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消息,近年來,本生長於高山林地間的羊肚菌逐漸爲人熟知。因其市場價格高、管護難度低等優點,多地開始大規模推廣人工種植羊肚菌,拉動農民增收。美中不足的是,羊肚菌生長需要大量小麥提供營養。科研人員測算,1畝羊肚菌基本上要“喫”掉1畝地的小麥,有的地方甚至“2畝才能換1畝”。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之下,羊肚菌種植節糧技術攻關越顯緊迫。

羊肚菌愛“喫麥”,農民卻“無感” 

適逢羊肚菌採摘旺季,半月談記者在多地農村地區走訪,看到不少種植戶穿梭於菌壟間,一朵朵破土而出的羊肚菌被小心翼翼地摘下。

一名種植戶告訴半月談記者,他第一年種了13個大棚的羊肚菌,純收入超過30萬元,每畝純收益至少超過3萬元。羊肚菌從種到收約3個半月,只在種、收兩頭用人工,其餘時間管護成本較低,被稱爲“懶漢菇”,而且可以與其他蔬菜輪作。黎城縣一家農產品公司負責人說,公司現有3個生產基地,實行羊肚菌和蔬菜季節輪作,每年盈利超過300萬元。

農民採收羊肚菌 楊文斌 攝

比較效益高的羊肚菌,卻天生有一副“大胃口”。種植戶介紹,培植羊肚菌需放置以小麥、麩皮等爲主料的營養包,爲羊肚菌生長提供外接營養源,“1畝羊肚菌小麥用量在1000斤左右”。

這一數字也得到了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常明昌的印證。他表示,羊肚菌種植出現了小麥替代技術,但產量不如使用小麥高,爲確保收益,種植戶普遍用小麥種植羊肚菌。從全國範圍內來說,1畝羊肚菌平均耗麥約1000斤。一些農田技術員表示,有的羊肚菌高產試驗田每畝小麥用量達到1400多斤,基本相當於當地2畝旱地小麥的產量。半月談記者瞭解到,爲了方便,種植戶普遍使用新麥爲羊肚菌提供營養,而非陳麥。

羊肚菌種植技術員李照全說:“目前,一畝羊肚菌純利潤普遍是成本的3至5倍,高利潤率導致種植戶對耗麥量‘無感’,更不會關心節麥技術。”採訪中,一位縣委書記表示,縣裏進行產業幫扶時更多考慮了經濟效益,沒認真考慮糧食消耗過大的問題。

市場持續走熱,技術攻關遇冷

羊肚菌富含多種氨基酸,被市場視爲高級補品。與其他人工種植的食用菌相比,羊肚菌價格高出不少,鮮菌每斤價格在50元至100多元,幹菌每斤價格在600元以上;加上更容易管護、人工成本低等,羊肚菌投入產出比高,增收效果好。

市場優勢讓羊肚菌產業迅速升溫,各地紛紛搶抓先發契機,作爲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大力扶持。在中部地區某縣,2年時間,羊肚菌種植基地從1個增加到6個,種植面積從十幾畝增加到100多畝。當地一位農業幹部說,除了聯繫農科院提供技術支持外,他們正在研究具體補貼政策。由於收益更高,一些傳統食用菌種植戶也開始自發調整種植結構,不少農民已將香菇大棚改種羊肚菌。

羊肚菌種植大棚 沈伯韓 攝

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羊肚菌種植面積僅爲1000畝左右,2018年從2萬多畝猛增到7萬畝;2022年全國羊肚菌種植面積達到34萬畝,5年時間增長了數倍。

常明昌預測,6年後全國羊肚菌種植面積會達到100萬畝。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成升魁說,羊肚菌種植面積持續快速增加,糧食消耗也會同步增加,應儘快加強技術攻關,讓羊肚菌種植的小麥用量降下來。

半月談記者瞭解到,羊肚菌並不是非“喫”小麥不可,替代技術在部分發達國家已有應用,但我國尚未有明顯突破。常明昌說,國內已有以木屑爲主的羊肚菌種植技術,但產量較低,種植戶不願用。“目前農業專家關注羊肚菌產業的不多,相關科研立項較少,研究節糧營養袋的人更少。”常明昌說。

讓好產業既富農又省糧

羊肚菌廣受歡迎的同時,相關種植節糧技術的科技攻關卻出現滯後,無麥、少麥技術難以改進增產,不被種植戶接受。只有羊肚菌少“喫糧”、不“喫糧”,才能兼顧產業增收效果和糧食安全保障,也才具備在全國大規模種植的牢固基礎,更廣泛地惠及農民羣體。受訪專家表示,找到一個農民增收效益好的特色產業不容易,應積極幫扶和引導,使其既利當下,更利長遠。

一是應儘快加強科研立項,保證資金投入,充分調動農業科研人員積極性,加快羊肚菌無麥、少麥替代技術的攻關改良速度。常明昌說,關鍵是要進一步加大新型基質開發利用,從菌種生產到營養袋製作,都要減少小麥使用量。

二是通過出臺優惠政策、給予資金補貼等方式,引導農業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加大工廠化、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栽培技術的研發力度,用科技力量助力羊肚菌無麥、少麥技術提高畝產量,進一步降低種植成本,增強新技術的吸引力。

三是各地政府部門主動提高服務水平和對接新技術的能力,積極幫助羊肚菌種植技術新成果儘快落地轉化、推廣,尤其是要加強新種植技術的本地適應性研究,並引導種植戶優先使用陳麥,促進羊肚菌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山西農業大學功能食品研究院研究員凌亮認爲,有關部門要向廣大農民做好科普宣傳,羊肚菌對氣候、溫度等都有較高要求,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綜合考量,引導農民理性種植。

原標題:一畝羊肚菌“喫”掉千斤麥,富民產業急需節糧技術

編輯:吳思

責編:周尚鬥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