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雜誌

文 |《財經》記者黃慧玲

編輯 | 陸玲

持續近兩個月的基金降費傳聞終於落地。

7月8日上午,易方達、廣發、興證全球等多家基金公司發佈降低旗下部分產品管理費及託管費公告,主要產品涵蓋目前管理費超過1.2%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和少量其他管理費較高的品種。

《財經》記者從業內獲悉,7月10日起,所有公募基金公司新註冊產品管理費不得高於1.2%,託管費不得高於0.2%。此次下調爲全行業範圍的下調,首批下調公司爲主動權益類規模前20的機構。對於尚未下調費用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和存量產品,將爭取在今年年底前調整。

據悉,證監會啓動的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工作包括:堅持以固定費率產品爲主,推出更多浮動費率產品,包括與基金規模掛鉤、與基金業績掛鉤兩類;降低主動權益類基金費率水平;降低公募基金證券交易佣金費率。相關改革措施涉及修改相關法規,預計將於2023年底前完成;規範公募基金銷售環節收費,預計於2024年底前完成;完善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披露機制。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證監會監管始終堅守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人民性,持續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

隨着各項改革措施漸次落地,公募基金收費模式不斷優化。有研究認爲,2025年主動權益類基金管理費率將較2022年下降約26%。

管理費託管費雙降

主動權益類基金,主要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的偏股型產品。由於需要基金管理人投入較多的主動管理資源,因此收費相對其他產品較高。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7月7日,全市場共有18599只公募基金產品(不同份額分開統計),平均管理費爲0.84%。其中管理費超過1.2%的基金類型有QDII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

進一步梳理具體產品明細可發現,目前管理費超過1.2%的基金,除了上述類型之外,還包含了1372只靈活配置型基金,以及少量偏債混合型、增強指數型基金。

當前管理費超過1.2%的主動權益基金數量近六千隻,存量規模達4.7萬億元。從多家基金公司的調整情況來看,少量高費率的非主動權益品種也相應下調了費率,如興全可轉債。

此次主動權益基金保有量較大的基金公司將率先降費,目前各家公司的公告仍在陸續披露中。

根據《財經》記者獲得的某第三方評價機構數據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主動權益基金資產規模前20大公司包括:易方達2913億元,中歐基金2102億元,廣發基金1907億元,匯添富基金1871億元,景順長城基金1588億元,嘉實基金1542億元,富國基金1539億元,工銀瑞信基金1284億元,華夏基金1146億元,交銀施羅德基金967億元,華安基金899億元,興證全球基金832億元,南方基金819億元,銀華基金780億元,鵬華基金770億元,招商基金547億元,大成基金524億元,博時基金513億元,信達澳亞基金501億元,睿遠基金425億元。

影響幾何?

此次下調基金管理費和託管費後,將產生哪些影響?

數據顯示,當前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管理費平均水平不到1.5%,此次平均下調幅度不到20%。一些收取固定管理費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管理費達到2%以上,下調幅度亦遠超同類,包括嘉實前沿科技、九泰泰富、九泰銳益、嘉實瑞享、九泰銳智等。

從基金投資者角度來說,投資主動權益基金的成本將從1.74%(平均管理費與託管下調至1.4%,降幅在20%左右。這意味着每年將省下0.34%的成本,每1萬元將省下34元,100萬將省下3400元。

從基金投資者角度來看,省下的費用短期來看並不顯著。但對基金管理人來說,此次降費或將產生較大影響。《財經》記者初步測算,行業統一下調管理費至1.2%後將減少140億元,託管費下調至0.2%後將減少約21億元。

(注:僅統計主動權益類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未考慮支付給渠道的管理費分成。由於是手動統計整理,數據或有一定出入)

從管理費下調金額絕對值來看,預計管理費總收入下降最高超10億元,易方達、廣發、中歐、匯添富等公司下調量居前。對比管理費收入下降金額與去年年底管理費總額,不考慮今年上半年規模變動的影響,此次降幅對大型基金公司管理費總收入的影響將在10%左右。一些以主動權益爲主打的大型基金公司受到的影響較爲明顯,包括中歐基金、景順長城等。

此外,對於以主動權益基金爲主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影響較大。根據《財經》記者初步測算,下調管理費率後,對於華商基金、中庚基金、中泰證券資管、信達澳亞、滙豐晉信、睿遠、宏利、泓德、大成等基金公司管理費總收入的影響將超過15%。

配套措施漸次落地

據瞭解,除直接收取認申購費、銷售服務費、贖回費之外,銷售機構還從基金管理費中收取一定比例尾隨佣金。2022年,銷售渠道相關費用佔公募基金費用總額的比例約37%。證監會將通過法規修改,統籌讓利投資者和調動銷售機構積極性,進一步規範公募基金銷售環節收費,預計於2024年底前完成。

此前有中小型基金公司人士向《財經》記者表達了降費後基金公司的生存擔憂。據瞭解,爲了配合公募基金費率改革,證監會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大力引入中長期資金,加強跨部委溝通協調力度,推動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推動行業實現“總量提升、結構優化”。

同時,證監會支持基金公司拓寬收入來源,推動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轉常規,支持基金公司申請基金投顧業務資格,實施業務轉型,允許基金管理人依法對個人養老金等特定資金投資的基金份額設定更低的管理費率。降低基金公司運營成本,優化公募基金交易結算模式,推進基金後臺運營服務外包試點轉常規,支持中小基金公司降本增效。進一步優化基金銷售行爲,完善內部考覈評價與激勵機制,減少“首發衝動”,發力持續營銷,加快從“重銷量”向“重保有”轉變。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公募基金總規模創下歷史新高。截至2023年5月,中國公募基金資產總計277738億元,逼近28萬億大關。其中,股票基金的規模爲2.6萬億元,混合基金規模爲4.6萬億元。

“十多年前公募基金收取1.5%的管理費是合理的。但現在基金規模已經從幾千億走到接近28萬億了,管理費肯定有調整餘地的,趨勢上應該往下走。”有第三方評價機構資深人士認爲,公募基金是普惠金融產品,當它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應該要用一定機制讓投資者享受到成果,不能讓相對管制的行業賺到超出合理性回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