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已顯現出韌性,我們預計全球經濟將呈現正增長,但在未來幾年增速僅爲3%左右。亞洲的經濟表現好於其他地區,僅中國就貢獻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30%以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在國際金融論壇(IFF)20週年全球年會上發表視頻演講時表示。

本次年會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和國際金融論壇聯合主辦,於10月27-29日在廣州南沙舉行。年會舉行期間,來自世界50多個國家的嘉賓將圍繞“新資本、新價值、新世界:全球經濟碎片化下的重振與合作”的主題展開深入探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發表視頻演講。

針對當前世界經濟增長面臨的重重挑戰,格奧爾基耶娃直言,“我們很明顯地處在一個更易受到衝擊的世界中,我們必須適應這個‘新世界’。亞洲的經濟表現將好於其他地區,但該地區還面臨重大的不利因素。”

具體來說,如果通脹持續居高不下,一些國家在更長時間內維持更加從緊的貨幣政策,將使增長前景變得更加暗淡。此外,全球割裂也是亞洲貿易型經濟體面臨的一項重大風險。“去風險”可能會使全球GDP損失超過4%。同時,亞太地區能源價格也很敏感,而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能源價格可能大幅上升。

在此背景下,格奧爾基耶娃建議,在通脹仍高於目標水平的經濟體,當局應保持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其必須維持這一政策,直到通脹持久回落至目標,且通脹預期重新得到良好錨定。同時,監管機構應對金融穩定風險保持警惕。

未來,亞太地區將如何獲得所需的“新資本”?格奧爾基耶娃認爲,有三種方法。一是調動更多國內收入,調整稅收政策可幫助實現這一點。二是確定支出的優先次序,減少低效的補貼。三是開展改革以改善商業環境,這有助於吸引新的私人資本。

“IMF正在幫助我們的亞太地區成員國在這些領域實施其國內政策,我們也正在努力重振國際合作。我們通過‘減貧與增長信託’(PRGT)向最貧困成員國提供的零利率貸款,其規模增加了五倍之多。”格奧爾基耶娃說。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