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精準有力

兩次全面降準,調增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爲降低企業貸款利率創造有利條件……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加強逆週期調節,總量工具和結構性工具齊出招,有效性進一步提升。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總體趨緊,經濟築底企穩苗頭顯現但尚不牢固,短期內總需求不足問題仍然突出。面對這一情況,貨幣政策如何繼續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

近期,央行行長潘功勝多次公開發聲,釋放重磅政策信號。他日前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表示,接下來,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精準有力,把握好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

信貸增長持續改善

在全球政經格局持續演化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總體趨緊。與此同時,二季度以來伴隨有效需求不足、市場預期不穩等問題進一步凸顯,經濟修復動能有所放緩。

在此背景下,一系列穩經濟政策加碼發力,推動中國經濟增長企穩回升。貨幣政策方面,精準有力且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總量上,2023年以來兩次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累計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流動性超過1萬億元。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截至2023年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0.3%,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0%,在保持物價穩定的情況下有力支持經濟恢復。

結構上,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調增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000億元,增加洪澇災害受災嚴重地區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350億元,延長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期限至2024年末,延長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期限至2024年5月,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繼續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工具。截至9月末,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總計7.0萬億元。

數據顯示,1月至9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91%,比2022年同期下降0.32個百分點,其中9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82%,處於歷史最低水平。

一系列政策快速激發出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也助力了信貸增長的持續改善。以最能體現企業投資信心以及意願的企業中長期貸款爲例,9月份新增1.25萬億元,較2021年同期多增80.5%,增速更是高於7月的-45.1%和8月的23.6%。

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仍存

政策“配方”不斷落地,宏觀經濟整體已經出現轉暖信號,數據是最好的佐證。

2023年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4.9%,供給需求雙雙改善,好於市場預期。若扣除基數影響,從2022~2023年兩年平均增速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4%,較二季度提升1.1個百分點。

不過,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數據顯示,M2-M1剪刀差高位運行。7月、8月、9月兩者的同比增速差分別爲8.4、8.4、8.2個百分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在《中國宏觀金融分析2023年第三季度報告》(下稱《報告》)中指出,今年下半年以來,M1、M2同比增速不斷下降,二者剪刀差持續處於歷史高位,說明寬鬆貨幣向穩增長的傳導還存在需求不足這一堵點,實體經濟的活躍度仍有待提高。

此外,雖然政策驅動信貸增長效果顯著,但結構方面仍需進一步優化。《報告》指出,“企業強、居民弱”的失衡狀態依舊存在,對公貸款尤其是企業中長期貸款仍是每月新增信貸的主要支撐,零售貸款的表現持續偏弱。《報告》並提出,在房地產市場回暖緩慢及消費意願尚未完全修復的影響下,居民中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的表現均有待提升。

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爲,地產行業是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而地產開發商的信用風險則是當前地產行業的主要矛盾。地產開發商的信用風險與銀行“惜貸”及老百姓“惜購”的情緒正在相互加強,形成惡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居民短期和中長期新增貸款改善,呈現同比多增,樓市預期或逐步改善。數據顯示,9月住戶貸款增加8585億元,環比增加4663億元,同比增加208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21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470億元,分別同比增加177億元和2014億元。

宏觀政策導向進一步明確

“穩增長政策的預期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爲今年三季度經濟數據的改善幾乎完全來自穩增長政策的託底作用,政策之外的經濟內生增長動能仍然偏弱。”徐高稱。

市場普遍認爲,政策面“加大力度”的定調已經明確。而面對接下來我國經濟可能面臨的挑戰,政策將如何應對並帶動經濟進一步復甦?

“要讓短期企穩態勢轉化爲中長期週期性動力或結構性紅利,則需要強化宏觀經濟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報告》指出。

近期,央行行長潘功勝多次發聲,向市場釋放政策信號,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

10月13日至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第48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潘功勝出席會議併發言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近期,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在積累,亮點增多,預期好轉。工業、服務業增速均有所提升,市場銷售加快恢復,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下一步,中國將更加關注經濟增長和可持續性方面的平衡,在保持合理增速的基礎上,積極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

對於接下來的政策方向,他表示,中國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有力有效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下一步,要持續用力、乘勢而上,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着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加快經濟良性循環,爲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10月21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潘功勝再次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精準有力,把握好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

宏觀政策在穩增長方面導向進一步明確。中國銀行研究院王靜預計,四季度經濟運行有望延續恢復向好態勢。前期出臺的一系列穩經濟政策繼續顯效,根據形勢變化有針對性的儲備性政策有望及時出臺實施,將有利於推動中國經濟增長企穩回升。商品消費有望持續恢復,服務消費潛力繼續釋放,基建投資有望提速,高技術製造業和民間製造業將支撐製造業投資平穩增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將有所改善。

王靜建議,宏觀政策着力擴大有效內需,持續改善居民就業和收入水平,有效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社會資本活力,穩定市場主體預期和信心;做好重點領域風險化解工作,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呵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

《報告》認爲,應堅持以我爲主,以國內經濟週期爲核心考量,加大財政與貨幣政策力度以提振總需求。

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則建議,更重要的還是進一步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近日,IMF在10月的《世界經濟展望》裏對於中國的政策建議中,提到了財政政策要進一步發力,同時更多的財政政策用於支持消費,實際上就是幫助市場主體改善資產負債表,改善償付能力。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