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和你一起搶平臺優惠券的,可能是“人機合一”的專業買手。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閒魚上,有不少兼職以及職業的“優惠券黃牛”正在通過倒買倒賣優惠券發財,有的每月流水可超過10萬元。在閒魚等平臺,二手優惠券買賣已經成爲一項可觀生意。專家和律師指出,儘管二手優惠券並非法律禁止買賣的商品,但當這種行爲影響到了公平的消費環境時,平臺也應當加大監管力度,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

溢價100%也供不應求

在大衆點評上,熱門美食店的優惠通常會在中午12點或者晚上12點的時候放出。店鋪人氣越高,優惠券的優惠力度越大,越難搶。而當日放出的優惠券,不僅是上過本地熱榜的美食店,優惠力度也超過了5折。

李禾是一位在杭州工作的大廠員工,從今年3月開始,在閒魚上賣二手優惠券成爲了他的兼職。在每天早晚上下班兩個小時的通勤時間裏,李禾會在大衆點評、抖音、美團圈圈和落胃杭州等平臺和小程序上了解當日和次日的本地生活優惠券發放信息。

由於平臺大多會限制單個賬號購買的優惠券數量,所以李禾向自己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借來10個賬號,並將這10個賬號在三個不同移動設備上登錄進行搶券。“1個賬號每月能搶40單左右的優惠券,月流水過萬不是什麼問題。”根據李禾算的這筆賬,1個賬號月流水過1萬元,他擁有10個賬號,月流水就是10萬元。

“2-4折的券,在閒魚上賣得最好。”李禾坦言,對於他來說,優惠券折扣力度越大,他的利潤空間也越大。“一張熱門店‘19.9代100’的優惠券,即使溢價超過100%,以40元的價格售出,仍然還是供不應求的。”

李禾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自己一個月在閒魚上賣二手優惠券的收入差不多在1萬元左右,“基本能夠覆蓋我在杭州日常的生活成本了”。

“職業代搶”一單賺200元

除了在各個平臺蒐羅本地服務的優惠券之外,還有一些二手優惠券販子更爲專業,又被稱爲“職業代搶”。

“職業代搶在鞋圈很多。”二手鞋販陸淼(化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於同一款球鞋在不同平臺的價格不一樣,他和他的團隊會利用安裝在電腦中的後臺程序,自行捕捉低價鞋和優惠券,“我們有的時候也會在球鞋品牌的官網搶券,比如李寧官網,安裝在電腦中的軟件能夠幫助我一鍵下單,用戶確認之後也可以一鍵修改地址,我們只需要從中收取50-200元左右不等的代搶費即可”。

至於這個軟件的成本,陸淼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該軟件是自己從其他同行手中買來的。“大概花了2000塊左右,很快就回本了。”

北京商報記者在閒魚上搜索“搶券腳本”,發現不少賣家正以25-2000元的價格售賣定製化需求的後臺腳本,根據商品詳情頁面,可以滿足購買者搶券、下單等需求。

“一部分腳本的邏輯是利用代碼編寫程序,然後在後臺模擬人爲操作下單。”一位IT從業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道,如果是搶券的後臺程序,大多數是“加速腳本”,“一般能夠適用於任何有倒計時的搶券類型,主要原理就是加速電腦的本地時間,然後通過提前顯示搶購按鈕,利用時間差下單搶券。”

通常來說,後者的價格相對較爲便宜。“我買的搶優惠券軟件只要10塊錢。”何一念(化名)是一名大學生,她曾經花了10塊錢在校園QQ羣中購買了一款搶券插件,只要將該插件與閱覽器配合使用,何一念就可以提前預約搶券時間,搶購淘寶店鋪的滿減活動券。

“一開始是自己使用,後來發現有很多人在閒魚上找代搶,於是我也在閒魚上掛了一個代搶淘寶優惠券的鏈接,5塊錢一次。”何一念說。

平臺需加強監管

在二手交易平臺“光明正大”地買賣優惠券,到底是否合法合規? 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夏海龍表示,利用他人賬號搶優惠券的行爲是否合規,主要取決於優惠券發放平臺是否允許用戶轉讓優惠券,“如果優惠券轉讓之後其他用戶可以正常使用,一般意味着平臺不禁止此類行爲,則這種牟利行爲不違法”。

不過,夏海龍也表示,利用他人賬戶搶券,也存在一定風險。“一般來說,平臺是禁止用戶出借賬號的,如果擅自出借,可能引發平臺的處罰機制,也存在密碼泄露等風險。”夏海龍表示。

至於在閒魚中出售搶券的軟件和代碼是否違法,夏海龍坦言,從技術角度看,軟件、代碼本身是可以自由買賣的,不具違法性。“只有不當使用軟件、代碼的行爲纔可能違法、犯罪。但如果售賣者同時存在教唆、誘導購買者侵害他人權益甚至犯罪的行爲,則可能構成民事侵權甚至涉嫌詐騙罪、傳授犯罪方法罪等多個罪名。”

由此可見,二手優惠券和其背後“推手”的買賣仍然存在一定風險。針對二手優惠券以及搶券代碼和軟件的交易,平臺是否有相關監管條例和舉措,北京商報記者向閒魚相關負責人求證,但截至發稿,暫未得到回應。

“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因爲一些技術等原因,不能正常享受到平臺的優惠,其實還是不公平的。”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認爲,這種行爲不僅會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還容易暴露優惠券發放平臺本身的漏洞和缺陷。

而對於二手交易平臺來說,當其成爲買賣二手優惠券的“下水道”時,該交易所帶來的風險仍然是存在的。“雖然說二手優惠券本身並不是法律禁止售賣的物品,但在交易過程中也可能包含着一定的售後及技術風險,電商平臺交易需要在商品監測標準、商品回收、交易安全、售後服務等方面加強監管,或者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作出約束和規範。”莊帥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 何倩 喬心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