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023年9月19日,“合普惠 新金融——2023 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研討暨典型案例發佈會”在北京召開。“新十年必須加快推進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在2023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研討會上表示,在普惠金融正式提出十週年之際,總結過去十年普惠金融的發展成就、發展經驗,探討未來十年普惠金融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非常必要。

何德旭是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提出了新十年加快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論點。

第一,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契合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黨的二十大對高質量發展做了全面、深入闡述,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國家經濟、社會、政治、生態、文化各個方面總的要求。普惠金融作爲經濟、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按照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紮實推進普惠金融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第二,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是充分有效地發揮金融功能的內在需要。過去十年,普惠金融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普惠金融總體上走的是一條重數量、輕質量的道路,還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比如,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性有待提升,普惠金融的創新性和適應性還不是太強,普惠金融服務的同質化現象較爲嚴重等。所以,在新十年,普惠金融必須克服和解決這些問題,切實地轉向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發揮金融自身的功能。

如何實現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對此,何德旭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健全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普惠性現代金融體系裏,應該注意三個關鍵詞:普惠、現代、體系。從“現代”來看,其基本框架、基本功能、基本要求、基本標誌、基本特徵,與傳統的金融體系相比有巨大變化。比如,從基本特徵來說,除了過去比較注重的創新性、安全性、開放性以外,還具有一個重要的特徵——普惠性。從“體系”來看,這個體系指的不是單一的機構和市場,而是一個完整的、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系統。這一系統不僅包括間接融資,而且包括直接融資;不僅包括大金融機構,也包括小金融機構;不僅包括商業銀行,也包括保險公司,還包括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創金融的融合發展等。何德旭認爲,在新的十年,就是要全方位發力,努力建設現代普惠金融體系。

第二,加快數字化轉型。通過數字技術來助力普惠金融,是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數字化賦能在解決普惠金融信息不對稱,擴大覆蓋面,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等方面,都有非常明顯的優勢。新十年,數字化將成爲普惠金融的最基本的特徵,或者說數字普惠金融將成爲普惠金融最主要的形式。

何德旭還提到,近幾年,相關管理部門高度重視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比如去年年初,央行就印發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地提出了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以及保障措施,特別強調要高質量地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去年1月,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對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做出了詳細、具體的規定。可以看到,在這些政策的引領之下,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進。

第三,重塑普惠金融的服務性,從根本解決普惠金融效率不高的問題。服務性是普惠金融最本質、最根本的特徵,但是目前從整體上來看,我國普惠金融的服務意識還不是特別強。真正服務的理念、真正服務的意識也還沒有形成,比較多地注重追求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金融的服務性。具體的表現就是普惠金融還不能夠滿足農村農業、小微企業、弱勢羣體等的融資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需求。所以在增強普惠金融市場主體的服務性理念、服務性意識上,還要做出巨大的努力。

第四,統籌好發展與安全,也就是要保障普惠金融運行的安全,防控好風險。“做不到這一點的話,我覺得普惠金融不可能做到可持續,”何德旭表示。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還面臨着相當多的金融風險,包括數字普惠金融中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金融風險,這些都是值得高度關注和警惕的。

何德旭稱,總的來看,新十年普惠金融的發展任重道遠。但通過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國的普惠金融一定能夠行穩致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