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兒童支原體肺炎廣受關注。患兒什麼時候具有傳染性?是否需要輸液、“洗肺”?擔心醫院人多能否自行用藥?

案例:7歲男童咳嗽一週

肺部發生實變

近日,據大皖新聞報道,一名7歲的男孩強強(化名)發熱咳嗽六天,體溫在40度左右波動,在當地醫院住院治療,但病情未見明顯好轉。

“孩子咳嗽越來越重,精神也變差了。”強強的媽媽非常着急,日前將孩子轉入復旦兒科安徽醫院(安徽省兒童醫院)。胸部CT檢查結果顯示:頸胸部皮下以及縱膈間隙廣泛性積氣;左肺上葉及右肺下葉多發炎性病變、左側少量胸腔積液。

在評估病情後,該院兒童呼吸科主治醫師王彥緊急對其進行了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和治療,發現他肺部左上葉、右下葉內基底段被痰栓完全堵塞,給予灌洗、鉗取等操作取出痰栓,並對肺炎處精準施藥。

治療後,強強的體溫開始回覆平穩。四天後複查胸部CT,發現實變範圍較之前擴大,醫生再次用纖維支氣管鏡將氣管內堵死的痰栓予以清理。目前,孩子的體溫已經恢復正常,偶爾有咳嗽,症狀較之前明顯好轉。

據大皖新聞報道,強強的病情並非個例。因近期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高發,有些孩子甚至出現了明顯的肺實變、肺不張等肺內併發症。復旦兒科安徽醫院(安徽省兒童醫院)兒童內鏡室工作節奏也開始緊張起來。

“我們以前平均每天只做10例左右的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近期平均每天要做50多例,最高峯一天做了67例,這個檢查也就是家長常說的洗肺。”王彥介紹,因爲很多嚴重的肺炎支原體肺炎引起了痰栓堵塞,必須通過纖維支氣管鏡進行灌洗取出痰栓,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關於支原體肺炎

“洗肺”的真相

據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介紹,“洗肺”的全稱是支氣管肺泡灌洗術,它是一項通過支氣管鏡進行的微創內窺鏡技術。支氣管鏡是一種帶光源和鏡頭的軟鏡,操作時將軟鏡經口或鼻置入,從氣管進入到支氣管中,可以幫助醫生直接觀察到氣管、支氣管黏膜、管腔病變的情況。支氣管肺泡灌洗是指通過支氣管鏡向支氣管肺泡內注入規定量的無菌生理鹽水,充分吸引獲得合格的肺泡灌洗液後進行相關檢測,特別是感染病原檢測;同時可以對肺炎局部進行沖洗,排出肺炎區域大量的炎性分泌物(痰液),達到對肺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目的。

針對家長擔心的“洗肺”操作,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周薇11月12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介紹,“今年支原體肺炎的患兒進行肺灌洗治療的確實比較多。肺灌洗有嚴格的操作指徵,比如患兒出現了肺不張、局部實變,甚至有壞死和痰栓形成等非常嚴重的炎症反應,這時可能需要在支氣管鏡下進行肺灌洗,讓氣道通暢,同時在鏡下也可以看到肺部病變的程度。”

支原體肺炎

最好輸液治療?

得了支原體肺炎是否最好輸液治療?周薇表示,有些家長認爲靜脈輸液優於口服治療,實際上沒有這樣的結論。應根據患兒的病情選擇治療方式,重症肺炎的患兒可以選擇靜脈輸液,而大部分患兒屬於輕症,可以口服藥物治療。

“感染肺炎支原體後,在開始發燒前有幾天的潛伏期,這時患者就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周薇表示,戴口罩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感染,但讓兒童一直嚴格規範地佩戴口罩並不現實。少去人員密集的密閉公共場所、屋內勤通風換氣、學校定期打掃消毒、增加戶外活動等,都對預防感染有所幫助。

建議老人和兒童接種肺炎疫苗

謹遵醫囑選擇用藥

除了支原體,細菌、病毒也都可以導致肺炎。北京胸科醫院呼吸科主任葉寰提示,肺炎患者常有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等典型症狀,低齡兒童和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防範。建議65歲以上老年人和兒童接種肺炎疫苗,儘管目前沒有針對肺炎支原體的疫苗,但肺炎疫苗可對多種肺炎球菌起到預防作用。

專家提示,針對不同病原體引起的肺炎,用藥選擇也有所不同,比如對於支原體肺炎,青黴素和頭孢類抗生素沒有效果,最常用的是大環內酯類的抗生素。懷疑感染肺炎的患者應及時到醫院就醫,確診後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等盲目用藥情況。

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綜合新華社、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大皖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