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北京11月2日(實習生 孔令霞 記者 拜曉藝)“沒完沒了!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能看到更優質內容,爲什麼收費總是一環套一環。”來自寧夏中衛的家長劉莉(化名)向未來網記者表示,從今年2月份至今,其已在孩子的互聯網付費內容上花費了近千元。

亂象不止於此。伴隨着兒童經濟的火熱,越來越多內容供應商打起了孩子的“算盤”,“兒童VIP”便是其中之一。爲何買了VIP後還要另買兒童VIP?音視頻平臺究竟是如何“套娃”的?記者對當下兒童會員收費現象展開調查,發現多平臺、多終端都存在兒童會員“套娃”式付費現象,這些平臺和終端商都對兒童內容設置了相應的付費門檻,有的還會爲兒童內容專設會員進行收費。

兒童會員“套娃式”收費亂象

據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發佈的最新《兒童經濟洞察報告》數據顯示,“90後”父母是互聯網原住民,廣泛使用生活多元應用,必然會帶動兒童經濟線上化轉移。此外,這種變化,必然影響線上消費能力,2022年4月,有孩人羣月線上消費能力千元以上用戶佔比69.9%,近五年增長了5.9個百分點。

作爲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這代人,他們在爲人父母后也更善於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習慣甚至偏愛使用不同移動終端或智能終端來爲孩子的生活提供便利。但不同的終端之間,兒童會員卻不能通用,讓不少年輕父母感到“頭疼”。

一位家長表示,“一般而言,能在智能電視、智能手錶或者智能音箱等終端上的兒童付費內容或兒童會員都非常貴,有時還有好幾個版本,更過分的是兒童會員手機端和手錶端竟收兩次費用,堪比搶錢。”

此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部門已部署治理電視“套娃”收費有關工作。近日,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的2023年第三季度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內容中,通報了不少消費者反映的智能音箱終端會員服務“套娃”情況。

針對兒童會員的“套娃”式收費現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樊春雷告訴未來網記者,這類獨立面向少年兒童羣體的APP或不同終端平臺都深諳家長的消費心理,由於當下互聯網環境催生出的80、90後年輕一代爲了孩子能享受優質的內容都會選擇付費,而他們正是利用這種心理頻頻把“誘餌”撒向有娃一族。

家長不斷買單陷入“無底洞”

多平臺也普遍存在兒童會員收費項目,如米兔、小米電視等。有家長表示,現在幾乎都開通了兒童付費項目,視頻平臺、網絡電視、智能音箱,甚至連點讀筆都要對兒童內容進行單獨收費。

記者親測了一款兒童智能電話手錶終端米兔APP,該APP在兒童音頻內容中顯示需開通“少兒會員”方可觀看。而“少兒會員”一年的價位爲298元,規則頁面顯示,該會員僅可以在聽力機、兒童手錶、詞典筆等設備上使用。

在黑貓投訴上,涉及“兒童會員”的投訴量達1400餘條。有投訴內容顯示,小米電視推出的兒童成長VIP會員,同樣是與普通會員分開付費,價格爲349元/年,只有購買了兒童成長VIP會員,孩子才能享受到小米電視中的兒歌及動畫片庫。無獨有偶,華爲視頻同樣設有少兒會員,價格更爲高昂,包年價金額顯示爲488元。

“這個要會員,那個也要會員,妻子看電視劇需要辦一個會員,孩子看動畫片又要一個會員。不讓孩子看動畫片,孩子就會跑去看遊戲直播,生怕把孩子帶壞了。”來自貴州的周先生深感無奈。

周先生稱,今年三月,他爲孩子開通了一個488元/年的少兒會員業務,又爲自己開通了一個448/年的極光會員業務,光是在購買電視會員上就花費了九百多元。

對此,北京市東城區婦聯特聘家庭教育專家、校法通創始人沈斌倜表示,這一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互聯網服務的碎片化和差異化。此外,平臺和終端商應該更加關注未成年人的需求,爲他們提供更友好、更便捷的服務。

沈斌倜建議,從行業監管角度出發,關注和控制類似的“套娃”式收費亂象、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也是重要的一步;消費者應該獲得清晰明瞭的收費信息,以避免產生誤解或混淆;服務提供商、消費者以及相關行業監管機構各方也應在建立良好的消費環境方面需要共同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