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省科技廳圍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紮實開展調查研究。其中,爲切實提高我省科技成果轉移和產業化水平,積極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省科技廳4月起啓動“推動高校技術轉移中心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課題組通過資料調研,研究了國內外高校技術轉移機構的成功做法、模式經驗。近日,課題組先後走進南京工業大學、東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及多個前沿科技領域實驗室進行實地走訪,並邀請省內部分高校與地方科技管理部門一起召開專題座談會。

“這個VR眼鏡成本多少錢?產業化後價格能降到多少?”在東南大學顯示技術研究中心,調研課題組成員戴上樣品VR眼鏡,與全息波導AR顯示技術項目負責人張宇寧教授深入探討項目產業化的可行性。在東南大學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宋愛國教授向調研課題組展示了多款用於航空航天項目的“遙操作”高端機器人,以及“智能假肢”等康復機器人。宋愛國表示:“像‘智能假肢’這樣的民生科技成果如果能成功產業化,將有助於患者在社區醫院、養老院或家庭進行自助式康復訓練。”

調研座談時,課題組直奔主題,“目前技術成果轉移還有哪些困難?大家敞開來談。”南京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辦公室主任、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周治坦言,就高校技術轉移中心的現狀來看,目前技術轉移人才的培養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專業化程度不夠高;職務科技成果管理需要進一步改革、探索新模式;技術轉移人員的收益、晉升路徑等方面也需要政策支持。“週期長、收益慢,起步階段比較艱辛。”東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公司董事長郝勇生說,對於高校技術轉移中心的考覈目標,地方政府和學校並不完全統一,存在不確定性、不可持續性,這給公司穩定發展帶來壓力。

“我們調研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怎麼把教育優勢、科技優勢相疊加,使政產學研同向發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鍊深度融合,讓‘科技之花’多結‘產業之果’。”課題組認爲,不能簡單地用考覈排名這些尺子去衡量科技成果轉化的成效,要通過調研找到有利於釋放人才潛能和創新活力的好辦法,多鋪路多架橋,用學校的科研力量解決企業問題、支撐產業創新,同時發動社會力量支持學校的科研項目,形成良性循環,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及產業化“最後一公里”。

3月以來,省科技廳黨組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分析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問題,確定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基礎研究、加強區域協同創新、加強科技人才引育、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等14個方面課題,由廳黨組成員、機關處室黨支部書記分別領題,並參與調研全過程。

對不同的調研主題,各課題組因事制宜採用不同的調研方法。比如“強化科技計劃項目全週期全過程全鏈條全環節管理”專題調研,研究的是實操層面問題,課題組重點圍繞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部門和實施主體,通過實地走訪、座談會等方式深入瞭解項目管理和實施過程中如何增強科學性有效性便利性。

聚焦“在國家科技創新格局中勇擔第一方陣”使命,4月至今,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已領題開展了“推進科技園區提質增效”“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強化科技計劃項目全週期全過程全鏈條全環節管理”等專題調研,先後走訪南京、蘇州、徐州等地的高新區、科技企業、高校院所。目前,有關課題組已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科技聯合研發體系”“高端科技人才集聚”“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等多篇研究報告。下一步,省科技廳將按照省委部署要求,高標準高質量統籌推進調查研究工作,切實以理論大學習強化思想大武裝、以作風大轉變促進調研大深入、以能力大提升推動工作大落實,凝聚起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的強大力量。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蔡姝雯 程曉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