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中藥材價格進入上行週期,今年部分品種價格更是同比翻倍,甚至翻10倍。中藥材價格的異常波動引發廣泛關注。

河南許昌禹州市是中國四大藥都之一,在當地中藥材集散市場可以買全國、賣全國。禹州藥業商會會長賈少偉告訴記者,以往十元八元的甘草現在漲到幾十元,過去不同年份藥材價格互有漲跌,但在近3年裏持續上漲。漲價幅度高、延續時間長是這次中藥材漲價的主要特點。

存在資金炒作因素

據瞭解,當前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但漲幅最大的還是當歸、黃芪、甘草等幾種常見的中藥材。“西洋參今年跟去年相比漲了七八十元,生意總體一般。”售賣名貴藥材的商戶魏攀禹說。

禹州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程書年表示,造成中藥材價格上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也存在“非正常”因素。

程書年認爲,藥材價格上漲,部分原因是市場正常的供需變化。一方面,隨着中藥知識的普及,人們的養生意識增強,不少單位和個人通過購買中藥材製作養生保健產品,市場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國家對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的要求越來越高,包括農殘、重金屬之類的檢測標準不斷規範,中藥種植成本有所上升。“比如酸棗仁等小品種藥材,產量少,市場需求的波動會對價格造成擾動,這樣的價格上漲屬於正常的。”程書年說。

另一部分則是非正常因素。“此次漲價的非正常因素主要是炒作資金的進入。”賈少偉認爲,這種炒作是提前佈局好的,雖然傳統經營模式中就存在囤積現象,但這3年漲價嚴重,炒家進入中藥市場囤積居奇是主要原因。

受炒作資金影響的藥材有一個共同特點——產地集中。賈少偉以貓爪草爲例進行解釋,貓爪草主產於河南淮濱一帶,別的地方產量非常小。炒作資金從產地購買囤貨後,便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中藥材定價。而產地較爲分散的中藥材品種,則不易形成壟斷。

各方利益受損

中午時分,在禹州隴西大貨店門前,藥商連亞棟正忙着給消費者稱量藥材。連亞棟來這個市場已有8年,平常就在店裏負責銷售藥材,在記者採訪的十幾分鍾內,有幾位顧客陸續進出店鋪。“來店裏的散戶和批發商都有,但主要還是批發商,不過最近批發商要的量沒以前多了。”連亞棟說。

當問起藥材價格上漲對生意的影響時,連亞棟連連搖頭:“價格上漲對俺沒啥好處。就是剛漲起來的一段時間會多少掙一點吧,此後店裏進貨成本高了,銷量少了,利潤也低了。”

近期,藥商李驕陽像往常一樣幫客戶拿貨,但拿貨的量卻比之前少了三分之二。他告訴記者:“往常給藥店配送都是一次十斤八斤,現在一斤一斤地要。”中藥經銷商在高價的藥材面前沒有其他辦法,只能通過減少進貨量來控制成本開支,同時等待藥價的回落。就像連亞棟所說,“這沒辦法,俺掌控不住它漲價,也掌控不住它降價,只能說以前一樣貨能買1噸的錢,現在一樣貨只能買二三百斤”。

雖然大幅漲價集中在個別中藥材,但整個中藥材市場都受到了影響。在紅色招牌居多的市場上,卉豐花茶的藍色招牌格外顯眼,不過這裏的生意卻比較冷清。藥商李曉陽賣中藥花茶9年了,按照“高三年、低三年、不高不低又三年”的說法,他差不多經歷了一個價格週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李曉陽表示:“最近儘管有些藥材降價了,但生意還是不如往年。受中藥高價的刺激,現在的貨週轉都不快,相應庫存也沒那麼多。夠賣就行,賣完再買。”

對於藥農來說,短期沒有經濟損失,但從長期看,價格大幅波動影響了市場正常調節機制,最終種植戶會面臨更大風險。

賈少偉分析,一方面,在沒漲價的時候,種植戶的中藥材已經被囤貨的炒家買走,種植戶在其中沒有多少獲利。另一方面,種植業有跟風心理,看到漲價了明年藥農就會多種高價藥材,市場供應增加了,價格下跌就會賠錢。

中藥材價格上漲對藥企也造成了負面影響。儘管生產成本增加,但部分藥品在銷售端價格漲幅受限,藥品生產企業也面臨虧損的風險。位於禹州的華夏藥材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軍強告訴記者:“在中藥材價格上漲的時候,我們也只能通過減少進貨量來減少虧損。”

多舉措穩定價格

面對多種因素引起的藥材價格上漲,應當如何應對?相關專家給出了建議。

針對中藥材的“非正常”漲價現象,一方面,有關部門應積極出臺有效舉措,完善政策法規體系,約束引導中藥材行業穩定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中藥材主要產地與大型醫藥公司應積極作爲,探索建立大宗常用中藥材儲備機制,對沖市場波動風險,做好中藥材的戰略儲備。

藥農是中藥材的生產者,也是中藥材產量的直接決定者。只有保障了藥農的權益,纔有望維持中草藥行業的良性發展。專家表示,應鼓勵種植戶擴大中草藥規範化、標準化、規模化種植,擺脫目前相對粗放的格局。同時,國家層面可探索搭建數據平臺,通過收集分析大宗藥材主產地種植成本、市場需求等相關數據,及時發出預警提示信息,引導藥農合理規劃種植面積,避免供需變化引起價格大起大落。

此外,程書年還建議,加強對藥農利益的保障應當從普及種植保險入手,解決藥農對購買保險的牴觸心理。“目前已經有保險公司針對中藥材種植推出了相關保險產品,但部分藥農一聽要交錢,就擔心一旦沒有災害保費就白交了。”程書年認爲,有關部門應當研究種植戶的心理特點,從合適的角度加強對種植戶的宣傳,提高藥農的保險意識。同時,應當優化當前的險種設計,切實保障藥農權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