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海證券報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10月21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成員紀敏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上海蘇河灣大會上表示,面對實體經濟持續轉型升級的內部環境,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正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對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紀敏說,從需求結構看,消費升級逐步展開,物質消費中改善性住房、汽車銷售,服務消費中健康、文旅等佔比持續上升;從投資結構看,農業現代化、製造業轉型升級、高技術產業投資佔比持續上升;從供給結構看,優質農產品、高技術製造業、清潔能源佔比持續上升。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加快,也反映在金融結構上。紀敏表示,過去一個時期,科技型企業貸款、綠色貸款、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顯著提速,佔比持續提升。截至6月末,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2.5萬億元,同比增長41.5%,連續3年保持30%以上的較高增速;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達27.05萬億元,同比增長38.4%;截至9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8.2%,比各項貸款增速高27.3個百分點。

“同時要看到,隨着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加快,我國金融業在信用評價、風險控制、組織架構以及政策支持和監管優化等方面,還面臨一些挑戰。”紀敏舉例,在科技型企業融資方面,信用評價上,難以用傳統的現金流折現方式進行;風險控制上,難以用傳統的抵押擔保方式進行;組織架構上,傳統的總分行制可能與之不盡適應;政策支持和監管優化上,也有需要改善的空間。

紀敏就有效提升金融服務經濟轉型升級能力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和專業化發展。適應實體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創新驅動發展、專業分工不斷深化的趨勢,在監管和政策上,鼓勵金融機構細分市場領域,圍繞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數字經濟丶普惠小微等經濟轉型的關鍵領域,通過適當發展專業化機構、健全專業化信用評價和風控體系、鼓勵專業化產品和工具創新、規範發展中介服務組織和服務外包等途徑,鼓勵金融機構走專業化發展和差異化競爭的路子,有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專業化水平。

二是提升金融機構持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需持續增大研發投入,風險和成本將會上升,也會對金融可持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帶來挑戰。對此,一方面需要金融機構自身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需要政策給予適當支持。未來一個時期,要通過豐富資本補充工具、加大盤活存量資產力度、增加財政注資和風險補償、推動利率市場化釋放資金成本下行空間等多種途徑,幫助金融機構降低資金成本、增強資本實力,增強其服務實體經濟的可持續能力。

三是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市場化、法治化水平。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以及金融服務能力的提升,歸根到底來自市場化、法治化水平的提升。要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持續健全制度法規,減少監管自由裁量度,堅決依法打擊違法違規行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公平競爭,持續釋放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