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金在線

雖然頂着港股白酒第一股的名頭,但年初上市的 珍酒李渡 卻沒趕上喝酒行情,上市首日就破發17.93%,由於股價低迷,珍酒李渡本應在“520”前行使的超額配售權也最終“啞火”。好在柳暗花明又一村,9月4日一則倍列入 港股通 的好消息讓珍酒李渡短時間內爆漲30%,順利走出破發陰影,一度創下歷史新高13.18港元/股。然而熱鬧過後,珍酒李渡卻再次進入了震盪行情,9月20日,珍酒李渡以11.28港元/股收盤,下跌6.47%,僅比發行價10.82港元高出0.34元。

無論市場流動性如何,股價歸根結底就是公司經營成色的反饋。

號稱“白酒教父”的吳向東在2021年底才成立珍酒李渡,他把四個品牌打包組合,包括珍酒、李渡酒、湘窖和開口笑,並取了前兩個品牌名字作爲公司的名字。儘管珍酒有着輝煌的歷史,但是其如今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認可度並不高,對此,珍酒總經理郭亮也坦言,當前,公司更多的是要做好消費者培育工作,“要把酒賣到消費者的嘴裏”。但這談何容易,2020年至2022年,珍酒李渡在同期淨利潤總額不足26億的情況下,三年廣告費開支累計高達15.77億元,最新出爐的2023年半年報中,珍酒李渡經調整淨利潤8.03億元,同期銷售及經銷開支爲8.093億,兩者幾乎持平。

沒有認可度便賣不出高價。從盈利能力來看,珍酒李渡目前尚處於行業下游。截至2023年6月末,珍酒李渡的毛利率僅有57.89%。而同期21家白酒上市企業中毛利率超過60%的就有17家,更別提行業頭部的 貴州茅臺 毛利率超過91%, 瀘州老窖 毛利率超88%。

此外,在業績增速上,珍酒李渡也只錄得行業平均水平,與頭部大佬的差距依舊明顯。半年報顯示,珍酒李渡的營收35.20億元,同比增長15%,經調整淨利潤8.03億元,同比增長22%。而同期白酒板塊由10家上市企業保持20%以上的營收增長,有11家淨利潤保持了20%以上增長。

在經營問題之外,影響珍酒發展的最大困擾便是產能。在“噸位決定地位、產能決定品質”的醬酒行業,醬香型白酒從生產到銷售至少需要3-5年時間。雖然珍酒自稱2023年儲酒達6.5萬噸,下沙季擬投產4萬噸,位列貴州醬酒產能規模前三。但上述珍酒的年份基酒至少要到2025年至2027年之間才能投放市場,作爲集團收入的主力軍,顯然與近年來該公司暴增的經銷商數量難以匹配。

這些問題不僅困擾珍酒,也困擾投資者們。由於港股目前只有珍酒李渡一隻白酒股,因此投資者們紛紛寄希望於珍酒李渡能夠對標A股一二線酒企獲得高倍成長。

國泰君安 最新研報指出,白酒行業經歷上半年庫存消化週期,目前渠道庫存去化效果較好,行業呈現邊際復甦趨勢。2023H1珍酒李渡保持高質量增長,產品上高端拉動、組織架構上事業部改革與銷售人員提效、渠道端優化經銷商質量等等方面使得公司運行更加紮實、顆粒度更細,實現逆勢份額提升。目前對24年保持信心,預計延續雙位數良性增長。

短時間內,珍酒李渡的增長確定性較高,只是在金六福“出道即巔峯”的前車之鑑面前,珍酒李渡是會成爲時間的朋友,還是隻能錄得片刻精彩呢。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