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組建的中央社會工作部不斷有新消息釋出。

7月21日,中央社會工作部、國家信訪局與浙江省委在浦江縣召開總結推廣“浦江經驗”深入開展領導幹部接訪下訪經驗交流會,這是中央社會工作部組建以來首次召開全國性會議。

自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揭曉,中央社會工作部的組建就格外引發外界關注。前不久,中央社會工作部領導班子已經陸續公佈,部長吳漢聖和副部長李文章、趙世堂、柳拯4位部領導相繼在不同場合公開亮相。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宋貴倫曾擔任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書記、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主任11年,他對《中國新聞週刊》指出,中央社會工作部的組建是中國社會建設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全面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

對社會發展領域進行整體研判

確定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

在中央社會工作部組建之前,許多人從專業技術概念上理解“社會工作” (Social Work),即社會工作是一種職業化的助人活動,其特徵是向有需要的人特別是困難羣體提供科學有效的服務。

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何豔玲看來,中央社會工作部作爲黨中央的職能部門,其名稱中的“社會工作”不應以上述定義去理解,而應理解爲“關於社會發展的工作”(Social Development),中央社會工作部也是一個關於社會發展有關工作的部門。

“‘社會發展’是一個區別於‘經濟發展’的概念。過去的幾十年,中國的改革是經濟發展先行,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我們發現社會發展也需要規劃、研判,需要整體協調,也需要專業化和現代化。”何豔玲指出,中央社會工作部將對社會發展領域進行整體研判,確定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

宋貴倫也對《中國新聞週刊》指出,不太贊成把中央社會工作部簡稱爲“社工部”,因爲可能引發歧義,被認爲是隻抓社工隊伍工作的部門。他建議,應把中央社會工作部簡稱爲“中社部”,地方設立的社會工作部門稱爲“社會部”,這樣更能概括中央社會工作部的工作職能。

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央社會工作部負責統籌指導人民信訪工作,指導人民建議徵集工作,統籌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統一領導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黨的工作,協調推動行業協會商會深化改革和轉型發展,指導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羣體黨建工作,指導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等。

蔣敏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她對《中國新聞週刊》總結說,中央社會工作部的職能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是統籌指導信訪、基層治理和社會領域黨建。

社鄰家創始人閆加偉曾任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社會組織工作部部長,他認爲,中央社會工作部將成爲一個離羣衆最近的黨中央職能部門,其統籌領導的工作無論是信訪、基層治理還是社會領域黨建,都是離老百姓特別近的事。

截至目前,中央社會工作部已經公佈4位部領導:

中央社會工作部部長由吳漢聖擔任。吳漢聖生於1963年,二十屆中央委員。出任中央社會工作部部長前,吳漢聖任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

《中國新聞週刊》此前曾報道,吳漢聖兼具部委、地方工作經歷,曾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工作多年,也曾主政地市,還擔任過協調能力要求較高的省委祕書長一職,也熟悉紀檢監察工作。

中央社會工作部公佈的3位副部長分別爲李文章、趙世堂、柳拯。

李文章生於1963年,曾長期在寧夏任職,2020年任國務院副祕書長、機關黨組成員,國家信訪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文章現任中央社會工作部副部長,中央信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國家信訪局局長、黨組書記。

趙世堂生於1967年,曾擔任國務院國資委副祕書長、新聞發言人,國務院國資委總會計師、財務監管與運行評價局局長等職,2022年任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

柳拯生於1966年,長期在民政部工作,曾擔任民政部社會工作司司長、部管社會組織綜合黨委書記、社會組織管理局(社會組織執法監督局)局長等職,去年12月升任民政部副部長。

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央社會工作部統一領導國家信訪局。國家信訪局由國務院辦公廳管理的國家局調整爲國務院直屬機構。此外,中央社會工作部劃入民政部的指導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擬訂社會工作政策等職責,統籌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劃入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歸口承擔的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黨的建設職責,劃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的全國志願服務工作的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督促檢查等職責。

輿論認爲,中央社會工作部一正三副共4位部領導中,吳漢聖在黨建、組織、人事、紀檢監察等方面經驗對他執掌中央社會工作部大有裨益;此外,李文章、趙世堂和柳拯在國家信訪局、國資委和民政部的歷練有益於中央社會工作部未來的工作開展。

順應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趨勢

多位受訪專家對《中國新聞週刊》指出,中央社會工作部的組建是適應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趨勢的應時之舉。

蔣敏娟在《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與社會治理現代化》一文中梳理了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的歷史邏輯: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的30年時間裏,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採取的是“單元分割式”的社會管理模式,以人民公社體制和單位制將全體社會成員納入統一的管理體制中。隨着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及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我國的社會治理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原本依靠封閉的單位制實現社會融合的社會基礎不復存在。

蔣敏娟指出,面對中國社會結構深刻轉型的背景,中央需要遵循現代社會發展的邏輯和現代化建設的內在需求,在與外部新型環境的複雜互動中作出深層次的結構性調整,構建一種與新型社會形態相契合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中央社會工作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組建的。

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社會建設”的概念。2007年,黨的十七大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由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拓展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建設。2012年,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佈局是“五位一體”,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宋貴倫說,過去,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唯獨沒有綜合部門來抓社會建設協調工作,而社會建設是五大建設中最基礎、最綜合的一項工作,恰恰需要一個綜合的部門,“中央社會工作部的組建,補上了這個短板”。

“以往在社會工作領域,如何整合資源是一個難點和痛點,因爲到了基層,各種相關職責都是碎片化地分散在不同部門。”閆加偉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社會的複雜性越來越突出,任何與社會治理相關的事情,都不可能只涉及一個部門,因此就需要協作,需要整合資源,如果有一個部門統一領導和協調統籌各項社會工作,更有利於各項問題的解決。

何豔玲指出,社會的複雜性以及社會工作的專業性和系統性超出人們的想象,這些年的一些重大社會工作,例如徵地拆遷和農民集中居住,都堪稱巨型工程,需要系統謀劃,“只有黨委有這種權威性、這種資源的調動能力以及廣大的羣衆基礎來做這件事”。

實際上,中央社會工作部組建之前,地方上已經有了先行先試的經驗。2003年起,上海市、北京市、廣東省等地先後設立地方社會工作委員會,加強黨對社會領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宋貴倫認爲,中央社會工作部也是在對過去這些年地方經驗的總結上組建的。

在蔣敏娟看來,新組建的中央社會工作部,充分吸收整體性治理的理念,重塑社會治理格局,將相近或者類似的社會工作職責從中央機構及國務院相關組成部門集中到中央社會工作部,並且隨着社會工作的相關職責集中到中央社會工作部,原先民政部等機構負責相關職責的部門將被撤銷或者合併。

“這種組建方式將原來需要在多個部門之間流轉的事務集中到一個部門,可以大大提高決策和辦事的效率,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運行更加高效。”蔣敏娟說。

宋貴倫指出,中央社會工作部的組建是面對現實社會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適應當前推進中國式社會建設現代化的迫切需求,圍繞着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來推動體制的改革,最終目標是提升社會建設的效能,或者說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更好轉化爲社會建設的效能。

“解決中間環節脫節”

7月21日,總結推廣“浦江經驗”深入開展領導幹部接訪下訪經驗交流會在浙江浦江召開,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中央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國家信訪局局長李文章出席會議並講話。

李文章在會議講話中指出,要堅持和發展“浦江經驗”,全面推動新時代信訪工作高質量發展,紮實開展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大力推進源頭治理和積案化解,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着力夯實信訪工作基層基礎。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把浦江縣作爲首次下訪接訪羣衆的第一站,此後帶頭堅持每年下訪,開創了省級領導幹部下訪接訪的先河,“浦江經驗”由此逐步形成。中央社會工作部組建後,首次高規格會議以“浦江經驗”作爲關鍵詞,足以看出中央社會工作部對於信訪工作的重視。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中央社會工作部統一領導國家信訪局、統籌指導信訪工作,將使信訪工作的工作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宋貴倫認爲,以往信訪部門像一個傳達室,能夠收集人民羣衆的意見,瞭解羣衆的呼聲,但是其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且與社會建設工作不在一個閉環系統。各級社會工作部門組建以後,信訪工作由社會工作部統籌領導,社會工作部作爲一個和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平列的綜合協調部門,可以出面協調、牽頭解決一些問題,就可以形成一個收集羣衆意見、反映羣衆呼聲、解決突出問題、反饋辦理結果的一個閉環系統。

“隨着中央社會工作部統籌指導信訪工作,未來信訪工作思路有望實現由‘堵’到‘疏’,由被動應付到主動下訪。”蔣敏娟表示,中央社會工作部把統籌領導信訪工作納入工作職能,這個改變非常巨大,也非常有必要。這一設置的目的是爲了更好解決羣衆的問題,對於羣衆的信訪,會更多通過基層組織體系來解決,而不是單純用各種行政程序來應對,迴歸信訪部門聯繫羣衆的本質屬性。

宋貴倫指出,從制度體系上來說,在我國這樣一個大國,抓宏觀頂層設計和微觀基層實踐很重要,但中程運行機制也非常關鍵,“光是宏觀有政策,微觀抓落實,但是中間不暢,渠道不通,會有問題。信訪工作作爲社會工作和羣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應當納入這個體系,否則就會造成中間的環節脫節”。

他認爲,把信訪工作納入中央社會工作部是解決中間環節脫節的一個重要的體制改革創新,使制度可以落到基層,也可以使基層羣衆的呼聲訴求很好地反映上去,打通中間環節,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

“不能站位太低,不能工作面太窄”

中央社會工作部的組建是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的重大變革,而在其實際運行過程中,仍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張克在《從地方社工委到中央社會工作部:黨的社會工作機構職能體系重塑》一文中指出,新一輪機構改革後,黨和國家機構中直接冠以“社會”相關名稱的機構有中央社會工作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相比於社會建設、社會保障、社會治理等概念,社會工作的內涵和外延仍不夠清晰明確,容易導致社會工作機構職責邊界模糊化。

他認爲,唯有科學地釐清社會建設、社會工作、黨的社會工作、社會保障等重要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才能明確新時代黨的社會工作機構的職能邊界和工作對象。

何豔玲也指出,中央社會工作部要注重對社會動態的研判和研究;另外,作爲一個新設的部門,也要把自己研究清楚,與其他部門的職責分工要釐清。

蔣敏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中央社會工作部組建之後,要着力推動機構職責體系的優化,要參照大部制改革機構合併的相關經驗,注意理順新組建機構內部的職責分工;要科學合理地設計省、市、縣不同層級社會工作部的工作目標,實現職能的合理分解與整合。

“按照機構設置的管理,縱向上,省、市、縣的社會工作部門的職責和中央社會工作部的職責是對應的,區別可能體現在,中央層面或省級層面側重政策的制定、協調,重大決策的督辦等,市、縣社會工作部門更加重視市區的治理、基層政權的建設、人民意見的反饋和收集等。”蔣敏娟說。

宋貴倫強調,中央社會工作部將要站在“五位一體”整體佈局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高度,全面統籌、整體協調社會建設工作,不能站位太低,防止與具體部門工作重複。

宋貴倫還表示,中央社會工作部也不能工作面太窄,不能僅做職能整合進來的工作,“在推進‘五位一體’工作中,經濟、政治、文化、生態之外的事情,原則上都是社會工作,社會工作部實際上是一個兜底的部門”。此外,中央社會工作部也不能滿足於抓具體工作,“要抓一個面,而不僅僅抓一條線,更不僅僅是抓一個點”。

記者:張馨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