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馬子卿    

11月21日,在21世紀經濟報道舉辦的2023碳中和年度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雷曜發表演講時指出,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不可畢其功於一役,要依靠市場化合理定價機制,將有限的資金要素合理配置。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雷曜

圖片來源:主辦方

雷曜指出,一方面,需要做好可持續性披露和定價能力建設,讓經營主體一方面受到最嚴格、最嚴密的保護;另一方面,還要在市場化體系下獲得合理回報,驅動市場建設綠色低碳能源體系。

國際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發展迅速

雷曜在會議上介紹,國際上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發展非常迅速,爲全球金融市場發展和配置綠色資源的能力提供了新的契機。

今年6月,成立不到兩年的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就完成併發布了第一批兩個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一般披露準則和氣候相關披露準則。8月,歐盟委員會正式通過了關於首批12套《歐盟可持續發展報告準則》披露信息的授權法案。更早前,美國證監會發布了面向投資者的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的提升和標準化的提案。

雷曜說,國際上對於氣候相關信息的披露,形成了較高的披露準則。他認爲,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提高環境氣候信息披露的強制性和規範性,有利於引導和促進全社會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也可以讓我們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實現能源系統的綠色低碳轉型。

做好中國版可持續披露準則研發

雷曜提出,要做好中國版的可持續披露準則研發工作。金融機構的環境信息披露是我國綠色金融體系五大支柱之一,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碳達峯、碳中和重大基礎性安排。

根據調研,雷曜瞭解到,不少市場主體呼籲,中國版可持續準則要與國際標準積極驅動,以降低跨國經營和跨國投資的技術成本,有效應對潛在的綠色貿易壁壘,利於我國金融市場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雷曜指出,“‘趨同不等於等同’。中國的可持續披露準則應彰顯中國特色,服從中國法律的有關要求。”

此外,雷曜還提出,要積極利用數字科技,提高綠色金融市場機制的完善,提高綠色投資回報的風險定價效果。

他說,目前,從全球看,各類企業EGS報告或者可持續報告都剛剛啓動,缺乏相關的專業人才,缺乏編制經驗和數據基礎設施。要降低可持續發展信息的披露成本,提高披露效率,既要依靠第二方、第三方評估機制,設置過渡期等制度性安排,更要強化數字化的科技賦能。

因此,他建議加強可持續披露工作的數字化、標準化和智能化。第一步可以探索在供應鏈碳足跡管理、報告編制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整體數字化水平;第二步強化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的分類標準建設,並嵌入各類金融產品的設計和市場定價。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40023387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