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10月20日,滬指失守3000點大關,恒生指數也震盪收跌,刷新今年以來新低。值得關注的是,指數下跌創新低的同時,ETF份額卻逆市增長184.61億份,過去一週份額增加最多的指數標的要數恒生互聯網科技業和恒生科技,對應的指數基金份額分別增長了29.69億份和23.2億份。

近期ETF基金份額增長——尤其是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能否視爲一種主動抄底的信號?目前看來,近期份額增長的ETF呈現幾個特點:寬基指數獲得的新增份額不如個別行業指數突出,如醫藥ETF;同行業指數份額的增長,A股不如港股明顯,如互聯網科技ETF;增長規模超過了新發行的ETF基金份額……如此看來,資金是有選擇的,並非完全被動增持,主動抄底的成分居多。

ETF基金份額逆市增長

過去一週,上證指數失守3000點大關,恒生指數也創下今年來新低,然而上市ETF份額卻逆市增加了197.67億份,規模受淨值影響未增長,份額已達到19283.02億份。上週並沒有新的ETF基金髮行,ETF基金累計達到854只。

回顧過去幾年,偏股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基金規模和份額持續增長,兩者幾乎同步,直到2022年纔出現分化,淨值規模隨市場表現波動,但份額相對變動較小。ETF基金也呈現類似的情況,不同的是今年偏股型基金份額增長乏力,而ETF基金份額增長依舊,甚至開始出現與資產淨值方向相反的逆市增長。

Wind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截至2023年10月20日),我國ETF基金數量從199只增長到857只,增長了3.3倍。ETF基金份額從4178.73億份增長至19284.05億份,增長了3.61倍。ETF資產淨值規模從5789.06億元增長到19478.78億元,增長了3.36倍。ETF基金數量、份額、規模,三者整體上呈現大致相同的走勢,中間只在兩個時點出現走勢的背離,一個大概是2021年4季度,新發ETF基金數量快速增加,超過了資產淨值規模增長的速度;一個是近期,ETF基金資產淨值規模下降,但份額依然逆市增長。

從環比數據來看,近期ETF基金就出現了“只長份額不長規模”的現象。2023年8月末,ETF基金淨值規模爲20245.41億元,環比增長了3.89%,同期ETF基金份額增速擴大,環比增長7.03%;9月末ETF基金淨值規模爲20070.45億元,環比下降了0.86%,同期ETF基金份額卻環比增長1.7%;截至10月20日,ETF基金淨值規模19478.78億元,環比下降了2.95%,同期ETF基金份額卻環比增長1.03%。

資金出現主動抄底信號?

這種ETF基金淨值規模下降、份額卻逆勢繼續增長的現象,並且在相關指數都下跌的情況下,能否視爲資金主動抄底的信號?還是新發ETF基金被動加倉呢?

仔細分析可見,上週ETF份額增長呈現出了幾個特點:

一、 從行業結構上看,寬基指數基金並沒有個別行業指數基金喫香。單週ETF份額就逆市增加了197.67億份,資產淨值規模沒有增長,日均成交額增加97.95億元。其中,上證指數份額增長13.4億份,但中證醫療指數份額增長高達24.7億份,這兩隻指數上週下跌3.66%和6.56%。總體上,ETF份額增加最多的是醫藥行業,目前有9只ETF基金跟蹤;份額增加最大的主題是中證醫療指數,有4只基金跟蹤。

二、 從區域分佈來看,同樣是科技指數,港股跨境型ETF份額增長要比A股更明顯。上週ETF份額增加最多的是恒生互聯網科技業和恒生科技,分別有2只和10只基金跟蹤,累計份額增加了28.55億份和24.52億份。

三、 從新舊ETF基金份額來看,ETF總體份額增長並非靠新發基金的份額帶動,而是像恒生互聯網科技、中證醫療等指數帶動。9月新發行的ETF基金,主要掛鉤中證2000指數,發行份額累計有81.57億份。10月新成立的ETF基金只有兩隻,分別是廣發中證工程機械ETF和萬家創業板綜合ETF,發行份額分別爲4.53億份和3.21億份,總體規模很小,也不是支持上述ETF總份額增長的主力。

綜上所述,資金在增持ETF指數時有着明顯的選擇偏好,醫藥行業受到反腐和醫改的影響,估值波動較大,配置窗口開始出現。而互聯網科技行業,自估值高位下行至今,不排除已出現一些性價比較高的個股。

恒生互聯網科技備受矚目

從近期ETF指數標的份額增長情況來看,互聯網科技行業的跨境型指數更受抄底資金的青睞,主要原因可能在於港股市場行情已經歷了幾年的低谷,如騰訊控股等龍頭股年內也實施了規模超過百億的回購計劃。

以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爲例,去年全年收益率爲-18.93%,今年以來收益率爲-20.71%。該基金自2021年1月26日成立至今,累計收益率爲-63.35%,目前估值處於相對低位。

截至2023年6月30日,該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就是騰訊控股,佔基金淨值比重約15.47%;其次是美團、快手、阿里巴巴,這幾隻個股佔基金淨值比重都在10%以上;再就是網易、京東集團、百度集團、商湯、嗶哩嗶哩和金山軟件。

洪灝解釋關於“外資似乎並沒有減持流通最好的那些港股”疑問時,認爲增持的都是指數基金。洪灝這樣寫道:“規模擴容的時候,它們不得不增持這些龍頭股票。這些被動的加倉並沒有觀點的表達,只是反映指數和基金規模的變化,又或者說是反映了市場投資策略的變化。”

這某種程度上也回答了我們的疑問,市場投資策略或許更多地轉向被動指數投資,但對於寬基指數、行業指數、還是跨境型指數還是有選擇傾向的,包括在什麼樣的時點加倉,同樣是一種信號表達。

責編:萬健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