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95後、00後女性步入適婚適育年齡,源起於臺灣的月子中心產業在內地急速擴張。2022年,全國範圍內有超過5000家月子中心,月子中心的市場規模高達243億。

對於許多新手媽媽來說,乾淨明亮、配套設施齊全的月子中心是生育後的短暫休憩地。營養清淡的月子餐,專業的產後康復療程,月嫂和護士的24小時護理,不光能減輕帶娃負擔,還能避免和老一輩的帶娃分歧。

近幾年,原本只在一線城市流行的月子中心開始下沉至縣城。一個月花銷在2萬到5萬不等的高昂費用,等同於縣城半年的工資,卻依然受到了相當多女性的歡迎。

開在縣城裏的月子中心,住的都是些什麼人?來自西南省份縣城的小李,就用大半年工資享受了一把31天豪華貴賓級服務。結果卻一言難盡。她說除了阿姨還算可以,其他從頭糟心到尾。更令她匪夷所思的是,自己辛苦賺來的工資交給會所,阿姨們沒賺到,會所也聲稱在虧錢。開在縣城裏的月子中心,是個正經的買賣嗎?

以下是小李的真實經歷。

一、貨不對版的月子會所

一進月子中心的房間,我就感覺不對勁兒。

承諾的套房,現實卻是個直筒間;月嫂阿姨的小牀就在雙人牀前,挪腳都很不方便;除了案臺上擺放着的溫奶器、消毒櫃等家用小電器,這裏和200多一晚的酒店沒什麼區別。

我問工作人員,這就是25800元的房間嗎?她說是的。說好的免費醫院陪護,臨了才說要加錢,答應接送的豪華七座車,實際上卻是普通四座車,如今房間又是這個狀況,我瞬間火冒三丈,拿起手機就給當時的銷售連發了好幾條語音,想要退錢。

老公把我勸住了,他說我剛做了手術,身子還虛,有孩子,有老人,還有一大堆行李,再折騰實在不便,不管怎麼樣先住下再說。我媽也連連點頭,幫我剝去厚外套,讓我趕緊上牀躺着,說月子裏千萬不能多站,否則就會落下和她一樣的毛病,現在還腰疼腿疼。

本來因爲孩子早產住保溫箱,我就已經擔憂煩悶了許久,一個禮拜後終於盼到出院,結果花大價錢定的月子中心又是如此貨不對板。銷售總監見我大動肝火,趕來登門道歉,送上新生兒大禮包,還提出讓我免費續住三天——只是這份補償,需要用她的文案連發七天朋友圈才能兌換。我不願意,老公趕緊息事寧人,說他來發,只要我不動氣就行。

這是我們縣最大的一家月子中心,號稱斥資千萬打造的豪華會所,整整三層,裏面據說有四十多項產康理療服務,有五星級酒店來的大廚,還有KTV、影音廳、瑜伽房等活動空間。當時短視頻平臺上的宣傳鋪天蓋地,我無意中刷到,問了句價,便加上了銷售,被她轟炸個沒完:今天是開放日,明天是新品品鑑會,後天簽約就送產康大禮包……經不住她的連珠炮,終於我們還是去看房了。

當時去得晚,沒有上樓看房間,再去時是老公交的定金,我也就不清楚具體房型。總之銷售吹得天花亂墜,“女人一輩子就這麼一次,不對自己好點簡直天理難容”。

自從懷孕之後,我便一直有去月子中心的想法。一來孃家太遠,母親過來照應不便;二來婆婆身體虛弱,平日出門都累得氣喘吁吁,何況是看孩子。在我們這十八線小城,好點兒的月嫂都得月薪上萬,而且只做產婦的餐,七七八八算下來,和住月子中心也差不多。

最近幾年,我們縣越來越洋氣了,高檔的月子中心開了三四家。懷孕期間我都考察了一遍,最便宜的18800,最貴的48880,差距在於房間大小、用餐水平、產康次數以及月嫂檔次。

我選擇的是中不溜的價位,商家宣稱月嫂至少有五年經驗,相當資深,還用視頻拆解這25800元花得多值:不光請了月嫂,還有營養師、產康師、按摩師、私人大廚、巡房醫生以及通往本地三甲醫院的綠色通道。

我琢磨着,這個月和月嫂多學學如何帶娃,哪怕是抵上了大半年的工資,也值。只是住進來才發現,糟心事源源不斷:家屬餐必須得花錢買,產康一次平均只有15分鐘,“全職”瑜伽教練只有禮拜二上班,說好的無限次續用紙尿褲等耗品,還不到一個禮拜就說額度已滿,讓充錢加量……

二、縣城裏的“名流”聚集地

住得越久,我對月子中心的不滿越多。唯一覺得還不錯的地方,就是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寶媽們。

回老家之前,我在外地待了五六年。在大城市工作,無論是工作環境、社交圈子還是生活狀態,都更接近網絡上的主流敘事:在超甲寫字樓做白領,娛樂活動是逛書店和展覽,每天在互聯網最前沿衝浪,談論的都是國際新聞。一言以概之,我也算是個精神生活豐富的都市小妞兒。

回到老家之後,一切都和以前不同了。我在本地一家工廠找了份月薪3000的宣傳工作,打算爲考公做過渡。我們廠屬於傳統制造業,女少男多,大部分工人都來自周邊村子,下了班還要回家種地。工廠大姐們通常都是我媽的歲數,沒幾個和我談得來,而辦公室裏的小姑娘,也都早早結了婚。上班空閒時,大家不是刷抖音,就是談論家長裏短,作爲罕見的幾個大學生,我在這裏顯得格格不入,平常也沒什麼知心朋友。

來了月子中心,第一次參加做手工髮夾的集體活動時,我就驚訝地觀察到,十個媽媽裏八個都戴着眼鏡,大家說話都很斯文,普遍受過良好教育的樣子。

工作人員讓我們做自我介紹,我發現,在這個人均工資2200的小地方,能花兩三萬住月子中心的寶媽,要麼是老師、律師,要麼是公務員和國企員工,還有一些是做生意的人家,只有我一人是“廠妹”,自我介紹時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職業。

大家住進來的理由各不相同,有家裏缺人照顧的,有外地嫁過來,怕習慣不了本地風俗的,還有一胎沒坐好,二胎來享受的。歸根結底都不願經歷婆媳矛盾。

這年頭,大家都活明白了,能用錢解決的事兒儘量不要牽扯人情。據我們家月嫂介紹,絕大部分人家都是婆婆出錢,媽媽陪護。當然,公婆基本上也都是有退休金的老人。和我年齡相仿的寶媽們,大多是家裏的獨生女,雙方父母都盼着孫輩到來,花錢自然也捨得。聽說,住三個月算多的,最少的也有28天。還有一戶很土豪,家裏長輩發話,讓孩子一直住到來暖氣了再走,要知道當時還是大夏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作爲產婦們休養的福樂窩,月子中心內部也迅速凝結成了新的社交圈。在這裏,你的受歡迎程度,取決於你的職業。

最受追捧的職業是教師。一次做產後康復時,我聽到洗頭的工作人員和一位寶媽聊天,得知那位寶媽是我們縣一中的政治老師時,工作人員立馬換上笑臉,要添加對方的微信,說自己的兒子馬上讀高二,正愁以後該選哪條路,這回正好來了專家。

和我關係最親近的“樂樂媽”,也是因爲職業和我相近。她是本地電視臺的記者,經常去各地跑新聞,我原來也在地產財經類媒體做過,兩個人有說不完的共同話題。

熟了以後,樂樂媽忍不住和我吐槽,說她本來訂好了省會的一家月子中心,結果婆婆非說找個離家近的,現在天天往這邊跑。本來花了大價錢來月子中心,就是爲了不想看見婆婆,如今仍得每天面對,真是不如僱個月嫂回家。

三、搞傳銷是真實目的

在月子中心負責照顧我們家的阿姨很健談,50出頭,自我介紹時我得知她是隔壁縣的,在這行已經做了五年,因爲家裏兩個兒子都還沒成家,經濟壓力巨大,所以選擇來做月嫂。

見她照顧孩子挺細緻,我萌生了帶她回家的念頭。我去護理部找主管要人,她們和我說阿姨是金牌檔,叫價13800。我內心暗喫了一驚。

阿姨曾和我婆婆聊天,說自己每月能拿到手的工資頂多五六千。相比之下,她的工作量稱得上巨大。新生兒三個小時喂一次奶,一天換十來片紙尿褲,她得24小時候着,一天連看手機的時間都沒有。饒是如此,會所嚴格的扣錢制度讓她們做錯一點事都得樂捐,取餐不及時扣錢,孩子護理不到位扣錢,如果出現嗆奶、溼疹、紅屁股等問題,第一責任人也是她們。

除了日常護理,月嫂們每天早上還要開早會,晚上開培訓會,遲到一次都會被批評。我家孩子需求高,時時刻刻得抱着哄着,導致阿姨耽誤了很多次開會。我非常過意不去,所以會所逼着她向我們家推銷各種東西時,礙於情面,我都簽字了。

比如寶寶的拍攝套餐,明明有贈送的,非要讓你升級成百天照和週歲照,加起來又是一千多的開銷,阿姨和我們提,老公不好意思拒絕,只能乖乖付錢;店裏活動要協助推廣,贏一些便宜的紙尿褲和棉柔紙,我明確說了不需要,阿姨一開口,我怕她完不成任務爲難,也就轉發了;會所每次舉辦完活動,都讓阿姨們來要滿意度,因爲滿意度和她們的考評掛鉤,不滿意也得滿意了,怕她們考評不合格後,照顧孩子不盡心。

生了孩子之後我才知道,我簡直是生了個人質交給社會。爲了孩子好,做父母的只能任人拿捏。這一張張滿意表,都成了會所宣傳的好素材,抖音上鋪天蓋地買推廣,吸引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冤大頭。從此我再看見大數據給我推會所的廣告,內心無不反感。

其實這些也都無所謂,真正讓人後怕的是會所搞資金盤。我快走的時候,工作人員悄悄把我叫到接待室,殷勤地問我感受如何,我也虛僞地掛笑好評。緊接着,她掏出了投資計劃書,說入股二十萬,就能退回來我住會所的錢,此後每年以3%的利率參與分紅,五年後返回本金;還說如果我給她們介紹一個客戶,我就是黃金會員,客戶再發展幾個客戶,我就逐步升級,白金、鑽石、黑鑽,最後成爲“老總”,不用花錢以後想住多久住多久……

我一聽便反應過來是龐氏騙局搞傳銷,內心冷笑,就你們這會所,哪能開到2028年?不過嘴上還是推脫着說家裏經濟緊張,婉言謝過了她的好意。她窮追不捨,說這可是正規項目,本地的銀行有參股,還給我展示過往投資的客戶,說有好幾個都是我們小區的——入住前,她已經把我的信息摸了底,知道我住在這片最貴的樓盤,裏面還有片別墅區。只不過,她不清楚那房子是我租的。

我越聽越不耐煩。本來是來月子中心躲清靜的,結果整棟樓的孩子放在一起,哭起來震天撼地,一夜也睡不了個囫圇覺;25800元的套餐,以爲一籮筐包圓了,誰曾想又花了不少冤枉錢;終於盼到快回家了,還要再敲詐我一筆,月子中心不如改名叫詐騙中心算了。

我乾脆地打斷了她,結束了這糟心的月子之旅。

四、有去無回的生意‍‍‍‍‍

回家後,我在微信上和阿姨聊天,她告訴我,這個傳銷路數已經實行好幾年了。老闆只要瞅準機會就宣揚,還鼓動她們全員參加。那個滿嘴沒一句實話的銷售,自己就投了二十萬;每天巡房的主管大夫,也投了十多萬;至於處於月子會所最底層的勞動階層,月嫂、前臺和保潔們,任憑怎麼勸也拿不出來錢投資,所以只能從工資裏剋扣。

老公好奇地查了查月子中心的公司法人,竟然真的發現其中一個股東在上海搞資金盤。他旗下的公司以前搞過P2P,有好幾條司法執行官司。現在不知怎麼,又瞄準了月子會所的賽道,估計覺得縣城裏的“貴婦”們容易糊弄吧,畢竟這幾年,小地方的消費水平正積極向大城市靠攏,只不過能掙到錢的生意還是少數。

月子中心這門生意,在縣城並不好做。縣裏曾有一套知名的別墅區房子低價出讓,我圖好奇,和老公去看房,去了才知道,那是一家開不下去的月子中心,老闆正在賠錢賣房。

上下三層小樓被改成了七八個房間,每個房間的裝修都是酒店風格,負一層還保留着嬰兒游泳池和產婦按摩牀。戶主說,只要買房,這些全送。我問他,月子中心不掙錢嗎?他搖了搖頭苦笑一聲,這年頭什麼能掙錢。

他說的是實情。事實上,在這門很多人想象中的暴利生意裏,作爲分母的大多數人,遠沒有那麼光鮮。聽我們家的阿姨說,我住的這家月子中心,光裝修費就花了七八百萬,每年房子的租金110萬,員工工資加上運營成本,算下來一年積累要至少100個客戶,才能保證現金流正常運轉。前期成本投入,堪比省會的月子中心,但縣城的人口不過四五十萬,哪裏來這麼多有錢人?我去社區建檔時,聽工作人員說,去年一整年,我們小區纔不到三十個孕婦。

更何況年初很多人陽了,都打消了備孕計劃。我臨走前最冷清的那一陣,月子中心整層樓只有四戶人家,連平常參觀的準媽媽們都沒有了。有一次運營小姐姐讓我們下樓去拼樂高,當時一個媽媽奶孩子,一個媽媽睡覺,另外一個接待親戚,只有我一個人參加。運營小姐姐和我面面相覷,說今天是我的VIP專場,我則開玩笑唬她,說明天我不來的話,你就趕緊跑路吧,你們這月子中心馬上要倒閉了。

坐月子期間,有未婚朋友來看我,環顧四周覺得不錯,問我花費。我把孩子住院、各種備品以及月子會所和回來請阿姨的錢細細一算,發現至少得5萬。朋友嚇得連連擺手,驚呼她可生不起。本來也不想生,現在更是沒錢生。我說這還沒算將來早教班、幼兒園、寒暑假四處旅行的開銷,生孩子花費這麼大,難怪沒人願意生了。

剛說完我就預感到,這開在縣城裏的月子中心,註定是個賠本的買賣啊!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十點人物誌 (ID:sdrenwu),採訪、撰文:劉小云,編輯:燈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