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美股上市的頭部互聯網金融公司中兩家淨利潤同比下降,兩家淨利潤同比上升。從環比來看,四家淨利潤均環比上升,有所回暖。

“互金公司業務規模短期有擴大趨勢,但長期來看並不樂觀,行業整體利潤率呈下降趨勢是必然的。”有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說道。

截至6月8日,陸金所控股(NYSE:LU;06623.HK)、奇富科技(原360數科,Nasdaq:QFIN;03660.HK)、信也科技(NYSE:FINV)、樂信(Nasdaq:LX)、嘉銀金科(Nasdaq:JFIN)等多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均已發佈2023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一季度,陸金所控股總收入爲100.78億元,同比下降41.8%;歸屬於公司普通股東的淨利潤爲6.72億元,同比下降87.27%,環比實現扭虧爲盈,2022年第四季度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爲8.15億元。

一季度,奇富科技實現淨收入35.992億元,同比下降16.69%;公司普通股股東應占淨利潤爲9.341億元,同比下降20.8%,環比上升7.12%。

一季度,信也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0.5億元,同比增長24.7%;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爲6.96億元,同比增長30.15%,環比增長26.19%。

一季度,樂信營業收入爲29.83億元,同比增長74.2%;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爲3.27億元,同比增長319%,環比增長8.65%。

互金行業面臨消費市場復甦機遇

一季度,前述四家頭部互金公司中,陸金所控股、奇富科技營收與淨利潤均現同比下降;信也科技、樂信營收與淨利潤同比上升,其中樂信增速較大;與上季度相比,四家互金公司淨利潤均環比上升,有所回暖。

澎湃新聞注意到,多家互金公司均在財報中提及宏觀經濟與消費市場正在復甦,爲互金行業發展帶來部分利好。

樂信CEO肖文傑表示,“隨着疫情結束,消費市場逐步復甦、宏觀經營環境持續改善,消費金融迎來重要機遇期。”

陸金所控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容奭表示,“第一季度期間,充滿挑戰的經濟及經營環境仍在衝擊我們的行業及核心小微企業主客戶。不過,我們觀察到宏觀層面的復甦已有些許起色,我們對此持審慎樂觀態度。”

奇富科技首席執行官兼董事吳海生表示,“監管方面,我們相信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重心將爲消費信貸市場以及平臺經濟的發展提供穩定有利的環境。儘管我們仍處於經濟復甦的早期階段,且復甦的步伐依舊溫和,但我們對於業務端的各種復甦跡象感到振奮。”

三家頭部互金公司助貸規模同比增長,受宏觀經濟、用戶需求等因素推動

財報顯示,截至3月31日,陸金所控股所賦能的貸款餘額爲4952億元,同比下降26.8%;一季度所賦能新增貸款爲570億元,同比下降65.3%。

一季度,奇富科技總撮合及發起貸款規模達1094.56億元,同比增長10.7%,環比增長約4.7%。截至3月31日,在貸餘額總額爲1713.02億元,同比增長16.8%。

一季度,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信也科技信貸服務總交易額達到434億元,同比增長9.3%;在貸餘額達到623億元,同比增長15.8%。

一季度,樂信促成借款金額609億元,同比增長41.2%;截至3月31日,在貸餘額1070億元,同比增長27.7%。

前述四家頭部互金公司中,除陸金所控股外,其餘三家助貸業務規模一季度均同比增長。財報顯示,互金公司的助貸業務受到宏觀經濟、用戶需求等多因素影響。

吳海生表示,“隨着宏觀經濟的溫和復甦,我們看到今年以來用戶需求逐漸回暖,放款量實現超預期的健康增長。”

信也科技CEO李鐵錚表示,“在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領下,公司一季度國內和國際業務都取得穩健增長。”

陸金所控股聯席首席執行官計葵生表示,儘管公司的零售信貸模式經歷了一個具挑戰性的季度,但公司的消費金融業務實現了健康增長,消費金融貸款餘額總額增至296億元。“展望未來,我們充分認識到經濟復甦的不平衡性,同時對U型復甦持謹慎樂觀態度。”

三家頭部公司90+逾期率同比上升

截至3月31日,陸金所控股90天以上逾期率爲3.3%,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爲1.4%,截至2022年12月31日爲2.6%。

截至3月31日,信也科技90天以上逾期率爲1.72%,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爲1.64%,截至2022年12月31日爲1.41%。

截至3月31日,樂信90天以上逾期率爲2.53%,與2022年四季度持平,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爲2.4%。

截至3月31日,奇富科技整個平臺中金融機構發起貸款的90天以上逾期率爲2.18%,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爲2.4%,截至2022年12月31日爲2.03%。

一季度,除奇富科技外,其他三家90天以上逾期率均同比上升;除樂信90天以上逾期率與上季度持平外,其他三家均環比上升。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M3(逾期3個月)以上的逾期率有波動,我覺得還是意料之中的,既可以說是疫情影響,也可以說是宏觀環境影響。另外,回收的效果情況其實跟監管對於催收方面的要求多多少少也有關係,最近催收的要求更嚴格了。”

衝刺個人徵信“斷直連”,催收相關話題受關注

今年以來,首批被約談的14家網絡平臺企業的金融業務專項整改已基本完成。

今年1月7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14家平臺企業金融業務專項整改已經基本完成,少數遺留問題也正在抓緊解決。此前2021年4月,螞蟻集團、騰訊、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字節跳動、美團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數科、360數科(現更名爲奇富科技)、新浪金融、蘇寧金融、國美金融、攜程金融等14家網絡平臺企業被金融管理部門先後聯合約談。

澎湃新聞從上述業內人士獲悉,目前,多家互金公司已實現或正在衝刺個人徵信“斷直連”。

嘉銀金科董事長嚴定貴在一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爲了響應監管機構關於斷直連的要求,我們積極與徵信機構洽談合作計劃並已完成了必要的技術和系統準備,有信心在截止日期前滿足監管要求,保持業務運行順利過渡。嘉銀金科將在消費者信息保護、維護行業數據安全、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堅持合規運營,助力普惠金融的發展。

2021年7月,央行徵信管理局向部分網絡平臺機構下發通知,要求平臺機構在與金融機構開展引流、助貸、聯合貸等業務合作中,不得將個人主動提交的信息、平臺內產生的信息或從外部獲取的信息以申請信息、身份信息、基礎信息、個人畫像評分信息等名義直接向金融機構提供,要在平臺和金融機構中間加入徵信機構,實現個人信息與金融機構的全面“斷直連”。

與此同時,未來《催收標準》的出臺將爲催收行業相關領域的標準化發展提供明確規則框架。

嚴定貴提及,在政策和監管方面,關注到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近日正在牽頭起草《互聯網金融個人網絡消費信貸貸後催收風控指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催收標準》這一國家標準。

他表示,貸後服務是整個助貸服務閉環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相關標準的出臺將爲這一行業相關領域的標準化發展提供明確的規則框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