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空間·新動能——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3”9月27日至28日在香港、深圳兩地同步舉行。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表示,逆全球化、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等因素制約下,全球經濟處於弱復甦狀態,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加息也延緩了經濟復甦過程。他對全球經濟復甦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

樓繼偉說,受一系列負面因素制約,全球經濟正處於弱復甦狀態,制約因素主要包括五個方面。首先是從五年前開始,逆全球化思潮氾濫,民粹主義、民族主義、保護主義在全球興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在重構,不再按照比較效益原則配置,使效率下降,不利於經濟復甦。

其次,世紀疫情暴發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對各國經濟造成打壓,雖然疫情已不再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三年的疤痕效應是嚴重的。

第三,俄烏衝突爆發持續超過一年半,造成全球能源和糧食供應緊張,價格高企,對全球通貨膨脹起到推動作用。能源價格目前逐步回落,但核心通脹率迴歸正常需要一個過程。

第四,歐美各國從2020年起採取了史無前例的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避免了經濟衰退。但通貨膨脹快速攀升。2022年3月以來,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相繼快速加息,通貨膨脹率逐步回落,但也延緩了經濟復甦過程。

第五,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曾長期維持競爭合作關係。五年前,中美關係出現了轉折性變化,從競爭合作轉爲競爭對抗,對全球經濟復甦產生不利影響。最近,中美成立經濟和金融兩個工作組,希望能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機制。

樓繼偉說,這些負面因素有些屬於長期結構性因素,需要長週期化解,而經濟復甦主要依靠逆週期中短期調節政策。近一年半以來,主要發達國家通過消減財政政策擴張力度,收緊貨幣政策,在控制高通脹和防止經濟衰退之間進行兩難選擇,目前已產生一定效果。通脹開始下降,經濟並未陷入衰退,但歐洲因結構性弱點,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相對大一些。

樓繼偉指出,中國的經濟情況與發達國家不同。疫情期間,中國沒有采取發達國家那樣激進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擴張力度也遠小於發達國家。今年中國經濟處於恢復性階段,上半年經濟增長率爲5.5%,但也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特別是房地產投資和銷售不足,地方隱性債務需要逐步消化。

他表示,今年二季度經濟恢復不及預期,7月、8月宏觀經濟出現邊際改善。目前已採取一些措施,例如加大對房地產企業流動性支持,降低購房者利息負擔,地方隱性債務由省級統一化解,國家分配一定數量的置換債額度給予支持等。這些問題經過了一定時間的積累,解決需要一個過程。

“新空間·新動能——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3”由鳳凰衛視鳳凰網聯合主辦,圍繞“新空間、新動能”主題,深入探討“多重考驗下的全球經濟:復甦還是衰退”“全球經濟風險與中國應對之策”“香港經濟新動力”“全球危機與地方政府債務”“大灣區資本市場建設”等關鍵議題,爲全球經濟及灣區發展貢獻新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