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川

“研究推進高收益債券市場建設。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建設高收益債券專屬平臺,設計符合高收益特徵的交易機制與系統,同時加強專業投資者的培育。”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在國新辦發佈會上稱。

“建設高收益債券專屬平臺”這一提法,立即引發市場關注。在市場看來,央行提出建設高收益債券專屬平臺,對未來債券市場發展有重大意義。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第一財經表示,此舉重點在於培育一個專門的高收益債市場,爲科技型中小企業匹配相應風險偏好的資金,預計初期規模不會太大,但一旦市場建立起良性循環,未來的高收益債市場仍有廣闊前景。

爲科技型中小企業匹配相應風險偏好資金

如何定義高收益債,市場一直存在爭論。例如,有觀點認爲,應該以評級爲主;另有觀點則認爲,應該是以價格爲主。

法詢金融固收組研究報告認爲,從收益率的角度看,可以把一級發行利率和二級成交收益率高於10%的定義爲高收益債。

明明表示,國際上高收益債主要根據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對債券信用等級的劃分,穆迪債券評級Baa3以下、標普和惠譽債券評級BBB-以下的債券爲高收益債券。國內通常用估值收益率進行劃分,超過8%可定義爲高收益債。

一直以來,科技創新由於前期的投入高、不確定性強且都不具備可以抵押的資產,導致金融機構不願意爲之投入。與此同時,科創企業發債門檻高,債券市場支持科創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作用有限。

法詢金融固收組研究報告認爲,央行從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角度出發,提出建設高收益債券專屬平臺,正是考慮到科技型中小企業債券高收益、高風險的特徵,這與高收益債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非常匹配。

對於此前國內高收益債市場沒有得到很快發展,該研究報告認爲原因很多,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沒有形成良好的破產清算體系。一個發行人如果出現債務違約,出於對投資者的保護,應該立刻破產清算。

明明指出,國內高收益債市場發展遲緩,主要原因在於投資者策略趨同,對於信用風險大多保持規避態度,寧願收益率低一些,也不願過多地承擔風險敞口,因此高收益債發行人也逐漸退出債券市場,這使得新發高收益債非常稀缺,市場規模逐漸縮水。

科創企業在債市獲得更多資源和關注

市場普遍認爲,高收益債券專屬平臺未來發展將對國內債券市場起到非常好的補充作用。

實際上,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票據對國內債券投資者來說已經不陌生,相關領域也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票據的餘額達到了2264億元、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的餘額達到了2258億元;戰略性產業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債的融資餘額達到6600億元、在交易所發債餘額達到4640億元。

除了研究推進高收益債券市場建設外,張青松表示,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門還將重點從幾個方面進一步增強債券市場支持科技創新能力:一是進一步推動擴大科技型企業發債規模。會爲科創型企業發債開闢綠色通道,放在優先發債的位置。二是進一步豐富科創類債券產品。鼓勵發行混合型科創票據,就是債和股融合在一起的票據,募集資金可投資科創型企業股權,債券的票面收益可以和科技型企業未來的成長收益掛鉤。支持非上市科技型企業發行含轉股條件的創新公司債券,加強股債聯動。三是進一步優化科創型企業發債融資環境,包括評級機構、評級方法、評級覆蓋面等。

“總而言之,通過一系列舉措,使得科創企業在債券市場上獲得更多資源和關注。”張青松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