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橋

南京的高光時刻,已經過去了。

2020年一季度,南京頂住疫情壓力,經濟總量3247.41億元,反超天津躋身全國前十;同比增長1.6%,是萬億俱樂部中唯一正增長城市,連續9個季度領跑江蘇全省。

然而風光過後,南京後續卻略顯乏力。2021年以來,南京經濟增速大都跑輸全省,甚至排在倒數前三,落差不可謂不大。

近期南京動作頻頻,出臺促經濟“23條”、頂格招商、放寬人才落戶條件、大力支持總部經濟等等等等。爲了重回“C位”,南京也是拼了。

-01-

從持續領跑到全省倒數

過去五年,南京經濟完成了一個從起飛到降速的過程。

2018年一季度開始,南京經濟增速持續領跑全省,直到2020年上半年,整整領先了10個季度。最高光時刻是疫情爆發的2020年一季度,南京扛住疫情壓力,GDP同比增長1.6%,是江蘇全省乃至萬億俱樂部唯一一個正增長城市,可謂風頭無兩。

2020年全年,南京經濟總量達到14817.95億元,反超天津躋身全國前十,實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性跨越。

然而風光過後,南京開始降速。2021年一季度至2023年上半年,南京經濟增速大都跑輸全省,僅有2022年上半年和今年一季度略高於全省。10個季度中,南京增速幾乎全部位於江蘇倒數前五,其中7個季度位於倒數前三,與此前風光落差極大。

24個萬億俱樂部城市中,南京增速也只是在2020年一季度短暫領跑,當年上半年便讓出了冠軍寶座。2021年開始,南京增速基本都排在萬億俱樂部後半段,泯然衆人矣。

此外,南京全國十強“守門員”的位置雖然依舊穩當,但領先優勢在逐步縮小。2020年,南京經濟總量較天津高出734億元,領先幅度超過5%。2021年、2022年則分別高出660億元、597億元,領先幅度縮小至4%左右。

同時,南京與杭州之間的距離也越拉越遠。2020年,南京與杭州之間的GDP差距已經縮小到9%以內,近兩年又拉大到10%以上。標兵漸遠、追兵漸近,正是南京如今的尷尬現狀。

從起飛到降速,南京經歷了什麼?

-02-

從厚積薄發到支柱承壓

南京自2018年以來的經濟起飛,主要得益於科創優勢的厚積薄發。2018年開始,南京啓動創新名城建設,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雲集的科教資源優勢,發力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初見成效。

首先是先進製造業發展迅猛——2018年規上工業總產值1.18萬億元、增長15.1%,創過去五年新高;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城市軌道交通產品產量實現三位數高速增長……

其次是現代服務業飛速增長——2018、2019年三產增加值增速超8.0%,居全省之首;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表現優異,集聚、引進了蘇寧、途牛小米、字節跳動等一批重點企業,軟件業務規模穩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

最後是企業與人才加快集聚——2018、2019年,南京累計增加高新技術企業2749家,較此前總和增長1.5倍;年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突破30萬,兩年猛增73萬……

然而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傳統支柱產業卻開始承壓。近兩年南京經濟增長放緩,工業增長乏力是主要因素。2021、2022年,南京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0%、2.4%,均排在全省倒數第一。

受產業調整、國際環境、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南京四大傳統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石化、鋼鐵和汽車,近年大多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以2021年數據爲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主營收入2248億元,不及2014年巔峯時期的2379億元。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汽車製造、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主營收入分別爲2071億元、1348億元、958億元,較2018年分別下滑19%、6%和5%。

雖然新動能持續增強,但尚未能挺起全市工業“脊樑”。2022年,南京規上高技術製造業產值同比增長10.9%,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僅有28%。今年上半年,南京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仍居全省倒數,與蘇州成爲一對“難兄難弟”。

-03-

從產業強市到頂格招商

增速放緩、工業承壓,標兵漸遠、追兵漸近……重重壓力下,南京今年可謂動作頻頻。

先是6月15日,發佈了《南京市推進產業強市行動計劃(2023-2025年)》,目標是到2025年,全市GDP總量超2萬億元,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30%以上。計劃提出創建“4+2+6+6”產業集羣,即4大支柱產業、2大優勢產業集羣、6大新興產業集羣和6個未來產業新賽道。

與曾經的“4+4+1”主導產業體系等相比,新計劃的最大區別在於將電子信息、汽車、石化、鋼鐵四大支柱產業重新列入政府行動計劃,強調傳統優勢產業的“壓艙石”作用,不再將其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而是助力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此外,南京於8月底召開了全市招商引資推進大會,提出對經認定的各類總部機構給予最高1億元的落戶獎勵,加大對四大支柱產業項目招引的支持力度等等。此次大會從招商培訓到閉門座談,從發佈政策到聘任夥伴,從曬榜單到找差距……內容、規格均爲頂尖。

9月初,南京又發佈了《南京市全力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從提振消費到擴大投資,從產業強市到對外開放,從穩定就業到優化營商,提出了23條政策。

比較引人關注的是降低落戶門檻——一方面放寬人才落戶條件,規定35週歲(含)以下大專學歷畢業生在南京繳納社保即可落戶;一方面推進戶籍准入同城化,長三角區域社保繳納年限均可累計納入南京繳納年限計算。

過去兩年,南京在與杭州、合肥、寧波等長三角熱門城市的人口爭奪戰中一直處於下風。南京2020-2022年常住人口增長17萬,尚不及杭州一年的增量。“零門檻落戶”時代,南京也必然要放下身段。

動作頻頻,南京想重回“C位”的心情可謂十分迫切。但無論是重塑產業筋骨,還是撬動人才紅利,都非一朝一夕之事,穩紮穩打才能走得更遠。

參考資料:

[1] 各市統計局

[2] 產業強市,南京重構經濟版圖.新華日報

[3] “四大支柱產業”再次寫入政府行動計劃.金陵晚報

[4] 高調“搶人”!南京擬放寬落戶背後.中國房地產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