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茂利 北京報道

“實在是充不起了”“一個月多花四五百元”,近日,上海、廣州、鄭州、青島、重慶多地有新能源車主反映,公共充電樁費用大幅漲價。

有上海新能源車主爆料,上海的公共充電樁充電漲價了。按照該網友的說法,同一地點、同一時間段,以前1.15元/度,現在漲到2.05元/度,漲幅高達近1倍。

“公共充電樁充電費用由服務費和電費組成,最近終端用戶反映公共充電樁費用上漲,可能是服務費上漲。中國‘電力法’規定,電不能‘倒買倒賣’,理論上,充電樁的電費應該是按照國家電網公佈的基礎電費來收。”智充科技創始人、董事長丁銳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特來電副總裁王昆鵬告訴記者,“充電服務費是充電運營商的主要經營來源。其主要由不同充電樁類型和用地成本,同時結合國家地方標準和市場供需情況決定。從全國整體情況來看,目前充電服務費相對穩定,平均維持在0.4~0.5元左右。”

近年來,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持續提高,充電配套設施的行業熱度也隨之上升。不僅國家和地方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扶持,資本也在積極進入,爲產業發展提供不小的助力。然而,在這個超萬億元的市場背後,“盈利難”仍然困擾着不少企業。

多地充電樁費用上漲

除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據網友爆料,進入7月份,鄭州、青島等二線城市充電樁也漲價了。

有鄭州新能源車主反映,鄭州市域內新能源充電站集體漲價,即使是平常較爲便宜的波谷時段,漲價後的充電費用,漲幅接近1倍。對於充電樁漲價,網約車、出租車車主的感受更爲明顯,有出租車司機反映,漲價後,每個月的充電費用增加了四五百元。

公共充電樁充電費用爲什麼上漲?“我瞭解的情況是,鄭州有些民營充電運營商經營狀況比較慘,它們充電樁的服務費用本身就低,一度電只給你加了1~2毛的服務費,這樣它怎麼能把投資充電樁的錢賺回來。上海、廣州的公共充電樁漲價,可能是因爲使用量太多了,電動汽車比較密集的地方,充電量比較大,對服務費進行一定的調控。”丁銳告訴記者。

“部分城市由於低價的無序競爭,服務費長期處於低位,導致充電運營商虧損嚴重,影響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這些城市充電價格的回調到正常區間,有助於穩定充電設施投資,提高充電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建立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格局。”王昆鵬坦言。

漲價還與“今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關於第三監管週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及有關事項的通知》”有關。

該通知明確實行新電價方案,新電價方案將用戶用電價格歸併爲居民生活、農業生產及工商業用電三類。大型充電站的用電被劃歸到了工業用電中,所以電價調整對新能源車充電費用產生影響。

另外,記者從王昆鵬處瞭解到,夏季用電趨緊也是充電樁費用上漲的一大原因,“七八月份進入迎峯度夏時期,用電供應趨緊,部分地區採取了分時電價的政策,用電高峯時期電費上調,使得整體充電費用成本有所提高。”

“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對產品質量、互聯互通、運維保障、安全運營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特來電作爲頭部運營商,始終配合各地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積極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減少充電價格波動,提升用戶充電體驗,推動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王昆鵬表示。

充電費越來越貴,電車還香嗎?

不少消費者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一大原因是,充電費用比燃油車加油便宜。目前,各地充電樁漲價使得原本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優勢受到削減。有些新能源車主較爲擔心,未來隨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提升,充電樁費用會持續上漲,接近或超過“油價”,屆時,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優勢將不復存在,自己豈不成了待割的韭菜。

“隨着電動汽車保有量上漲,需求量猛增,按照市場規律,漲價是正常的,因爲運營商要回本。”丁銳判斷,當充電樁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充電費用會趨於穩定,並不會像消費者擔心的那樣“狂飆”。

“對於未來公共充電樁費用是否會超過油價的問題,我認爲這取決於多個因素。首先,充電樁費用的上漲可能是暫時的,隨着充電樁的普及和技術的進步,充電成本會下降。其次,政府對新能源車輛的支持政策會影響充電樁費用。如果政府繼續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並提供相應的補貼和優惠政策,那麼充電樁費用可能會相對穩定或下降。最後,市場競爭也會對充電樁費用產生影響。隨着充電樁供應商的增加,市場競爭可能會推動充電樁費用的下降。”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張孝榮表示,“理論上來說,充電費絕不能超過油價。如果充電費低於油價,那麼新能源汽車就會有生存空間。現在是產業發展初期,充電費降低才能保證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從而維持產業健康發展。”

需要正視的是,當前公共充電樁的建設速度沒能跟上新能源汽車的增長速度。中國充電聯盟統計數據顯示,充電基礎設施與電動汽車對比情況,2023年1~6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爲144.2萬臺,新能源汽車銷量374.7萬臺,樁車增量比爲1∶2.6。

7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1620萬輛。截至2023年6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僅爲665.2萬臺,同比增加69.8%。車樁比約爲2.5∶1,遠未達到所設定的車樁比1∶1的目標。

破解“盈利”魔咒是持續發展的關鍵

“充電樁運營之所以被稱爲‘差生意’主要因爲其具有資產重、投資回收期長、單樁利用率低的劣勢。由於高昂的建設成本,運營商普遍需要5年左右才能達到盈利週期,也就是說,前期幾年都是不掙錢的,以燒錢爲主,目的是搶佔市場份額。”見智研究在研報中指出。

華金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建設一個充電站的投資成本約250萬元,其中充電設施成本約160萬元,場地費用,安裝費用及其他費用約90萬元。

華金證券對充電站投資回收週期進行測算,假設直流樁功率爲120kW,單價5萬元;交流樁功率7kW,單價0.1萬元,該充電站直流樁15個,交流樁20個,(在假定)供電站電費與顧客充電費用相抵(的情況下),服務費爲供電站淨收入來源,充電站場地年租金40萬元;該充電站所有充電樁每日均利用2.5小時,服務費均爲0.5元/kWh;交流樁單樁年折舊費用0.01萬元,年運營、維護費用0.01萬元,直流樁單樁年折舊費用0.5萬元,年運營、維護費用0.5萬元。經過測算,該充電站每年可實現淨利潤約33.1萬元,預計約7.55年可以回收成本投入。

重投資、投資回報週期長,若不能解決“賠本賺吆喝”的情況,將不利於充電樁行業發展,很難保障充電樁建設速度跟上新能源汽車增長帶來的“充電需求”。

丁銳認爲,充電樁企業要實現盈利,要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減少中間環節。“要實現盈利,我覺得要減少中間環節。我覺得一個健康模式,應該是鼓勵有土地、電力資源的人入場,提供給他們合適的工具。比如商場、寫字樓。過去,土地、電力資源所有者,他們對建充電站能不能賺錢這個事情有疑慮,現在就差一個人捅破這層窗戶紙,讓他們明白活用資源、擅用運營思維、盈利是很可行的。”

“這個市場應該有更多的玩家進來,把覆蓋率給提上去,車樁比給提上去。”丁銳表示,“當大家意識到充電樁經營的難度並沒有那麼高,在充電服務運營商的幫助下,自己就能幹這件事情。隨着大量的中小運營商進入市場,這時充電價格是會向下走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