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爲,期貨本身只是一個工具,實際上是讓各類參與者來發現價格。比如後期價格高,它將引導產業客戶增加一些供給去迎合下一步的市場。

本報記者 王 寧

8月份的中原大地異常炙熱,一位名叫詹國志的生豬養殖戶卻蹲坐在一堵牆角,饒有興致地滑動着手機,當《證券日報》記者走近時注意到,詹國志正在關注生豬期貨行情報價。

近日,記者對南陽市、漯河市、北京市等地調研瞭解到,無論是大中型生豬養殖企業或養殖小作坊,在勤勤懇懇經營生豬養殖的同時,他們都已逐步採用生豬期貨價格作爲日常經營的參考,甚至藉助衍生品工具化解週期經營風險。

平抑“豬週期”風險

中國生豬養殖業較爲龐大,卻呈現出集中度低、供給端分散的局面,長期以來,“週期”難題一直困擾着生豬產業鏈各環節穩定發展。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賺一年、虧一年”幾乎成爲了此前養殖業發展的常態,大中型養殖戶也難逃此咒,究其原因在於市場缺乏有效的價格指引和應對價格波動的工具。

詹國志是漯河愛豬人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多年的生豬養殖經歷讓他對這個產業是又愛又恨,一方面,適逢生豬價格走高,又恰巧臨近出欄,養殖利潤能夠提高;另一方面,面臨生豬價格下跌時,由於二次育肥和存欄成本較高,不得不虧本出欄。不過,這種局面在生豬期貨上市後得到了有效改觀。

詹國志介紹說,價格波動是困擾生豬養殖戶的最大風險。“截至目前,養殖場的母豬存欄量規劃是年出欄量4000頭,能夠較建廠初期的年出欄量1300頭實現較大擴容,主要歸功於生豬期貨。”

生豬養殖企業在面對日常經營風險時難以有效管控。生豬養殖業鏈條長,信息傳遞週期久,往往對經營風險的預測比較難以把控,尤其是面對價格波動劇烈時,更是難以完全掌握。

“生豬產業相對複雜,對於供給需求往往靠‘猜’來預判價格,但隨着生豬期貨上市,產業格局有所改觀,尤其是價格預測風險降低,產業變得更加有序。”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股份”)董事會祕書秦軍表示,生豬養殖和屠宰兩個端口的短期信息調研和收集,是對供需預測的核心信息,兩個端口的信息往往直接反映市場真實情況。因此,每當存在一定消息誤差時,生豬期貨價格就成爲了最佳風向標。

中糧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江國金向《證券日報》介紹,在生豬期貨上市前,生豬企業只能對原料期貨品種進行風險管理,例如參與豆粕玉米的套期保值,以及相關品種的基差交易等,但這僅對飼料端的經營風險可控。直到生豬期貨上市後,內外盤市場衍生品工具體系有所完善,生產經營風險纔有明顯下降。

“公司在生豬期貨上市第一天就積極參與,非常堅定。2021年生豬價格下行,我們通過生豬套保實現了非常好的風險管理效果。”中糧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芳芳表示。

“保險+期貨”分散風險

價格發現是期貨功能之一,近些年,隨着實體企業對衍生品的需求多樣化,期貨業也因地制宜地創新推出更多賦能舉措。

江國金認爲,期貨本身只是一個工具,實際上是讓各類參與者來發現價格。比如後期價格高,它將引導產業客戶增加一些供給去迎合下一步的市場。但是產業客戶肯定不能完全依賴期貨市場,還必須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開展經營。

與此同時,作爲一種創新型風險管理工具,“保險+期貨”是農產品價格風險分散的重要舉措,對促進農業產業發展、保障農民收入具有積極意義。

據瞭解,生豬中小養殖戶通過“保險+期貨”來鎖定飼料成本及生豬出欄價格,特別是在2021年豬價大跌中,有效彌補了虧損。一方面,養殖戶向保險公司購買生豬目標價格保險,由保險公司對生豬價格進行保障,“兜底”生豬養殖價格;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向期貨公司買入生豬場外期權進行再保險,最終形成風險分散、各方受益的閉環,幫助中小養殖戶間接參與生豬期貨,實現小農戶和期貨大市場的對接。

漯河市畜牧局黨組書記、局長時恆才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漯河市推廣落地的“保險+期貨”試點,是在基礎模式上不斷進行探索創新,才實現了目前健康穩定發展態勢。在漯河市畜牧局、金融局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漯河市已開展“保險+期貨”項目共計7個,服務養殖戶約200戶次,承保育肥豬近18萬頭,總保費近2000萬元,保險保障金額約2.75億元,有效助力漯河市生豬產業穩定有序發展,助推漯河經濟發展提質升級。

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將堅持“一品一策”工作思路,聚焦生豬產業的風險管理需求和現貨市場變化,持續調整優化合約規則,穩步提升持倉規模,進一步爲各類養殖主體通過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提供便利,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進一步增加可供交割資源,完善交割庫佈局,擴大集團化交割範圍。二是提高交割效率,持續探索研究引入交割速度更快、降低交割成本的交割方式。三是幫助更多中小養殖戶通過“保險+期貨”管理價格波動風險、安心養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