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在經歷了二季度和7月經濟修復動能轉弱後,本週召開的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三季度例會對宏觀政策發力的表態更爲積極進取。這也是潘功勝出任央行行長兼貨幣政策委員會主席以來首次主持召開的季度例會,會上不論是談及物價水平、匯率還是房地產,都向市場釋放了更爲鮮明且積極的政策信號,讓人眼前一亮。

例會對外公佈的內容通常被金融市場視爲探究央行下階段貨幣政策取向的“前哨站”,字裏行間表述的細微變化都透露着官方對經濟形勢和政策意圖的微妙態度。在本次會議中,對物價的表態變化尤爲明顯:從二季度的“穩物價”到此次的“促進物價低位回升”,從“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到“保持物價在合理水平”。措辭的調整不僅亮明瞭央行對當前物價水平偏低、需要回升到“合理水平”的態度,更暗含了貨幣政策將有進一步寬鬆的空間和可能性。

今年以來,反映我國物價水平的主要指標——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一路走低,上半年一度引發輿論對於我國經濟究竟是否陷入通縮的激烈爭辯。儘管7月以來CPI已有觸底回升跡象,但目前仍處於不足1%的絕對低位水平。溫和、穩定的通脹水平(主要國家的貨幣當局通常將物價目標定爲2%左右)利於經濟維持合理增速,是各國央行實施貨幣政策所追求的核心政策目標,甚至是一些國家央行的唯一目標。但物價穩定的政策目標內涵豐富,既要防“熱”也要防“冷”;目前我國物價水平就有“冷”的傾向,需要宏觀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爲其“加熱”。8月中旬以來,降息、降準等寬鬆貨幣政策舉措漸次落地,爲加快經濟良性循環,此番又新提出“持續用力、乘勢而上”、搞好逆週期調節等目標,可見,四季度貨幣政策出臺進一步寬鬆舉措值得期待。

目前公佈的8月經濟金融數據顯示出向好跡象,在當前經濟修復動能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轉折時期,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不能“鬆勁兒”。過去幾年宏觀調控的經驗表明,在經濟向上動能爬坡發力之際,逆週期調節政策的過早淡化並不利於後續經濟增長,也不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和信心。四季度宏觀經濟仍面臨着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雙重考驗,無論是爲了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還是穩定房地產市場、化解地方隱性債務風險,都離不開逆週期政策的加持,貨幣信貸政策、財政政策、地產政策等宏觀政策重要抓手需要加大協調配合力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