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網

“新能源產業爲什麼在中國發展最快?爲什麼在中國新能源現在是全球領先?有些人說是政府補貼,但中金研究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結果顯示政府補貼不是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規模,規模大了,單位成本就是比別人低,研發能力就是比別人強。”11月22日,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中金研究院院長彭文生在由《財經》雜誌、財經網、《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財經》年會2024:預測與戰略”上如此表示。

在新發展階段,爲什麼規模經濟是新增長點?彭文生表示,首先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因爲數字產品,數字服務它的邊際成本很低,幾乎是零,所以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的規模可以做的很大,只要有人,經濟體量大。

其次是逆全球化。在逆全球化時代,小國參與全球分工,實現規模經濟的空間小了,大國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最後是綠色轉型。新能源的發電成本多快的下降?什麼時候低於化石能源的成本呢?其實和規模經濟很有關係。

他認爲,中國之所以能爲全球的綠色轉型作出貢獻,這個基礎不是政府補貼,是中國的規模經濟。“規模經濟是人類社會提高生活水平的最根本的路徑。”彭文生強調。

彭文生指出,新的增長來源從投資來講,數字經濟、綠色轉型確實是現在新的增長點。

以下爲發言實錄:

彭文生:剛纔李院長談了一個當前大家很關心的債務問題,朱總也是我的老領導,講了一個大家對未來的願景,綠色轉型怎麼樣是新的增長的來源。我今天跟大家彙報的內容一定意義上和朱總講的是類似的,可以說是從另外一個側面來講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來源,包括綠色轉型。

規模經濟這個概念是經濟學一個古老的概念,非常直觀。一個產品的產量大了,單位成本就低,比如一個汽車製造廠年產10萬輛車和年產100萬輛車,一般情況下年產100萬輛車的,每輛車的成本會比年產10萬輛低一些,爲什麼呢?一些固定成本,廠房、機器設備、採購、人力、IT成本分攤到每一輛車上面會隨着產量的增加而降低,這不是什麼特別新的概念。

我們要看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在人類的生活水平,什麼時候纔是真正的大幅提升?工業革命以後,工業經濟以後。爲什麼在工業經濟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呢?爲什麼農業社會生活水平提升很慢呢?其實和規模經濟有很大關係。因爲在農業經濟時代,你很難提高單位的產量,不是說我開墾的土地多了,種的地多了,每畝地的產量就增加。但是工業經濟時代不一樣,一個工廠生產某一個產品的量多了,單位成本就下降了。

但是規模經濟是怎麼來的?理論上講,我們可以全球生產一件產品,產量最大,成本最低,但是那個不現實,因爲我們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怎麼辦?要分工和貿易。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裏面講一個國家財富的來源,什麼叫市場?市場就是分工和貿易,通過分工聚焦每一個行業做自己的事情,規模做大,成本降低。怎麼分工?需要人,人多了才能分工,一個小的國家只有幾百萬人,你很難做行業的細分。我們在思考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點的時候,現在大家看到的很多是負面的,人口老齡化、債務問題、利益全球化問題,有沒有一些新增的亮點?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

從人口來講,看人口問題有兩個視角,一個是看年齡結構,就是從人口紅利到老齡化。一個是看人口總量,人口總量有兩個不同的觀點,有人把它看成是消費者,就是負擔,包括今天我們講的氣候問題,綠色轉型、環境污染,也有人說那是人口的數量太多了,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說:“如果每個中國人的消費水平都趕上美國的話,這個世界就難以承受了”,講的是消費者的消費負擔。馬爾薩斯人口原理就講的這個。但是人也是生產者,所以亞當斯密《國富論》裏面把人看成是一個創新生產的能力,人多力量大。我們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人多力量大,後面把人看成負擔,就是搞計劃生育,到底哪個觀念是對的呢?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把人看成是生產者,不僅僅是負擔,更多的是創造。我們的人口規模現在跟印度可能差不多,也可能印度比我們高一點,從分工的細化來講,中國是有實現規模經濟的基礎的。

規模經濟不僅僅體現在製造業的產品的單位成本下降,它還體現在公共服務。例如,在中國年輕的男性不需要擔心我不想參軍,我必須參軍,這個在世界上好多國家都有這個問題,爲什麼中國沒這個問題?因爲國防作爲一種公共服務分攤到每個人的成本在人口多的國家是很低的,中國的基礎設施爲什麼建的這麼好?因爲基礎設施也有規模經濟效應,使用的人越多,單位成本越低,人口多的國家,因爲分攤成本,大家能夠享受一個更好的公共服務。

還有創新,創新要研發投入,規模越大,研發的成本分攤到每一件產品,每一個人的成本就低了,所以和創新經濟也緊密相連。創新經濟和人力資本有關係。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超過2億,第二位是印度,第三位是美國,它們兩個差不多,都不到1億人。也就是說我們接受高等教育人的總數是超過美國和印度的總和,我們的規模經濟在創新方面也是一個重要的有人力資本的支撐。

從需求端來講,一個消費市場大的經濟體,它的創新能力更強,我們怎麼來衡量創新能力呢?我們這裏看到的是每一百萬人專利申請數量,這不是每個國家總體的專利申請數量,而是每一百萬人,也就是說單位的創新能力,每個人平均的創新能力是和消費市場的總規模有關係的,總規模越大,每一百萬人申請專利的數量越高,排在前面的美國、中國、日本、德國這幾個人均專利申請數量比較高的國家都是消費市場很大。

我講這些大家自然會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有規模經濟效應,這個世界上只要中國能生產的東西,似乎很難有一個國家能夠跟我們競爭,能夠比我們以更低的成本生產,這就是中國的規模經濟效應。大家可能會說這不是一個新的東西,中國作爲人口大國,第二大經濟體已經好長時間了,爲什麼未來規模經濟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呢?我在2013出的書《漸行漸遠的紅利》,就是講人口年齡結構,人口老齡化帶來經濟增長的下滑,今天講的是不是要打自己的臉?要否定以前自己的觀點呢?不是。在新發展階段,爲什麼規模經濟是新增長點?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因爲數字產品,數字服務它的邊際成本很低,幾乎是零,所以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的規模可以做的很大,只要有人,經濟體量大。我們看數字企業就是中美全球最大的企業,這幾年印度也起來了,因爲印度的人多。如果我們要看最新人工智能,全球大模型的數量增長就是中美,其他國家加在一起都趕不上中單個的,這是數字發展階段規模經濟作爲新增長點的體現。

第二個,逆全球化。小型經濟體可以通過參與全球分工,聚焦一個行業。比如臺灣地區聚焦半導體,它在這個行業把規模做大,服務全球市場,也能享受規模大所帶來的效率的提升,單位成本的下降。但是在逆全球化時代,這個空間小了,美國要求臺積電把它的先進產能要放在美國,在逆全球化時代,小國參與全球分工,實現規模經濟的空間小了,大國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第三個,就是綠色轉型。新能源的發電成本多快的下降?什麼時候低於化石能源的成本呢?其實和規模經濟很有關係。大家看這張圖光伏組件和鋰電池,這是全球數據,從光伏組件70年代到現在,鋰電池從90年代到現在,隨着裝機容量的增加,單位價格快速下降,這就是規模經濟。新能源產業爲什麼在中國發展最快?爲什麼在中國新能源現在是全球領先?有些人說是政府補貼,歐洲說要開展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我們中金研究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結果顯示政府補貼不是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規模,規模大了,單位成本就是比別人低,研發能力就是比別人強。

爲什麼綠色產業具有規模經濟效應呢?煤電和氣電發電成本里面,設備成本佔20%到40%,新能源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設備成本超過80%,新能源就是製造業,而製造業有規模經濟效應。

第二,新能源行業研發是技術密集行業,研發的強度比化石能源開採行業要高很多,這是A股的上市公司,我們分新能源設備製造行業、化石能源開採,新能源的研發強度高,創新的能力強。研發規模越到,分攤到每一件的成本越低。還有新能源更依賴公共基礎設施,比如說特高壓的建設,充電樁網的建設,這都是公共服務,而公共服務使用的人越多單位成本越低。

我們看電動車和燃油車比較,電動車裏面70%以上的成本和數字技術有關係,燃油車只有20%跟數字技術有關係,數字經濟帶有規模效應,它的規模效應更強。所以中國之所以能爲全球的綠色轉型作出貢獻,這個基礎不是政府補貼,是中國的規模經濟。這張圖不同的人看可能有不同的反應,這張圖顯示中國的規模經濟效應爲全球的綠色轉型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們爲全球提供了低成本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車,但是有些人看到可能說中國產業這麼強,我們怎麼辦?最近歐盟和美國說我們是政府補貼的問題。

最後,我講一講我們面臨的是什麼?我們有這個基礎,我們有這個潛力,我們怎麼把規模經濟的效應發揮出來?讓規模經濟成爲一個新的增長點。我最後強調一點,就是需求端的因素,大市場。這個大市場,尤其是消費市場的培育,回到李院長講的債務問題。其實房地產是順週期的行業,你用順週期的行業做逆週期的調節,不是不可能,難度比較大。政策性金融幫助企業,企業代表的不是最終需求,而財促進消費,增加居民收入,代表的是最終需求,這個最終需求既有利於穩定當前的增長,又有利於提振中國的消費市場規模,促進長遠的經濟創新的成長。

以上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規模經濟是一個老的概念,但是似乎現在大家重視不夠,我談規模經濟有不少人可能覺得這個東西是什麼?什麼叫規模經濟?其實規模經濟是人類社會提高生活水平的最根本的路徑,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