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發佈2023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收110.47億元,同比下降14.75%;實現淨利7.12億元(扣非7.74億元),同比增長11.04%(扣非同比增長19.94%)。23Q2單季度實現營收45.74億元,同比下降23.03%;實現歸母淨利潤2.61億元,同比增長4.84%。此外,公司公告了2023半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30元(含稅)。

清潔能源業務保持穩定,能源服務及特種氣體業務貢獻增量2023H1公司毛利率9.80%,(同比+2.68pct),淨利率6.48%(同比+1.52pct),公司清潔能源業務銷售量及平均噸毛利保持穩定,能源服務以及特種氣體業務爲利潤率帶來增量貢獻。期間費用率1.69%(同比+0.61pct),其中,管理費用率1.10%(同比+0.58pct),主要

確認股份支付費用以及森泰能源、正拓氣體並表所致;財務費用率0.32%(同比+0.23pct),主要系可轉債利息攤銷增加以及匯兌損益減少所致。

持續構建“海氣+陸氣”雙資源池,“資源+市場”推動異地拓展LNG業務:在資源端,公司通過持續構建“海氣+陸氣”雙資源池,調整和優化運營模式,提升海氣長約核心資源配置效率,實現良好順價。公司能源作業服務項目及傳統LNG液化工廠項目保持良好運營,報告期內自產LNG達31萬噸,公司通過設立西南資源中心和西北資源中心,匹配具有成本競爭力的CNG、LNG、PNG資源,擴充陸氣調節資源量。在市場端,穩定存量用戶的同時,繼續拓展新增直接終端用戶,提升直接終端用戶銷售比重;另一方面,踐行出華南戰略,通過“資源+市場”模式實現異地拓展。

LPG業務:在採購方面,強化長約與下游保供客戶的匹配關係,合理調節長約與現貨採購。在終端市場方面,夯實在華南地區、港澳地區LPG市場的領先地位,積極開拓湖南、廣西、江西、湖北等周邊市場,尋求在華東地區的化工原料用氣市場的佈局機會。

工業特氣:加速推進氦氣、氫氣產業鏈及業務佈局氦氣業務方面,目前公司高純度氦氣設計產能爲36萬方/年,23年上半年氦氣產銷量約13萬方,較上年同期增長51%。公司正在推進新提氦工廠的建設以提升產能,並積極佈局液氦槽罐等資產,實現“國產氣氦+進口液氦”的雙資源保障,同時大力拓展直接終端應用。

氫氣業務方面,上半年公司通過整合方式,完成對正拓氣體重組並取得其70%股權,有效提升公司多種制氫技術實力和氫氣運營管理能力,加速推進公司服務於工業、化工客戶的現場制氫業務落地同時,公司也繼續推進廣州市南沙區首座制氫加氫一體綜合能源站項目建設,開發珠三角區域潛在終端客戶,並啓動電解水制氫相關的技術儲備工作。

能源服務:收購河南中能】強化競爭力,“作業+物流”雙輪驅動能源作業服務業務方面,公司現有項目運行良好,井口天然氣回收利用配套服務作業量約19萬噸,單噸服務收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業績“穩定器”作用。同時,公司積極推動川西名山首期20萬噸液化天然氣清潔能源基地能服項目投建,力爭早日投產。

2023年8月,公司完成對河南中能重組並取得其70%股權,河南中能及其關聯企業主要從事天然氣輔助排採及低壓低效天然氣井增產服務,業務涵蓋西北、川渝、貴州等區域,目前在運營超過80口天然氣井(近60個作業平臺)。通過整合河南中能,將強化公司在天然氣輔助排採及低壓低效井綜合治理等方面的能源作業服務技術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快能源作業服務業務佈局落地。

能源物流服務業務方面,1)LNG與LPG船舶:目前公司自主控制8艘運輸船,其中4艘LNG船舶(3艘自有,1艘在建),4艘LPG船舶(2艘租賃,2艘在建),年週轉能力預計達400-500萬噸;2)LNG接收站與倉儲:公司在東莞市立沙島擁有一座LNG、LPG接收站,最大可靠5萬噸級船舶,共設有3個泊位,配套16萬立方米LNG儲罐、14.4萬立方米LPG儲罐、12.5萬立方米甲醇儲罐等,可實現LNG年週轉能力150萬噸,LPG年週轉能力150萬噸;3)LNG槽車:目前公司在運營的LNG槽車過百臺。

估值分析與評級說明

預計2023-2025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3.57/16.25/18.82億元,對應EPS分別爲2.17/2.60/3.01元/股,對應PE分別爲10.3x/8.6x/7.4x,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上游資源價格波動的風險;下游市場開拓進度不及預期的風險;商譽減值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