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宜都模式(以下简称宜都模式)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宜都市以打造全国县域治理现代化样板区为目标,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强化全民思想政治基础,强化现代化信息平台和治理队伍基础,推进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序的社会力量整体融合,走出了一条“党建强引领、双基作支撑、三治聚人心、融合添优势、发展惠民生”的新路子。

“宜都模式”是对党中央创新社会治理重大部署的基层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2018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也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从全局战略高度和治理层级为切入点,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提出了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新理念。“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宜都模式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系列要求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重申“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表明“三治融合”治理社会体系已由个案示范上升到顶层战略设计层面。宜都模式的出现,不仅是湖北省宜都市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五治”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延伸和映射,更是全面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探索。

“宜都模式”具备先行先试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宜都模式”是把“双基强化”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的依托支撑,注重发挥基层治理思想支撑和治理队伍保障的重要作用。具体是指,大力推动“全民思想政治基础”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基层治理教育实践,培养基层社会治理中各主体共同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并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积极优化基层治理教育体系、发挥榜样力量,提升基层主体正确认识、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认同度,为“三治融合”打牢思想理念支点。同时,抓住群众、干部和现代化手段这三个关键变量,通过调动社会主体治理的积极性,并将新时代精神和新的科技手段持续嵌入到社会治理的过程之中,从而推动“自治、法治、德治”在价值理念、多元主体、功能成效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这必将增强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理想信念和行动自觉,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精神能量和内生动力。

“宜都模式”的运用积极回应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需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治理的每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解决人民最急迫的问题、关心人民最切身的感受。作为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宜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发急迫地转化为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宜都市社会治理的实际正好印证了这一现实,宜都与其它中部县域一样,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社会环境变化之快、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宜都模式”坚持问题导向、群众导向,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法学法律工作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合理调整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核心理念和价值根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贾威(宜都市民政局)

责编:丁楚风【责任编辑:伍佳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