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2023年7月14日,公司發佈業績預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預計歸母淨利潤-2.20億元至-2.4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2.20億元至-2.45億元;EPS爲-0.27至-0.34元。

分析判斷:

原材料價格回落明顯,下游需求逐漸向好

據公司公告,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主營產品炭黑的生產原料煤焦油維持高位運行,成本高壓疊加下游市場淡季需求疲軟導致毛利下滑,百川盈孚數據顯示,一季度高溫煤焦油市場均價爲5078元/噸,較去年同期處於高位;第二季度中上旬煤焦油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帶動了產品價格下跌,公司消化高價庫存原料及產品導致毛利環比下降,據百川盈孚數據,煤焦油二季度均價爲3634元/噸,進入6月原料及產品價格趨穩,截至2023年7月17日,煤焦油價格3800元/噸較年初價格下跌37.39%,較一季度均價跌幅超28.4%,炭黑價差持續擴大。此外,據百川數據,2023年以來我國輪胎開工率呈現向好態勢,2023年6月開工率爲65.15%,較上年同期提升近10pct。我們預計,隨着焦化置換及新建產能陸續投產,煤焦油價格有進一步下行空間;疫情放開後國內經濟恢復,下游輪胎廠商需求將逐漸好轉,當前公司通用炭黑產品基本面利空出盡,業績反彈趨勢確定。

鋰電池出貨量持續增長,導電炭黑急需國產替代

據思瀚研究院數據,2022年國內動力鋰電池市場仍以常規類導電劑(炭黑)爲主,市場份額佔比超過60%。據往期報告,我國導電炭黑主要依賴進口,進口來源主要包括日本獅王、美國卡博特、法國益瑞石、贏創德固賽等國外廠商,亟待實現進口替代。據水晶球財經,2021年我國國內導電炭黑供給98%來自益瑞石。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隨着2023年Q2鋰電池排產率逐漸回升,2023H1中國鋰電池市場出貨量爲380GWh,同比增長36%;正極材料出貨量115萬噸,同比增長50%;負極材料出貨量72萬噸,同比增長18%。GGII預計未來8年(2022-2030年),我國鋰電池市場CAGR爲23.84%。我們認爲,伴隨鋰電池產量快速增長,作爲鋰電池關鍵原材料的導電炭黑,急需實現國產替代。

多項業務協同佈局,導電炭黑已實現量產

公司作爲國內炭黑龍頭,截至2022年底共有炭黑產能114萬噸,且正致力於實現產能升級將部分低效產能逐步置換成優勢及特種炭黑產能,提升主業競爭力。當前公司重點項目穩步推進,據投資者問答,年產5000噸碳納米管粉體及配套產業一體化項目第一期正在建設中;擬建年產8萬噸碳基材料項目,打造“煤焦油深加工-軟瀝青-針狀焦”產業鏈一體化項目。2023年6月28日公司發佈公告,將投資新建“年產16萬噸碳材/橡膠複合母膠項目”。項目分三期進行建設,共建設8×2萬噸/年生產線,其中一期建設1×2萬噸/年生產線,二期建設3×2萬噸/年生產線,三期建設4×2萬噸/年生產線,公司已對下游客戶分行業進行開發,主要針對全鋼輪胎、特種輪胎、橡膠製品等領域的規模企業進行送樣認證推廣。此外公司2022年先後成立了內蒙古黑貓納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黑貓納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分別新建5萬噸、2萬噸超導電炭黑項目,當前公司自主研發的鋰電池專用導電炭黑已實現量產,經過半年多的市場推廣和客戶驗證,據投資者問答,目前該產品在多家鋰電池頭部企業通過驗證測試,已於6月份開始小批量向下遊電池企業提供鋰電級導電炭黑產品。

我們認爲,公司通過產能升級和多項業務協同佈局,有助於公司產品結構優化,爲公司利潤提供可觀增量。

投資建議

我們調整之前2023-2024年盈利預測,並新增2025年盈利預測,預計2023-2025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94.39/101.05/108.59億元(此前2023、2024年分別爲101.14、111.19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05/7.70/9.92億元(此前2023、2024年分別爲5.07、6.95億元),EPS分別爲0.41/1.03/1.33元(此前2023、2024年爲0.68、0.93元),對應2023年7月24日收盤價12.39元PE分別爲30/12/9倍。公司爲炭黑行業龍頭,原材料煤焦油價格高位導致業績承壓,當前價格已大幅回落,我們預計隨着公司導電炭黑驗證成功並導入下游鋰電企業,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下行及輪胎市場景氣度回升,公司業績有望持續向好,我們看好公司未來的成長,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

煤焦油價格波動加劇,項目投產不及預期,下游需求不及預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