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半百”的富士康,深陷“中年危機”,一方面渴望擺脫代工廠的標籤,另一方面試圖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看似野心勃勃,實則難掩毛利率走低、業績增長乏力、輿論纏身的苦楚。

這一在中國大陸高峯期超40家工廠、員工數量超百萬的“超級大廠”,近日被曝出旗下多家企業突然被查。消息一出,引起多方猜想。

多家企業被查

10月22日,據媒體報道,稅務部門近期依法對富士康集團在廣東、江蘇等地的重點企業進行稅務稽查,自然資源部門對富士康在河南、湖北等地的重點企業用地情況進行現場調查。

當天,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富士康發佈了一份聲明回應:“合法合規爲集團在全球各地的基本原則。我們會積極配合相關單位的相關作業。”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此次調查並不是對富士康的所有工廠進行稅務稽查和用地情況的“雙調查”,似乎指向性和目的性均較爲明確。

其中,在用地方面,爲何“指名點姓”瞄準河南?據瞭解,富士康在河南鄭州共建有三個廠區,合稱富士康鄭州科技園,總面積近560萬平方米,因此這也被稱爲亞洲最大的工廠。

另外,稅務稽查意味着什麼?“根據我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主管稅務機關有權對納稅義務人進行稅務工作檢查,該檢查行爲並不能代表目前企業存在稅務方面的違法行爲;當然,在檢查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如何演變,將很難預料。”北京天達共和(成都)律師事務所楊川平律師如是表示。

截至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稿,此次調查的細節以及後續還未進行公開披露,但不難預料的是,富士康又將捲入一次輿論的浪潮。對此,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富士康這一企業的特殊性在於牽連者衆多,其員工總數超百萬,要知道,這已經相當於一個小型城市的人口規模。因此,一石激起千層浪,小小漣漪下或已波濤洶湧。”

毛利持續下滑

企查查顯示,富士康是專業從事電腦、通訊、消費電子、數位內容、汽車零組件、通路等產業的高新科技企業。

2018年,富士康打包一部分資產,以工業富聯(601138.SH)的名義登陸A股。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2067.76億元,同比下降8.21%;實現淨利潤71.6億元,同比增長4.21%;扣非淨利潤75.4億元,同比增長18.3%。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其上市6年,首次出現半年度營收下滑。

工業富聯把營收下滑原因歸咎於難抵大環境的負面影響。其在半年報中提到,全球經濟環境不佳壓抑消費需求,2022年-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及穿戴裝備迎來衰退,其中,2023年上半年全球消費性電子市場持續衰退。

另外,自上市以來,工業富聯利率也呈持續下滑態勢。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2年,工業富聯毛利率分別爲8.64%、8.38%、8.35%、8.13%、7.26%。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公司的業務模式仍以代工廠爲主,且高度依賴蘋果,因此議價能力不強,毛利率難以得到提升。

從股價表現上看,今年以來,工業富聯股價整體呈現大幅波動態勢,上半年表現明顯強於大盤,7月見頂以來跌幅不小。具體來看,7月14日公司股價創出年內新高27.26元后震盪回落,9月在擊穿半年線後回調加速。10月23日,工業富聯開盤跌停,跌幅爲10.02%,收報14.55元,較年內高點27.26元幾近腰斬。

重構商業模式

然而,幾年過去,富士康仍未能擺脫“低毛利、高負債”的代工廠模式,顯然,甩掉標籤、轉型升級是其必經的發展路徑。

於是,近年來在各地建廠的同時,富士康將目光鎖定在房地產開發產業。據金融投資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05年以來,富士康的對外口徑中至少先後披露過5個商業地產項目、2個住宅項目以及47個工業園區。

正因如此,富士康事業版圖遍及全球。公開信息顯示,其以中國臺灣爲中心,延伸發展到中國大陸、印度、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美國、巴西以及墨西哥等區域,在逾20個國家及地區都有生產及服務據點。

而在商業的世界裏,爲了不被顛覆出局,近年來富士康重構商業模式,投身於電動車、數字健康、機器人爲主的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以人工智能半導體、移動通訊爲主的三大領域。

但事與願違。3個月前,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發佈聲明稱,已退出與印度金屬石油集團Vedanta成立的價值195億美元的半導體合資企業,鴻海集團與Vedanta集團的合資公司,未來由Vedanta集團100%持有。顯然,此次半導體項目的意外告吹,預示着富士康向高精尖產業轉型的步伐按下了暫停鍵。

與此同時,蘋果產業鏈的競爭亦日趨激烈。同樣提供代工生產的立訊精密,目前爲蘋果提供iPhone、Apple Watch、AirPods和Apple Vision Pro等產品的開發和製造服務。也就是說,“老本行”所在的產業格局也在不斷變化之中,一家爲大的市場份額隨時都有被同行蠶食的可能。

1974年成立的富士康,已邁過了四十不惑的年齡,即將面對五十知天命的年紀,在接下來愈發激烈的商戰中,是被時代所記住成爲經典,還是被淡忘成爲歷史,這對於富士康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