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外界關注的外賣行業社保問題正在取得一些新進展。

9月國新辦舉行的例行吹風會曾披露,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自去年7月1日試點以來,在七個省市已覆蓋615萬人,試點平臺包括曹操出行、美團、餓了麼、達達、閃送、貨拉拉、快狗打車七家企業,試點區域內的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等羣體可享受職業傷害保障。職業傷害保障採取按單繳費,保費由就業人員所在平臺承擔,對就業人員免費。

近日,界面新聞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各個平臺在試點職業傷害保障時實行每單必保,每人必保,並按照上個月的單量進行繳費。外賣、出行、即時配送和同城貨運分別根據自己的行業特徵執行差異化標準費率,外賣每一單需要爲騎手支付6分錢,出行是4分錢,即時配送是4分錢,同城貨運是2毛錢。

此前,臨沂大學文學院的邢斌老師曾在《2022年冬,我在臨沂城送外賣》一文中中談及外賣騎手沒有社會保障的問題:當他們遭遇重大交通事故、猝死等傷亡事故時,商業保險賠付額度並不能滿足需求,賠付範圍也存在侷限。據瞭解,目前外賣騎手商業保險最高賠付額度爲65萬元,與工傷保險的100萬元有較大差距。

更早些時候,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萍及其團隊2020年11月在北京進行的調查也顯示,受訪外賣騎手六成以上沒有職工社保。這是因爲很多外賣騎手都屬於衆包,用工形式比較靈活,外賣騎手給平臺打一天工,平臺付一天報酬,雙方不符合傳統的勞動關係,也就不具備繳納社保的前提。

面對這種情況,政府爲外賣騎手等羣體試點更加靈活的新型社保。

在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動關係系主任孟泉看來,職業傷害保障注重當前平臺多元用工方式和傳統“僱主-僱員”基本關係的區別,沿用工傷保險中適用於新業態勞動者的部分,同時在效果上保證不同就業形態的勞動者都能享受同等水平的保障。

以外賣行業爲例,參與試點的外賣平臺在試點地區實現騎手100%覆蓋,即使騎手只送一單,在執行過程中受傷,也依然可以申請職業傷害保障待遇,待遇對標傳統工傷保險。騎手遭遇意外事故時,可以線上報案,平臺線上理賠團隊在報案10分鐘之內對騎手進行案件回放和事故信息完成,完成案件事故備案。

但目前職業傷害保障制度還有諸多需要完善和有待觀察之處,比如如何進行職業傷害認定、對於認定爭議以及多重保障的“競合”問題如何協調等。

在外賣騎手的體感上,這些問題導致的就是賠付流程較長。在擦傷和小傷情況下,商業保險理賠大概在3個工作日以內可以完成支付,但職業傷害保障跟商保流程比起來比較長,也更加繁瑣。

北京通州地區的一位美團外賣騎手對界面新聞表示,自己有一次送外賣途中崴了腳,去醫院拍片之後發現沒太大問題,回家修養即可,花費不到300元,第二天在走職傷險報銷時發現還需要找醫生補很多手續,就直接撤銷了報銷。

原來傳統用工形態下,小傷小病是歸醫保管,不歸工傷管,但職業傷害保障是第一次把小傷小病放進來,造成一些原來沒有的問題。此外,由於職傷險是平臺承擔保費,在騎手羣體內的認知仍然較低,騎手對職傷險的理賠規定不熟悉,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參保,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理賠流程的效率。這些問題還需要在實踐中解決,但從職業傷害保障整體的思路來看,其不糾結於傳統的勞動關係,強調保障解決實際問題和底線問題的本質屬性,對解決平臺經濟中新出現的很多勞動爭議有比較積極的意義。

而據界面新聞了解,曾多次被廣泛討論的騎手、快遞員等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的社保問題,目前也有了一些新的解決方案。

上述北京通州地區美團外賣騎手透露,他選擇在自己的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傳統的社保需要每月按固定基數繳納,但外賣騎手收入有淡旺季,在淡季繳納社保的壓力比較大,他選擇的方案是一年一繳,每年元旦前後繳納13000元社保,這樣可以保證自己到年底還可以剩一些錢。

這位美團騎手錶示,這種形式的社保對像他這樣靈活就業的羣體更划算,如果按照傳統社保在工作地交,自己幹兩三年不幹了要回老家,還存在轉接的問題。如今在工作地繳納職傷險,在老家繳納醫保和社保,若工作中發生意外事故就走職傷;如果得了比較大的病需要做手術,就回老家,這樣更加靈活方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