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消息,11月3日晚間,美麗生態、飛凱材料、威帝股份3家公司齊發公告稱,公司或公司相關方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加強監管,上市公司或其相關方被立案調查數量明顯增多。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11月6日,今年以來,106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109份公司或相關方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公告,涉及上市公司本身、高管、控股股東等,同比增長91.22%。涉及信披違法違規、短線交易、操縱市場的數量位居前三,分別有79份、12份和8份,均超過去年同期。

市場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及其相關方立案調查的數量增加,與近年來的“零容忍”強監管理念有密切關係,也與科技監管手段使用有關。此外,也與部分上市公司心存僥倖採取短期操縱有關。隨着監管部門查處力度加大,以及查處效率提高,對上市公司威懾力顯著提升。

立案調查公告數量增加

對於被立案調查的原因,飛凱材料是因其控股股東飛凱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涉嫌持股變動相關違法違規等”;威帝股份是董事“涉嫌限制期買賣威帝股份股票”;美麗生態則是因公司和控股股東“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從109份立案調查公告來看,涉及上市公司本身的有74份,同比增長138.71%,73份涉嫌信披違法違規,3份涉嫌券商保薦、承銷及持續督導等業務未勤勉盡責。另外34份涉及公司股東、高管、實際控制人、子公司等。

談及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及相關方數量大幅增長,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教授鄭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反映了近年來監管所一直強調的“零容忍”理念的持續效果。隨着證券市場的多年發展,證券違法違規雖然具有隱蔽性的特點,但其行爲的基本特點越來越有跡可循,加上科技偵查手段的使用,違法違規的線索更容易預警和獲得。

除了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爲監管力度加強,也有上市公司“心懷僥倖”的原因。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朱奕奕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較多企業經營狀況欠佳,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想用較低的違法成本以達到較高的違法收益或者其他非法目的。

執法力度加大

從立案調查原因來看,涉嫌信披違法違規數量依舊最多,有79份,佔比超過七成,同比增長119.44%。

朱奕奕表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佔比高,一方面說明了上市公司法律意識薄弱,試圖通過違規信息披露來粉飾業績、財務造假、獲取非法利益等;另一方面說明相關責任人員缺乏責任意識,未勤勉履職甚至藉此輸送利益。此外,監管仍需加強查處力度,以遏制信息披露違法行爲。

“信息披露違規是證券市場最爲常見,也最容易違規的違法類型。”鄭彧表示,因爲信披要求多、規則雜、程序嚴,排除一些重大的故意違法案件,市場上還是有部分相關主體並沒有認真嚴肅對待法律的要求,導致信披違法違規。

另外,高管、控股股東等涉嫌交易違規被立案調查的數量明顯增多,限制期買賣1份、短線交易12份、違規減持3份、操縱市場8份、內幕交易1份,合計25份,去年同期爲13份,同比增長92.31%。尤其是涉嫌短線交易被立案調查數量增長最爲明顯,去年同期僅有2份公告涉嫌短線交易。

德恆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違規交易案件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執法力度加大,其中部分案件較爲明顯。操縱市場案件查處力度一直較強,但查處數量歷來小於虛假陳述案件,今年立案調查案件數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查獲線索增加。

查處效率提升

立案調查數量增多的同時,監管部門查處效率明顯提升,從立案調查到最終下發正式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的間隔大幅縮短。截至11月6日,上述立案調查的案件中,22份立案調查的行政處罰結果已出,從立案調查到最後行政處罰來看,平均歷時106天,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234天)。

陳波認爲,違規交易案件、虛假陳述案件中的不按時披露定期報告案件,涉及的違法事實清楚,容易查明,這些案件佔比增加,會縮短全部案件的平均辦案時間。

而查處效率提升,也有助於提升監管震懾力。鄭彧表示,監管效率是證券市場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提高監管效率一方面可以向市場有效傳達“零容忍”的強打擊態度和結果;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較爲效率的監管結果明確市場的預期,實現有效震懾和預防的效果。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鄭志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着監管經驗積累,以及對類似案件處罰經驗增多,以及對科技手段的使用等,導致了結案效率的提升。未來,除了市場評價機制發揮作用,監管在規範市場行爲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原標題:證券執法高壓態勢持續:年內A股公司發佈被立案調查公告109份 同比增91.22%

 

編輯:牟慧蘭    責編:周尚鬥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