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多個品種中藥材的價格一路猛漲到高點,而三個月後,價格卻急劇下跌,是什麼引發了中藥材市場的劇烈波動?現在市場行情怎麼樣?

今年6月開始,多種中藥材價格開始迅猛上漲,亳州藥市的當歸從每公斤130元漲到每公斤190元,黨蔘從每公斤120元漲到每公斤175元,單月漲幅均接近50%。此後三個月,多種中藥材仍是高位運行,截至9月初,亳州藥市的紫菀漲價幅度超過40%。

然而,這波上漲行情在近期戛然而止。9月至今,亳州藥市的紫菀、當歸等多種中藥材的最新售價下降超20%,黨蔘、甘草等下降約10%。10月以來,多種中藥材開始產新,供應量進一步加大,這一因素導致中藥材價格愈加下行。

安徽亳州菊花上新遭遇難銷 部分種植戶放棄採摘

市場終端的波動,直接影響到種植戶對新藥材的採收。

安徽亳州的中藥材採購商徐四化,從全國各地採購菊花,銷售給中藥飲片廠、製藥廠等。今年10月份開始,他陸續採購了150噸左右的菊花。一般來說他流轉的菊花銷售週期在三個月左右,但眼下這批貨,徐四化預計得六七個月,也就是到明年三四月份才能銷售完。

據瞭解,10月到11月,安徽、河北、浙江等多地的菊花集中上市。考慮到後市價格會走低,藥企紛紛調整策略,在保證生產供應的基礎上減少採購。

業內人士表示,2022年,包括菊花在內的中藥材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引發農戶加大種植,這也導致今年市場的菊花供應量大幅增多。

今年產新季,菊花價格大幅下跌,菊花收購價難以覆蓋種植戶成本,部分種植戶乾脆放棄採摘。

中藥材價格“狂飆”按下暫停鍵 專家呼籲“豐儲欠補”平衡供需

按慣例,六七月份是中藥材傳統淡季,到了秋冬季會回暖。然而,今年下半年這輪震盪行情讓很多經營者和種植戶始料不及,中藥材需求旺季沒有旺起來,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市場人士認爲,秋冬季採購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是前期藥材價格漲幅過大,藥企放緩採購節奏;二是近期多數品種的產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一些主力品種,如當歸、黨蔘、紫菀等,都有大量新貨上市;此外,隨着資本炒作退潮,一些中間商和投機者開始出貨,也導致中藥材價格下跌。

尤其是當歸、陳皮、黨蔘等普通大宗類的中藥材,今年以來的價格波動受炒作影響更大。如亳州藥市的甘肅產箱裝當歸,今年年初最低價格每公斤68元,2月以來價格持續上漲,最高一天每公斤上漲了45元,6月更是到達歷史高點每公斤190元。即便目前,當歸價格下跌到每公斤120元,年內上漲幅度仍達70%。業內人士提醒,中藥材種類繁多,一些品類行情起伏很大,種植戶一定要多方瞭解信息。

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投資經理 孟令偉:首先要看一下整個行業的景氣度,整個中藥材行業、中藥材上游到底是不是供不應求的狀態,然後再決定要不要大量種植。

此外,業內人士也呼籲相關部門儘快建立數據平臺,及時發佈預警信息,引導藥農和經銷商合理規劃種植和庫存,同時引入成本保險機制,探索建立大宗常用中藥材儲備機制,通過中藥材儲備進行“豐儲欠補”,平衡市場供需要求,避免價格異常增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