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中國商用航天一步步走向繁榮。不久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佈我國首次火箭競拍公告,有衛星發射需求的企業都可以通過競拍的方式來獲得進入太空的機會。這一競拍“共享火箭”的方式,使得我國企業進入太空的成本降低,衛星應用也更加廣泛。不過,在越來越多的火箭進入太空的背景下,火箭回收和重複利用等相關技術的迭代升級也需引起重視。

共享火箭

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佈的信息,此次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發射機會競拍專場起拍價8萬元/公斤,報名截止時間爲2023年7月13日15:00。凡具備完全民事行爲能力的法人和其他組織均可參加競買。

本次競價出售以增價方式競價出售,有保留底價,即競價出售標的已設定成交底價,由競買人自由報價,報價最高者且超過保留底價者獲得標的物協調機會;後續發射供應方與競得方完成具體細節溝通,在符合上級主管機關管理規定、滿足技術可行性等相關要求的基礎上,通過簽訂商業發射服務合同的方式獲得標的物,雙方按照合同約定的執行計劃按期交割付款。

航天供應鏈大廈負責此次火箭的競拍,大廈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在航天供應鏈平臺上,有各類航天相關企業15萬家,每天都有各類的產品競拍活動,但是火箭的競拍還是第一次。

“通過競拍的方式出售火箭搭載機會,一方面可以保證市場的開放性和公平性,使價高者得到這一稀缺航天資源。另一方面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商業航天的長效化、可持續化發展。”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分析道。

事實上,不僅僅是這次參與競拍的火箭提供商業搭載機會,在今年4月,航天科技集團就發佈了2023和2024年度運載火箭“搭載”和“共享火箭”發射機會清單。包括本次發射在內,共有9次發射任務,面向國際、國內市場提供長征火箭的“整箭發射”“搭載發射”和“組網發射”等不同方式的發射服務。

所謂“共享火箭”發射,是指一枚運載火箭以“拼車”形式爲多顆衛星提供發射服務。與以往任務中以“搭載”形式提供發射服務相比,“共享火箭”發射模式是在小衛星市場發展的指引下,顛覆傳統發射任務組織方式的商業發射模式。先確定運載火箭型號和初步發射計劃,再在市場上招攬衛星乘客,是“定好車次攬乘客、按照計劃促進度”更加符合小衛星發射需求的商業發射模式,具有發射成本低、任務適應性好等特點。

成本優勢

航天科技集團長城公司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服務商,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爲國際宇航市場提供發射服務。該公司宇航事業部發射服務部副總經理丁潔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由於最初國內幾乎沒有商業發射需求,因此他們工作的重點主要放在國際市場,但是從2015年開始,情況有了變化,這一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防科工局等部門聯合發佈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明確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但在起步階段,需求並沒有快速產生,因此,他們主要提供的還是火箭的搭載服務。

此後,我國的商業航天以每年20%的速度高速增長,產業涵蓋上游火箭發射、衛星及地面設備研製、中游衛星運營和下游衛星應用等多個領域,傳統的搭載服務已經無法滿足商業航天的發射需求。

丁潔介紹,面對商業航天市場對微小衛星發射需求的急劇增長,一方面我國研製了長征十一號、長征六號、長征八號新一代運載火箭。另一方面,他們啓動了“長征快車”計劃,推出共享火箭的“拼車”發射模式。與以往任務中“搭載”的形式相比,“共享火箭”發射模式是先確定運載火箭型號和初步發射計劃,再到市場上招攬衛星乘客,具有發射成本低、任務適應性好等特點。

從發射的具體成本來看,數據顯示,中國長征-3B運載火箭每次發射費用爲7000萬美元,每公斤發射費用爲5833美元,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旗下的快舟11號運載火箭,每次發射價不超過600萬美元,每公斤發射費用不到1萬美元,低軌道小型火箭更便宜,每公斤發射價格大約5000美元。如果採用“共享火箭”的方式,成本將更低。

後起之秀

整體來看,我國作爲商用航天的後起之秀,與老牌商用航天國家仍有區別。“首先,我國在商業航天領域的起步較晚,但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長征系列火箭和快舟系列火箭都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競爭力,發射成本相對較低。而美國的SpaceX公司則憑藉獵鷹系列火箭和一級火箭回收技術在商業航天領域佔據領先地位。”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另外,洪勇認爲,我國的商業航天政策和發展重點也有所不同。“我國政府積極推動商業航天的發展,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其中,商業航天的發展目標是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提供從衛星研製到發射運營的一體化服務。而美國在商業航天方面更加註重市場化和私營化運作,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和競爭。”

和國際上的商用航天相比,我國商用航天的優勢在於技術實力和市場潛力。中國長征系列火箭和快舟系列火箭在可靠性和發射成本方面具備競爭力,爲國內外客戶提供了可靠、經濟的發射服務。另外,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政府的支持也爲商業航天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然而,我國商業航天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和劣勢。”洪勇指出,首先是技術上的差距,與美國和其他國家相比,在一些關鍵技術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火箭回收和重複使用等方面技術。其次是市場競爭的壓力,當前全球商業航天市場競爭激烈,需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保持競爭力。

爲進一步發展商用航天,洪勇建議,繼續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提高火箭可靠性和發射效率;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商業航天,推動市場競爭,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商業航天;加強國際合作,拓展市場份額,提高我國在全球商業航天市場的地位。同時,也要加強監管和法規建設,確保商業航天活動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陸珊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