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甚荣幸

今天,是XX资本的月度工作会。

不过,这次的主题比较特殊,老板一上来就确定了会议的主基调。

“出于提高投资效率的考虑.........新的管理制度.........降本增效落实下去.........下面,由Tina向大家宣读一下公司最新的差旅和报销制度,大家欢迎。”

Tina看了眼老板,然后不慌不忙地开始宣读制度:

“非必要不出差.........能远程的,不要去现场。”

“需要申请出差的项目,原则上必须先立项.........”

“能够一次出差完成的工作,不要去第二次.........”

“需要面签的文件,可以采用律师远程见证的形式........”

人群中开始了一阵窃窃私语,Tina抬起头,瞥了眼众人,继续说道:

“北上深的住宿由XXXX元调整为XXX元,其他城市由XXX元调整为XXX元.........”

“尽量减少在目的地的过夜,鼓励早班机和红眼航班.........鼓励绿色出行,能地铁直达的,不要打车.........”

“差补标准由XXX元/天,调整为实报实销,原则上不得超过XXX元,超过部分需要提交情况说明.........”

窃窃私语变成了大声讨论:

“按新的住宿标准,住不了啥酒店了。”

“以后去北上广深出差咋办?”

“是不是以后要自掏腰包看项目了?”

“有些项目还是要去现场感受的.........”

“等立项才能出差黄花菜都凉了。”

老板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他不慌不忙地开始做总结发言:

“公司的出发点不是要降低差旅标准,目的主要是通过提高出差门槛,倒逼大家提高投资效率,提升项目质量.........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会议、展会和项目上,而是要放在最值得跟进的项目上.........好了,散会。”

新的制度就这样开始执行了。

不久,公司就流传起了关于出差的种种段子:

“哪个组的人经常出差,就说明行业是最近的风口,因为立项多。”

“某同事出差三天去了五座城市,因为多快好省,得到了老板的口头表扬。”

“去拜访企业都选在饭点前,这样还能蹭顿饭(但是在深圳行不通)。”

“北京的房费涨得厉害,以前能住东三环,现在只能住南五环了。于是都约企业下午四点见,一个半小时地铁,还能错峰出行。”

“跟某头部基金的朋友出差,开始还怕被鄙视差标太低,结果他们也降低标准了,最后两个人一合计,拼了一间JW万豪。最后开发票的时候一人开了一半金额,被万豪的前台一顿鄙视。”

“某位LP家来的实习生小刘,没住过希尔顿以下级别的酒店,于是某投资经理专门找老板特批了住宿额度,老板表示,不能让LP觉得我们没有实力。于是同事们都争着带小刘出差。”

这天,投资经理小赵想看一个半导体项目。

可麻烦的是,这个项目方不接受远程访谈,据说是之前有投资机构带着竞争对手的人在腾讯会议上偷听过。

但是,想要出差,就得先立项。可最近半导体项目很难推动立项,而LP家来的实习生就那么一个,没档期,这可如何是好啊。

小赵思来想去,还是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想争取特批在没立项的情况下出差。

小赵先是花了十五分钟把项目描述的天花乱坠,然后话锋一转:

“领导,我想出差去现场看一下。”

“不能远程嘛?”

“企业说了,现在的投资机构十有八九都不愿意花个差旅费来现场看看。能来现场的,说明实力够硬,态度够诚恳,这轮融资优先考虑。”

“那你去吧。”

“领导,那要不要先内部走个立项程序?”

“人是活的,制度是死的,先去。哦对了,记得把实习生小刘叫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