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食品可持續創新包裝領域受到創投機構與企業關注。一系列環保生產技術的迭代升級,以及市場需求的新變化,令這個傳統行業賽道充滿變革氛圍。

“如今的食品包裝,不再是純粹的‘食品包裝物’或‘隔離物’。”一位在進博會考察全球新技術發展趨勢的創投機構投資總監告訴記者,民衆近年對食品的保鮮度、運輸安全性、生產運輸信息可追溯性的要求日益提升,加之越來越多食品企業基於降本增效的考慮紛紛使用更環保,可循環使用、可降解的商品包裝材料都帶動這個行業發生着劇烈變革,構築全新的市場發展格局。

除了創投機構積極尋找投資機會,歐美大型食品包裝企業正積極通過收購兼併,構築自己在食品飲料可持續創新包裝領域的新競爭力。

“我們對立足本土,持續發展在華業務充滿信心。”希悅爾(紐交所代碼:SEE)亞太區供應鏈副總裁兼希悅爾(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勤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數年,希悅爾(SEE)致力於通過兼併收購,持續擴大自己在不同行業的可持續創新包裝業務版圖。

2017年以來,希悅爾(SEE)先後收購定製化防護包裝企業法科達拉、斥資5.1億美元收購自動化裝袋系統製造商Automated Packaging Systems(APS)。

今年2月,希悅爾(SEE)再度出手,斥資11.5億美元收購美國軟包裝行業龍頭企業Liquibox,後者主要爲流體和液體產品提供可持續性包裝和分裝解決方案。

周勤表示,收購正加速企業的數字化與自動化轉型步伐,並將可持續環保創新包裝解決方案拓展到更多業務領域,有助於企業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

記者獲悉,今年9月,希悅爾(SEE)在合肥投資建設的紙漿模塑工廠投入試運營,其運營主體是希悅爾(SEE)所收購的全資子品牌法科達拉,這個新工廠將主要生產EPE聚乙烯發泡材料,服務國內3C電子、傢俱家電、工業品、消費品、醫療用品、電商物流等衆多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越來越多行業強調產品包裝的環保性與可循環使用,未來收購兼併很可能成爲產品包裝行業的一大發展趨勢,無形間給創業資本與產業資本創造新的資本運作空間。

生鮮電商興起的“溢出效應”

近年國內生鮮電商產業迅猛發展,正帶動相關產品包裝市場競爭趨於激烈。

華經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3-2028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規劃建議報告》顯示,近年中國生鮮電商蓬勃發展,2022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爲5601.4億元,較上年增長20.25%,且生鮮電商的高滲透率不僅在一、二線城市,三四五線城市也在不斷上升。

與此同時,國內生鮮電商食品包裝領域仍存在成本高、非標化程度高、可持續程度較低等挑戰,難以滿足廣大消費者對生鮮食品保質期、運輸安全性、食品新鮮度美觀度、食品生產運輸信息可追溯等方面的高要求。

這吸引衆多創投機構開始進入這個賽道。鑑於當前生鮮電商食品包裝市場尚未形成規範化,不少創投機構扶持國內新興企業研發兼顧安全性、合規性與環保性的生鮮電商食品包裝解決方案,力爭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甚至個別創投機構默許投資企業通過低價競爭先搶佔市場,迅速提升企業的行業地位。

周勤向記者透露,在生鮮電商食品包裝領域,光靠價格戰是行不通的。未來中國生鮮電商食品包裝產業的發展趨勢,是以技術創新爲依託,在實現安全可靠的產品保護的前提下,逐步邁向輕量化、可持續化發展。

“通過一系列兼併收購,希悅爾(SEE)不斷整合不同類型商品的可持續創新包裝解決方案,一方面減少各類商品在運輸過程因包裝破損所導致的產品損耗,另一方面在肉類等生鮮食品生產運輸環節儘可能減少血水滲漏與延長食品貨架期,降低運輸空間與優化貨架陳列空間,助力企業產品品質持續提升與供應鏈穩健運營。”周勤透露。

在他看來,數字化自動化技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生鮮電商食品包裝環節實現數字化運作後,它與傳統菜市場食品的最大差異,在於前者通過數字化技術,能有效滿足廣大消費者對食品生產運輸信息可追溯等方面的要求,加深消費者對生鮮電商食品品質的信任度。

“因此,近年希悅爾推進一系列收購動作的一大原因,是加快企業數字化、自動化的轉型步伐,更好地契合消費者的新需求。”周勤指出。

進博會期間,美國希悅爾(SEE)公司展示多款可持續包裝解決方案與創新產品,致力於幫助各行業不同規模企業解決各類產品包裝挑戰,提升運營效率,消除浪費並推動可持續發展。

產品包裝行業的“環保”征途

記者瞭解到,創投機構之所以驟然青睞產品環保包裝賽道,另一個驅動因素是當前越來越多國內企業對包裝材料環保性與可循環使用的需求日益強烈。但是,傳統的包裝材料生產企業未必能達到相關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歐美包裝材料生產企業早已感受到環保技術對傳統產品包裝行業的巨大變革衝擊,紛紛通過收購兼併,構築自身在可持續創新包裝解決方案的全新競爭力。

周勤告訴記者,希悅爾(SEE)計劃在 2025 年實現兩大環保生產目標,分別是設計和推進100%的包裝材料可回收或再利用,並採用50%循環再生成分,以及在2040年實現全球運營範圍的“淨零碳排放”。通過一系列收購兼併,當前企業正逐步兌現上述承諾。比如Liquibox公司在流體與液體可持續創新包裝方面的經驗相當豐富,希悅爾通過這項收購,進一步增強自身在這些領域的ESG能力。

記者獲悉,去年希悅爾(SEE)定義的可回收、設計可回收、可重複利用包裝產品淨銷售額達到19億美元;設計可回收、可重複利用包裝解決方案的重量佔出售包裝材料總重量的51.5%。

通過借鑑歐美企業的ESG發展策略,如今越來越多國內創投機構也要求企業重視產品包裝材料生產的環保屬性與可持續循環使用功能。但在實際操作環節,受企業短期管理成本、包裝原材料環保程度偏低、企業對環保包裝政策不夠熟悉等因素的影響,不少國內企業仍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尤其是他們擔心環保屬性較高的創新包裝解決方案定價偏高,容易失去大量業務蛋糕。

周勤對此指出,這需要企業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自身發展空間。隨着越來越多消費者對食品保鮮度與運輸安全性的要求日益增加,加之企業在產品包裝環節降本增效的訴求日益強烈,研發可持續創新包裝解決方案或許在短期內面臨較高的成本定價壓力,但中長期而言,它將獲得越來越多注重產品品質與品牌形象的企業青睞。

“在產品保護包裝方面,我們致力於研發更多可減塑、可重新利用回收塑料的產品。比如合肥的紙漿模塑新工廠落成後,部分原材料來自瓦楞紙、牛皮紙等回收物,可以提供更低碳的可持續創新包裝方案。”他強調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