着抢着拿纸尿裤、奶瓶等,时常同时去抓同一样东西,甚至还像拔河似的……被这些场景搞得哭笑不得的妈妈对瑞香花说:“看看你的姐姐你的哥哥有多爱你!你可是个有福气的宝贝哟!”这一幕幕,都表达出哥哥姐姐对小妹妹的爱。

在表达瑞香花的喜爱的时候,茉莉花和黄金樟还时不时上演“争风吃醋”的情景剧,比如他们都向妹妹瑞香花讨要红橘,在妹妹生日的时候送神秘礼物,在坐小火车时用“石头、剪子、布”来判定谁陪妹妹坐小火车……这所有的情景剧,都是爱的小剧场,演出了生活的真实,演出了爱与温暖。

这是一部教会孩子懂得接纳与分享的小说。

生活中,时常听说有大孩不允许爸爸妈妈再生二孩,更不用说同意生三孩了。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生了弟弟或妹妹,他们该有的玩具零花钱等都会被分走一半,爸爸妈妈的爱也会被分走一半……也时常听说生了二孩或三孩后,哥哥姐姐会不懂事地争宠,甚至对二孩或三孩产生“敌意”,搞得一家人不和谐。

李锡琴在这部小说里植入了“接纳”与“分享”等成长关键词,教会孩子们接纳新的家庭成员,并与之分享父母的爱,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

这是一部学习做父母的教科书。

曾有人戏言:“绝大多数岗位,在上岗前都要进行培训,要有资格证才能上岗。而做父母,这么重要的岗位,却不需要培训上岗。”虽说是戏言,但也说出了父母这一岗位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作家李锡琴的《宝贝仨》,甚至说“一起长大”系列,算得上是学习做父母的教科书,它们的读者不仅限于少年儿童,还应该有那些初为人父母的,或即将为人父母的,读一读,学一学为人父母之道,学一学经营和谐家庭之方。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李锡琴是优秀的。我女儿在江津中学就读期间,她上过我女儿所在班级的语文课,女儿说:“李老师的课,内容丰富,生动精彩,激情满怀,百上不厌。”而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李锡琴所创作的作品,也跟她的课堂一样,生动,精彩,孩子们百读不厌。她的文字里,有激昂,有絮语,有教诲,有快乐,有思索。李锡琴的文字是值得被少年儿童喜欢的。

愿所有的孩子和父母都能在爱的小剧场里健康成长、和睦相处!

作者简介:曾维惠,重庆市江津区作协副主席。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涌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