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消息,近日,記者從多方獲悉,監管部門正醞釀對公募基金固定管理費進行調降,最新調降方案最快或將於一個月內出臺。

一位接近監管的公募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監管部門已基本明確了公募產品固定管理費調降事宜,並與部分公募機構高管溝通,預計不久就會出臺調整後的相關規定。”

另一位基金公司高管亦確認了該信息真實性,並表示降費將採取“新老劃斷”措施。此外,記者對此採訪某公募基金評價人士,該人士表示該信息較爲敏感,不予評論。

而這一舉措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是大勢所趨,也是提升基民持有體驗,讓利於基民的措施之一,不過也有公募投研人士認爲,投資者更好的收益和體驗,依然靠基金管理人的投資水平獲得,提升公募管理人的投研水平,再通過合理的費率規則來達到投資者與公募機構共贏局面。

降費在即

近來,關於基金降費傳聞不絕於耳。對此,記者從多方獲悉,監管部門亦正醞釀基金固定管理費調降計劃,最快或將於一個月內出臺。

一位接近監管的公募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監管部門基本已經確定了調降公募產品固定管理費,並與部分公募機構高管溝通,預計不久就會出臺調整後的相關規定。”

而對於具體產品安排,另一位基金公司高管透露,或將採取“新老劃斷”形式對新審批產品進行管理費調降。

“新產品費率可能會降至基金規模的1%以下,且採取‘新老劃斷’機制,老產品維持現有費率不動,不過投資者用腳投票也會選擇費率更低的新產品,這其實是用市場化手段將收費更高的老產品逐步出清。”該高管透露。

而此前市場便有消息稱,5月份以來主動權益基金審批放緩便於正在醞釀中的基金管理費率調降有關。

從數據來看,與此前施行的簡易程序審批形成較強反差的是,截至6月9日,自今年4月14日至今申報的90只主動權益產品均未獲批。此外,5月新批的主動權益基金僅爲8只,6月份亦僅在6月2日當天對8只主動權益產品進行了集中獲批,其餘日期亦均未有新批產品。上述數據較4月份獲批的30只產品出現了明顯下滑。

前述接近監管的公募人士透露,監管放緩審批確與將要出臺的基金固定管理費調降有關。

北京一家基金評級機構研究員看來,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基民持有體驗,基金公司通過降費讓利投資者是大勢所趨。

另有一位公募機構相關人士亦認爲,“長期來看,隨着市場成熟度提高,公募作爲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工具化屬性將越來越強,這也意味着降低基金費率成爲一種必然,此舉也有利於降低整個社會的金融成本。”

長期共贏

事實上,近段時間以來,部分公募機構正在對旗下產品管理費率進行主動調降,僅6月9日,便有超過30只基金宣佈實行費率優惠,今年來,百餘隻產品下調了管理費率。甚至有產品將管理費從1.5%下降至0.3%。在業內人士看來,降費動作亦或與增厚投資者收益和行業高質量發展相關。

從國際共同基金發展經歷來看,我國公募基金行業費率調降爲大勢所趨,以美國共同基金爲例,其投資者的費用比率自從2000年以來逐步下降且幅度較大。例如,在資產加權的基礎上,股票型共同基金平均費用率從2000年的0.99%下降到2022年的0.44%。

國內來看,此前財新根據公募基金2022年年報披露的數據統計,權益類基金的平均管理費率爲1.27%,按照更能體現實際費率水平的資產規模加權方式計算爲1.32%。若宣佈管理費不高於1%,考慮到部分產品已經開始價格戰(甚至免管理費),按照終態0.9%來估算,則公募基金管理費收入下降30%。

根據天相投顧給出的統計數據,去年各類基金虧損達1.45萬億元,但管理費收入達到了1442.43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管理費收入佔比過半,達到了888.17億元。若按照上述方法粗略估算,權益類基金約將減少超250億元管理費收入。

那麼降費對基金公司造成哪些影響?華南一位公募基金相關人士表示,近年來,基金行業競爭格局日益激烈,降費本質上是減少基金資產計提讓利給投資者。但最終,投資者更好的收益和體驗,依然靠基金管理人的投資水平獲得。所以提升公募管理人的投研水平,再通過合理的費率規則來達到投資者與公募機構共贏局面。

“由於公募基金公司目前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產品管理費用的收取,因此短期來看,降低費率必然會使基金公司盈利下降,但長期看,有利於基金公司在費用收取方式上進行更加靈活的創新嘗試,讓投資者獲得更多實惠,實現雙贏。”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研究員張碧璇認爲。

事實上,2022年4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也提到了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意見》中表示,引導基金管理人與基金銷售機構牢固樹立以投資者利益爲核心的營銷理念。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踐行“逆向銷售”,積極拓展持續營銷,創新投資者陪伴方式,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

原標題:公募基金降費釀變 將採取“新老劃斷” 最快或一個月內出臺

編輯:楊虹

責編:吳忠蘭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