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長假,楊志趕了回時髦:他和3個朋友組成“旅遊搭子”,包車前往內蒙古赤峯,不同於以往目的地明確的定點打卡式旅遊,這一路他們駕車停停走走、隨性自由,反而跟朋友有了更深度的交流,領略到了更多沿途美景。楊志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搭子游的隨性自在讓我發現了許多以往旅行中忽視的風景,爲我提供了更多觀察世界的角度。”

作爲新冠疫情後首個國慶長假,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中秋節、國慶節假期8天,國內旅遊出遊人數達8.26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534.3億元。在旅遊熱的助推下,青年羣體在旅行方式上也玩出了新花樣,“旅遊搭子”成了社交媒體上討論的熱詞。

搭子游成爲長假出遊“新寵兒”

旅遊搭子一般是指目的地相同的幾人約好一同搭夥出遊,在旅行中互幫互助,平攤費用。相比傳統旅遊,搭子游因輕量化、社交化、便捷化等特點快速被年輕人接納。

當被問到爲什麼會在旅行中選擇組旅遊搭子時,楊志說社交是吸引他的主要因素,“平時朋友們工作都很忙,搭夥旅遊爲大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社交機會,並且旅行中的不確定性也爲社交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前不久剛跟旅遊搭子從川西線旅行歸來的張敏亦則更多考慮安全與性價比,“跟團遊人數太多,很容易意見不一致,玩得不盡興。可我跟閨蜜兩個女孩子出門旅遊容易遇到危險,所以我們通過網絡找到了兩個跟我們情況差不多的人,4個人一起組團旅遊,會更安心。而且搭子之間平攤旅行花銷,可以花更少的錢獲得更好的服務與體驗。”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系主任宋昌耀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談到,旅遊搭子作爲2023年新興的網絡用語,是“搭子”潮流在旅遊領域的具體展現。搭子本身是一種軟約束、淺關係,這與旅遊的非慣常環境、低頻次特徵相契合。

宋昌耀認爲,“隨着國民旅遊習慣的形成,作爲互聯網原住民的Z世代年輕人對旅遊也產生了更多要求。一方面他們的旅遊動機呈現複合化趨勢,相比於以往放鬆身心等享受型、消遣型旅遊動機,拓展社交、增長知識等情感性、發展性旅遊目的愈加凸顯,旅遊搭子便是對旅遊社交屬性的具體呈現。另一方面,個性化旅遊需求的增長要求尋找和匹配不同的夥伴,旅遊搭子正好能夠滿足青年羣體不同的旅遊需求。”

搭子游或將旅遊業拉出“價格戰”牢籠

旅遊搭子的火爆無疑爲旅遊業提供了新的發展風口,不少旅遊公司看準了當前“旅遊搭子”的市場缺口,及時調整旅遊策劃。徐鈺盈就職的旅遊公司在國慶期間推出了多款主題定製遊項目,比如爲文藝青年準備的人文主題搭子游、以換裝爲主題的旅拍搭子游等。

與自行組隊的搭子游相比,旅行社提供的主題定製遊有更加個性、多樣化的服務,除了喫住行等一條龍服務外,還會在出發前提前瞭解遊客的性格特點、旅行目的,爲遊客準備穿搭、拍照攻略,甚至配備專人調節團內氣氛,協調解決旅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矛盾、糾紛。

徐鈺盈認爲,主題定製遊的出現是當前旅遊市場向精細化發展的體現。“旅遊資源是一種公共資源,旅遊搭子、同齡人旅行團的火爆讓旅遊公司意識到,要想擁有核心競爭力,絕不應該把公共資源拿來打價格戰,而更應聚焦策劃創意、精細化服務、提升遊客體驗等。”

搭子游的火爆同樣提振了旅遊從業人員的信心,從事旅遊行業5年的任鵬達,現在是某旅遊公司的地接人員,“以前接的更多是人數比較多的旅遊團,這種旅遊團多是以導遊爲中心,遊客各玩各的,定點打卡,走馬觀花,很多遊客的體驗並不好。今年接到的更多是私人訂製小團(搭子游),我的收入也有了明顯提升。”任鵬達說,“這種旅行方式對旅遊行業服務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今年,公司組織我們搞了好幾場培訓,系統學習旅遊文化、旅遊安全知識等,我覺得旅遊業發展的模式逐漸從粗放到精細化,越來越好了。”

精細化的發展帶來了顯而易見的效果,張敏亦的體驗是:“不用顧忌行程安排,不用火急火燎地趕路,旅行成了放鬆身心的度假,這種旅遊節奏纔是最舒服的。這次旅遊我實實在在被搭子游‘種草’了!”

個性化搭子游,安全隱患值得關注

但隨着旅遊搭子的火爆,社交媒體上也湧現出了許多相關的吐槽貼:有人在網上約好了旅遊搭子,臨出發前卻被“放鴿子”;有人在旅行中因爲習慣、性格不同而發生口角,出現花費糾紛等問題;有人甚至在旅行中被同行的旅遊搭子騷擾;自行組團包車遇到“三無”領隊被坑;一些不正規的旅行社在網上以尋找“旅遊搭子”爲名強行拉客消費……前不久,尋“旅遊搭子”網帖疑似涉黃的新聞爆出,搭子游背後隱藏的諸多安全隱患逐漸浮出水面。

面對上述問題,宋昌耀認爲,要滿足旅遊中的個性化需求,就會帶來信息的高成本和非標準化供給等潛在風險。“旅遊搭子的個性化需求導致了相關供給的分散化和非標準化,這必然導致供給匹配的良莠不齊,如此便會出現素質低下、沒有誠信的搭子,也會出現別有用心和非法牟利的搭子。”

張敏亦分享搭子游經歷時認爲,一定要與同頻的人組旅遊搭子,“我和閨蜜在找旅遊搭子時,會盡量找在消費習慣、興趣愛好上相近的人,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

除此之外,性格、興趣愛好、生活習慣、旅行目的等都需要提前溝通,張敏亦說:“比如我們4個人年齡相仿,大家都不習慣早起,那我們就會溝通好上午多睡一會。”

楊志則表示,自己只會參加有熟人的旅遊搭子團,“與其以年齡爲衡量標準,不如將性格是否合得來作爲主要的考慮因素。在旅行中也會交到一些朋友,如果聊得來,並且大家旅遊目的地差不多,也可以組成臨時的旅遊搭子。之前沒見過面、沒交流就直接組搭子一定是有風險的。”

徐鈺盈談到,遊客在旅行中最在意的便是安全問題,但最難把握的也是安全問題。她並不建議陌生人之間組成旅遊搭子,以她的經驗,這種情況問題多多,“如果一定要自行組隊,最好是選擇朋友、家人或伴侶等熟悉的人”。

像網上出現的以尋找“旅遊搭子”爲名強行拉客消費的情況,徐鈺盈認爲大概率不會是正規旅遊公司所爲。

“選擇領隊或者旅行社時,一定要查看對方是否具備相關資質。”徐鈺盈說,“設立旅行社,提供旅遊服務,要取得旅遊主管部門的許可、依法辦理工商登記,還要按照規定交納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正規旅行社通常不會爲了蠅頭小利不愛惜羽毛。”

宋昌耀談到,如果是不相熟的旅遊搭子自行組團,旅遊者個人必須提高安全意識;如果是通過專門提供旅遊社交和旅遊搭子組織的平臺公司組團,旅遊者要確認公司的註冊認證等信息。專業公司則需要在註冊認證、旅程管理、售後投訴解決方案等方面下足功夫。

旅遊社交化趨勢不可阻擋,亟須規範

談到旅遊搭子的未來發展,宋昌耀認爲目前還存在一些漏洞等待填補。

首先,儘管當前旅遊社交化趨勢明顯,但從業者如何精準抓住這部分需求並形成高度黏性至關重要。目前,絕大部分旅遊搭子都是通過各類分散的社交平臺自行匹配、組團,難以聚合並形成商業模式。

其次,旅遊搭子作爲快速發展的新生事物,監管存在缺位。這既需要相關部門精準監管,也需要旅遊行業協會發揮引導作用,更要求旅遊業從業者肩負社會責任,堅持旅遊投資倫理,避免旅遊安全問題。

宋昌耀說:“加強旅遊信用管理是保證旅遊搭子模式未來健康發展的關鍵。要抓住當前旅遊社交化的趨勢,積極捕捉旅遊社交需求、聚集旅遊社交羣體、引領旅遊社交文化。”

(應受訪者要求,楊志、張敏亦爲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譚思靜 記者 夏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