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坚持对话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具有特殊意义。”

据新华社消息,9月25日,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中欧双方围绕宏观经济、贸易与投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坦诚务实的沟通交流,达成一系列互利共赢的成果和共识。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介绍,双方就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改善营商环境、世贸组织改革、金融业双向开放和监管合作等达成一系列成果和共识。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认为,当前世界正在经历深刻的历史之变,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在此背景下,中欧坚持对话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具有特殊意义。双方将推动中欧务实合作健康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更多信心,并为第二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做好经贸领域的准备。

据新华社报道,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欧方愿与中方加强经贸领域务实合作,推动欧中关系持续向前发展。

26日,东布罗夫斯基斯在欧盟大使馆举行新闻发布会。他称,中欧经贸关系对双方都至关重要。欧盟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之一,欧盟公司在中国市场也拥有重要地位。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8个月,中欧进出口总额为5291亿美元,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加强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对话机制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介绍,双方同意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维护全球经济金融市场稳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信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双方承诺保持双向开放,为对方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方愿与欧方定期召开中欧经贸混委会,充分利用中欧贸易投资政策对话、中欧经贸工作组等对话机制,加强中国商务部与欧委会贸易总司的交流。

双方同意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双向开放,鼓励各自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到对方市场投资展业。双方决定,在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下成立副部级金融工作组,加强双方在金融开放、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监管、可持续金融和金融科技等金融领域的合作。

东布罗夫斯基斯在记者会上表示:“在《欧洲绿色协议》的背景下,我们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以及到2030年实现55%的减排目标。我们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并在不同的经济部门实施一系列措施,以实现这些目标。”

他称:“在讨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时,与中国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要想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开展有意义的工作,就必须与中国合作。我们需要中国的加入,并积极发展不同领域的合作。即将召开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也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机会,讨论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进一步措施。”

同时,“虽然欧盟经济表现出了很大韧性,但经济形势仍笼罩在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下。中国的经济表现至关重要,对更大范围内的全球经济也是如此。因此,我很高兴我们将很快恢复定期交流,讨论宏观经济问题。”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在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下,中欧一直就经济、贸易和金融等领域进行接触。中欧还同意建立了一些新工作组,并重新恢复了一些工作组的对话。我们认为与中国的接触是很重要的,这有利于我们讨论如何合作、有何分歧以及解决分歧的最佳方式。”

“我们一直相信接触总比对抗好。相互接触并找到解决方案才是最好的方法。”东布罗夫斯基斯称。

希望欧方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双方就欧盟近期推出的国际采购工具、外国补贴审查、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贸易政策深入坦诚交换了看法,中方希望欧方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鼓励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深化合作,为中欧正常贸易往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此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欧盟领导人宣布即将对我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时表示,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东布罗夫斯基斯称,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这一话题在他此行的所有会议中几乎都被提起,因此双方有机会就此深入讨论。

他称,欧盟致力于开放和以公平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欧盟并不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实际上也反对保护主义。在进行具体调查时,欧盟将根据适用的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并结合国际惯例,对调查进行多次报告。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CCETP)高级顾问杨富强近期接受采访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欧盟对华发起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政治影响比较严重。全球正在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每个国家应该携手同心合作,尤其是在经贸和技术问题上。

“大家都打开壁垒,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我们就能迎接更好的减碳效果。这不仅仅是汽车问题,也牵涉可再生能源问题、建筑问题、工业问题,这些领域都需要大量新技术、绿色技术。”杨富强说,“如果大家都采取(贸易救济)这个方法,恐怕就会阻碍这些技术或者贸易的交流。”

至于欧盟是否会强制中国企业在欧盟本地化生产,或至少提供激励因素促成本地化生产,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欧盟并没有追求强制本地化的政策。至于激励本地化的措施,从全球范围来看,对在欧洲投资和生产的激励措施很多。”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