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易佳穎

編 輯丨林曦

圖 源丨圖蟲

7月12日,向港交所遞送三次上市申請之後,健身軟件Keep(03650.HK)終於成功上市,成爲港股“運動科技第一股”。Keep的創始人王寧在上市現場表示,從今天起,Keep正式成爲了一家公衆公司,將站在一個更廣闊的舞臺,“迎接更多的挑戰”。

根據Keep最新的招股書顯示,在本次上市中,共計發售1083.9萬股股份,發售階段每股定價爲28.92港元。上市首日,Keep股價報收於29.00港元。截至7月14日港股收盤,Keep股價報收於29.5港元,上漲2.08%,市值達155.07億港元。

keep的上市還是給到行業更多的信心。”樂途科技創始人蕭何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同時,他也在朋友圈中轉發了keep上市的消息,並引用道,“未來,中國健身市場仍然保持巨大增長潛力。”

但回望Keep上市一波三折,有關於用戶和商業化的問題始終未有解答。亦有業內人士指出,Keep的發展有一部分或許得益於疫情期間居家在線健身,而疫情走遠後健身迴歸線下的趨勢明顯,當下這一上市時機實際上是比較合適的。

據其招股書數據顯示,在2023年一季度,Keep實現營收4.47億元,同比增長7.2%,調整後淨虧損額爲1.18億元,至今仍處於虧損狀態。而其平均月活躍用戶約爲2626萬名,連續三個季度下滑。

一波三折

2021年時,Keep就傳出了準備赴美上市的消息。直至2022年2月,Keep向香港交易所(下文簡稱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9月再次遞交招股書,但均未能在遞表後的6個月內通過聆訊。今年3月28日,Keep更新了招股書之後再次遞交,6月通過聆訊,7月12日,歷經兩年的申請,Keep終於成功上市。

與上市的波折相比,在此之前的Keep發展可謂是順風順水。2015年,Keep正式上線。經過前期的市場調研之後,王寧拿到了來自澤厚資本的第一筆投資,共計300萬的天使輪投資。在這一筆資金的支持之下,Keep通過免費課程和社交兩大功能出圈,上線100天之後便收穫的100萬新用戶。

在2021和2022年,Keep平臺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爲3440萬和3640萬,2022年平臺共記錄約21億次鍛鍊次數。

“疫情導致人們居家辦公的意願提高及平臺線上流量增加。2022年,中國89.8%的健身人羣於線上健身平臺所花費的時間多於2021年所花費的時間。此外, 由於疫情,更多用戶傾向於跟練我們的健身內容並完成健身課程。”在招股書中,Keep也提及到了疫情所帶來的流量增長。

而根據灼識諮詢報告,2022年中國的健身人羣數量爲3.74億,預計至2027年將達到4.64億。那麼,在先發優勢之下,“運動科技第一股”本以爲是水到渠成,爲何Keep在上市這件事上如此一波三折?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2年,Keep分別實現營收6.63億元、11.07億元、16.20億元、22.1億元;調整後淨虧損額分別爲3.66億元、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

基於此,Keep逐步減少銷售及營銷開支,並採取舉措增加會員訂購數,打造虛擬體育賽事,吸引大衆參加的同時,收取一定的報名費,因此儘管今年一季度的月活數有所下降,但其營收有所增長。

2023年第一季度,Keep實現營收4.47億元,同比增長7.2%,調整後淨虧損額爲1.18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收窄23.87%,Keep至今仍處於虧損狀態。

盈利是道難邁過去的坎,但更令人警惕的是用戶數的變化。2020年-2022年,Keep的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爲2970萬、3440萬、3640萬。在2023年一季度,Keep的平均月活躍用戶約爲2626萬名,連續三個季度下滑。

會員付費難

相比Keep龐大的用戶而言,其會員的轉化率和留存率並不高。

隨着其他軟件的發展,如B站、小紅書、抖音,越來越多的健身教程和健身博主開始出現。用戶不僅可以在直播平臺上跟隨博主共同訓練,獲得實時的陪伴感,還可以通過網絡搬運較爲火熱的視頻並進行分享,使得其他人可以免費觀看並進行跟練。

相比之下,開通Keep會員可以享有權益主要有:觀看專屬訓練視頻、獲得專屬的定製計劃和飲食計劃、在官方商城享受優惠等。“對我來說,Keep上的視頻更適合一個人在家進行入門級的基礎訓練。現在的我更喜歡跟着B站上的一些外國博主的視頻進行練習,這些更有用。”2018年就開始使用Keep的橘子(化名)如是說。

橘子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曾經開通過兩個月Keep會員,但由於平臺並沒有設置很強的他律機制,並沒有堅持下來。“後續就在其他平臺看到了很多同類的視頻,甚至內容更加豐富,而且都是免費的,所以就沒有再買過會員。目前來看,Keep的可替代性很強。”

而爲了進一步打造內容上的競爭力,Keep也在將“榜樣”的力量發揮到了最大,從國外引入了許多知名 IP,比如個人IP帕梅拉,同時,Keep上還有幾千名運動KOL,生產了大量的PUGC內容 。

即便如此,內容付費始終是道坎。或是在上市、財報等壓力下,記者發現打開Keep APP後,無論是首頁推薦,還是各詳情子頁面出現的內容基本均爲付費會員內容,如想觀看免費內容,則需要在搜索框內以“關鍵詞+免費”的形式精準搜索。

從高中就開始接觸Keep,至今已有八年的劉女士最近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相比之前,Keep現在已經沒有辦法滿足她更高的需求,付費項目也更多,而同等質量的視頻在B站上都可以找到。“如果付費的話,我更傾向於去健身房。”

“線上的體驗感更弱。”某線下連鎖健身房創始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經過疫情期間的線上嘗試發現,用戶線上的付費意願、客單都遠低於線下。“網上免費的內容太多,普通課程想要收費幾乎是不可能,即便是線上一對一的課程也賣不到線下的價格,但教練付出的時間、精力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Keep 先後推出實感騎、直播課等新的內容產品,並在 2023 年嘗試啓動了新的會員訂閱模式“直播暢練卡”。通過課程與硬件設備的聯動,試圖拉動一條新的增長曲線。截至 2022 年底,Keep 一共賣出了 22.2萬臺跑步機,19.4萬輛動感單車,60萬根智能跳繩。

線上還是線下?

隨着疫情的走遠,線下的健身服務今年初就已經開始發力。

而跨過Keep引進門的入門階段,用戶往往會投身健身房和私教課。從疫情起開始健身的小楊表示,在Keep上進行付費訓練,不如直接選擇去健身房,“這樣我可以獲得更專業的指導,還可以在教練的監督下堅持訓練。”

“Keep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有氧訓練,但健身是有氧加力量訓練兩部分的結合,力量訓練方面缺乏器材和負重,是達不到效果的。”某健身房店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即便是疫情期間,我們也不向會員提供線上課程,缺乏運動基礎的會員,很容易動作不到位或者用力過猛,導致身體損傷。”

Keep也認識到了只依靠App端線上的常規健身內容,無法覆蓋到人們的運動健身場景。對此,過去幾年的時間裏,Keep 一直在嘗試多管齊下,不僅是推出跑步機、動感單車等健身設備,也在推出線下團課,組織虛擬賽事,也是在更多線下運動場景連接健身用戶。

值得一提的是,Keep從2015年開始推出了線上的虛擬賽事。當用戶完成指定的訓練或者挑戰之後,就可以付費選擇獲得各種造型的獎牌。這些獎牌的設計大多與知名IP進行聯名,一度成爲年輕人的“社交貨幣”,並被賦予了收藏價值和送禮首選的意義。

根據 Keep 更新的招股書,2022 年,參與虛擬賽事的付費用戶超過150萬人次,活動登記費產生的交易總額超過 9000萬元,讓 Keep在這一板塊的收入增長超過了500%。

更進一步的是,Keep也在嘗試走向線下。此前,Keep曾開設多家KeepLand門店,直至2019年底其開始收縮戰線,關閉了一部分門店 ,可以說在實質上放棄自營線下健身門店這條路線。隨後進而與傳統健身房和健身教練合作推出線下團課。

“健身是順應人性的,但反生物本能的。降低能耗纔是人的生物本能。”超級猩猩的創始人跳跳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曾表示,“絕大多數的用戶,在動起來這件事情上,他是得熬到一個有儀式感的線下空間裏。但線上的價值毋庸置疑,但其更看中線上的傳播價值,讓更多的用戶瞭解健身,就像直播賣貨一樣,動態的介紹。”

在眼下,上市之後,Keep 需要解決的用戶和商業化的難題,仍是千頭萬緒。當下年輕人在疫情之後顯然更傾向於線下參加運動,來獲得更好的體驗和參與感。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性價比和獨特性,更希望獲得個性化的服務,而非以往一成不變的內容。如何應對其它平臺的衝擊和變現的問題,是Keep接下來亟需解決的難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