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傳奇的概念藝術家幾乎憑一己之力塑造了我們對未來的願景

2019年12月30日,賽得·米德(Syd Mead)因淋巴癌併發症於當地時間早上4點30分在加州帕薩迪納去世,享年86歲。

《銀翼殺手》、《異形》、《創戰紀》和《星際迷航》等多部科幻電影中的未來場景均出自這位概念藝術家之手。更可貴的是,他對光明和樂觀的人類命運的描繪激發了一代又一代人,後輩中的一些人投身設計行業,另一些人則深受其標誌性設計風格的影響。

汽車產品也不例外。米德的職業生涯就是從車企開始,一生中與許多公司合作過,客戶中多次出現汽車製造商的身影。

1933年,米德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從小就顯示出繪畫的天賦。長大後,他參軍並駐日服役三年。

年輕時的米德

1959年,米德從著名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CCD)畢業,隨即被埃爾伍德·恩格爾(Elwood Engel)招至福特先進設計工作室工作,參與了福特Falcon、Gyron和Ranger II等概念車項目。

“我可能是唯一一個把汽車畫進以人或物爲主的複雜場景中的人。”米德在2015年的一次採訪中說道。

1966年米德爲美國鋼鐵公司繪製的一系列效果圖之一,描繪了鋼鐵在汽車和模塊化房屋中的新用途

其實,當我們談論科幻作品或未來主義時,看到的往往是天馬行空的設計,但這種當時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沒過幾年就顯得有些過時,甚至覺得很醜。米德的特殊之處在於,幾十年前他所描繪的21世紀,即使在今天看來依舊有參考價值。

20世紀70年代,米德開始單幹,他的客戶包括飛利浦電子公司、洲際酒店、《星際迷航:電影版》製作公司和豐田美國公司。縱觀整個70年代,從好萊塢到NASA,米德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廣。

豐田T80 Corona上市時,米德爲這款轎車畫了海報,作品發表在豐田爲其經銷商出版的Toyota Today雜誌上

到了80年代早期,本田經銷連鎖店Verno委託製作了一本名爲《走向未來》的日曆,上面選用了六幅米德的插圖。Prelude、Ballade(類似於第二代思域)、Vigor(類似於第二代雅閣)、5門版Quint等車型全部採用了他富有想象力的未來元素。

1982可以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米德受聘爲影響深遠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設計汽車,“未來”故事發生的年份正是剛剛過去的2019年。

要知道,米德早在60年代初就去過東京,那裏的氛圍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正是得益於此,他爲該片設計汽車時,也把相似的感覺融入到了背景之中。

電影製片人看了他的作品後大爲驚訝,決定讓他塑造整部電影的世界觀。2017上映的續作《銀翼殺手2049》同樣諮詢了米德的意見。

原版電影上映一年後,米德回到日本,開始與索尼、美能達、西武、NHK、虎牌和廣告巨頭電通等日企進行廣泛合作。他的工作甚至滲透到輪轂生產商,作品出現在RAYS Volk的廣告當中。

米德的創意反響強烈,這幫助他打入了當時最具辨識度的日本流行文化領域。

2004年,米德受本田Powersports委託,創作了這幅壁畫

導演大友克洋表示,他在動畫片《阿基拉》(故事背景同樣在2019年)中採用的摩托車造型的靈感正是來自於米德爲1982年《創戰紀》設計的光影摩托。

動畫領域裏,米德爲《大和號2520》提供了設計方案,1999年放映的《機動戰士高達:∀》同樣採用了他設計的機體造型。

對於不瞭解高達的人,只需要知道這部作品中的機械算是已經延續40年的系列中的異類就行了。相比之下,其他高達設計往往傾向於強調機器元素而不是人的元素,而這正是米德的設計能脫穎而出的關鍵。

如果你有幸去到美泰(風火輪玩具的母公司)設計中心內部,直到最近,巨大的米德壁畫一直佔據着車模展區的一面牆。另外,哨兵400這款車不僅在米德的幾幅畫中都有出現,產品甚至還採用了特殊的鑄模工藝。

2010年,豐田美國廣告公司再次找來米德,委託他爲兩則廣告配圖,這次是凱美瑞混合動力車。“米德有一種神奇的才能,可以把平凡的汽車變成科幻的噴氣式戰鬥機。”風火輪的一位設計師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沒有多少人能真正被打上“未來主義者”這個頭銜。米德卻通過對未來幾個世紀的描繪激勵並影響了無數其他設計師和創作者。

《國家地理宇宙圖集》(1980)的水粉畫效果圖,描繪了太空中的水培農業,也是電影《極樂空間》的靈感來源

“腦子中一片空白是描繪不出未來的,我們需要參考過去。”2015年,Curbed網站與米德討論了其風格的影響和他對城市未來設計的看法。

Q:在你的工作中,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建築讓你印象深刻?

A:並不是這樣的。我欣賞有功能的建築,比如希臘和羅馬的經典建築。當代建築中,我喜歡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設計的後現代主義風格建築AT&T大樓、山崎實的世界貿易中心,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

倫敦碎片大廈、諾曼·福斯特勳爵(Lord Norman Foster)設計的瑞士再保險總部大樓,甚至是畢爾巴鄂的建築可以說是驚人的,但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建築。我們建造它是因爲我們具備這樣的能力而已。

樓不是蓋的越高越好,內部可用空間纔是關鍵,不能越往上面積就越小,這不叫摩天大廈。就像你可以建一座非常高的信號塔,但對我來說,這不是重點。

Q:什麼影響了你在《銀翼殺手》中的設計?

A:作爲假想中的2019年的一個城市,我參考了紐約和芝加哥等在公共交通和汽車發明之後纔開始規劃的西方城市。

當時,我把現實中的限制放寬了些,讓樓變得更高,並假設城市被分成了上城和下城。街道就像地下室一樣,有身份的人不想住那裏。在我看來,所有的高樓大廈都通過空中走廊連接在一起,沒有人願意到30層下面去,這是我設想的人類生活方式。

Q:《銀翼殺手》展示了未來科技,比如飛行汽車。如果讓你基於當下的技術,如智能手機、智能住宅、自動駕駛汽車和無處不在的屏幕,未來30年的建築和城市會是什麼樣子?

A:前面說過,我們可以再高一點,但那不是重點。我認爲我們將開始在現有城市規劃的基礎上建設有鄉村感覺的環境。

Q:你有沒有遇到過做城市規劃的人,或者是想找你出主意的設計師?

A:有的。我曾參與過數十億美元的主題公園一期的設計工作,但項目後來失敗了。我甚至和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 )討論過新傑克遜世界公園的設計可能性。

2014年爲電影《明日世界》創造的的城市效果圖,用在了網站和印刷品的早期宣傳上

我的夢想是有一艘超級遊艇和一個自己的主題公園。

Q:你的大多數作品顯示出對未來的樂觀態度,似乎沒什麼人再這麼畫了。爲什麼會這樣?

A:我認爲設計黑暗風格的未來是一種宣泄,懷抱着一種“慶幸它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的想法。但設計一個美好的未來要困難得多。

福特Gyron概念圖

米德獲得了衆多認可和獎項。他贏得過視覺效果協會的幻想獎;2017年,獲得北美國際車展頒發的Eyes On Design設計大獎終身成就獎;將於2020年2月1日在洛杉磯舉行的第24屆美國藝術指導工會年度頒獎典禮上,準備是讓米德接受威廉·卡梅隆·曼澤斯獎。

當然,巨大的成就和再多的獎盃也不足以充分勾勒出米德這個人和他的遠見。

在他的世界裏,技術更大膽甚至更神奇;汽車等交通工具更時髦、更豪華;建築更優美、更幾何化;城市面貌比其他人想的更樂觀(《銀翼殺手》除外)。

他曾說過“把科幻小說看成是‘提前計劃的現實’”這樣的話。米德給了我們一個看未來的特殊視角,也把它留給我們去實現。

幾個月前,他剛剛宣佈要退休,結束自己60年的設計生涯,在進入電影領域之前,米德在汽車、鋼鐵與電子工業領域亦有造詣。

在新的十年來臨之際,我們似乎有必要花點時間來思考和回憶,這可能是紀念他的最佳方式。(文章&圖片來源:Japanesenostalgiccar、Curbed、Cardesignnews、Mtime,作者:Ben Hsu、Patrick Sisson、Jason White、Karl Smith)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