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微軟招聘的核技術首席項目經理將領導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和微反應堆集成的技術評估,爲微軟雲和AI所在的數據中心提供動力。今年5月,微軟簽署向核聚變初創Helion Energy購電的協議,被業內稱爲核聚變公司首次達成銷售電力協議。

除了砸下百億資金資助研發人工智能(AI)技術的OpenAI,微軟還在挖掘給AI技術提供能源動力的相關人才。

微軟官網顯示,最近微軟開始招聘一名核技術專家,相關職位名爲“核技術首席項目經理”,他將負責完善和實施全球小型模塊化反應堆 (SMR) 和微型反應堆的能源戰略,將“領導SMR和微反應堆集成的技術評估,爲微軟雲和AI所在的數據中心提供動力”。

微軟官網顯示,這名技術專家的工作內容包括:

幫助構建和交付爲全球最大在線服務提供動力的網絡。

領導促進全球增長的核能基礎設施各方面的項目。

維護SMR和微型反應堆集成的全面路線圖。

根據一套明確的績效和成果標準甄選、引入和管理技術合作夥伴。

提供定期的技術評估報告,詳細說明進展、挑戰以及對更大範圍業務的影響。

與工程和設計團隊聯絡,確保SMR和微型反應堆的技術可行性和最佳集成。

掌握並推動與供應商的商業和合同談判。

確定整個網絡組合中新項目、現有項目和增強項目有哪些節約成本的機會。

與內部團隊合作,確定和界定滿足增長和擴張要求的戰略計劃。

與主要供應商和行業團體建立長期的戰略關係。

內部溝通進展,並配合技術部署。

微軟要求,應聘者擁有學士學位,以及在覈工業、工程、能源市場或相關職位六年以上的經驗;三年以上管理跨職能和/或跨團隊項目的經驗;三年以上核能及相關技術和/或核監管事務的工作經驗。

若應聘者擁有商業、工程、科學、經濟學、商業或相關領域的碩士學位,並且在工程、能源市場、電網建模、分析或相關職位擁有四年以上經驗,微軟將優先考慮聘用。

華爾街見聞今年4月文章提到,硅谷大佬正在押注核聚變的商業化未來幾年內成爲現實。比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Salesforce聯合創始人Marc Benioff投資了從麻省理工學院獨立出來的核聚變初創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OpenAI的CEO Sam Altman對核聚變初創公司Helion Energy的投入了3.75億美元,成爲他個人迄今爲止最大一筆投資,硅谷“創投教父”Peter Thiel也投資了這家公司。

文章提到,核聚變工業協會(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發現,核聚變企業獲得了超過50億美元的私人融資,其中7家公司至少籌集了2億美元。

巧的是,就在5月,微軟就和Altman作爲早期投資者的Helion Energy簽署協議,將從該公司的首座核聚變發電站購買電力。

聚變行業協會的CEO Andrew Holland當時評論稱,微軟同Helion的協議是核聚變公司首次簽署的電力銷售協議。之前還沒有哪家行業公司達成這種出售電力的協議,Helion的目標是2028年供電,這個目標很激進,但他們對達成目標制定了強有力的計劃。

核聚變又稱核融合,它模仿太陽的原理,通過兩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釋放巨大的能量。核聚變產生的能量非常大——是核裂變反應的四倍。理論上只要有幾克反應物,就有可能產生一太(萬億)焦耳的能量,這大約是發達國家的一個人在60年內所需要的能量。

但由於技術難度空前,商業核聚變發電何時實現這一問題的答案依然模糊不清,業內長期流傳着核聚變距離成功“永遠還有50年”的說法。

去年年底,核聚變迎來了重大突破。美國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科學家從一個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中實現了淨能量增益,即產生的能源大於消耗的能源。

當時,美國能源部長Jennifer M. Granholm表示,如果核融合能源推進順利,就能用它爲交通、工業提供燃料,還稱美國計劃在10年內實現核聚變能源商業化。

美國能源部數據顯示,美國現有的核反應堆大部分建於1970年至1990年,目前發電量約佔美國總髮電量的 18%。據美國能源部估算,2022年,核能佔美國無碳電力的47%。

媒體指出,美國下一代核反應堆技術的大部分希望都寄託在小型核反應堆上。微軟的招聘信息暗示,微軟有興趣利用小型核反應堆爲數據中心供電。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