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電科與華錄集團實施重組,後者不再作爲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所涉易華錄等A股公司24日股價多有表現。

這是今年首例央企集團層面的戰略性重組,國資委“央企名錄”企業數量將同步調減。對於這次整合,可以從“實體”與“資本市場”兩個維度來觀察。

近些年來,央企重組屢有現身,“兩船”、“兩核”等重組都是代表。從產業視角來看,與其他案例相比,中國電科整合華錄集團,既有相同點,也體現出自己的特點。

一方面,實現雙方優勢互補,減少同質化競爭仍是主要考量,這也是央企提高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路徑。另一方面,華錄集團整體資產規模和營收規模相對偏小,中國電科則是“大塊頭”的硬核力量,兩主體的重組能夠減少國資管理難度,同時也有利於提升兩集團公司資源與競爭力。

從本質來看,中國電科重組華錄集團,兼具專業化整合、產業化整合雙重屬性。前者有利於提高我國國資係數字產業的集中度,通過專業化整合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鏈控制力、影響力的指向更加強化。後者則具有打造現代化的數字產業集羣的指向,可以視爲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一次大動作。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都是重要要素,這既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也要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弱項,從而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從本次整合來看,央企重組成爲推動數字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加快形成的重要路徑。這顯然有利於完善國有資本在數字產業的佈局。而現代化數字產業體系的打造,則進一步有利於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從這個角度看,本次整合不僅僅指向“大”,也同步指向“強”、指向“現代化產業體系”。

實際上,除了本次整合主體所在的信息技術之外,央企在醫藥健康、智能裝備、資源能源等領域,在藉助專業化整合提高產業競爭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也還有不小的空間。待時機成熟,重組整合也有望成爲重要的方式和抓手。

從資本市場視角來看,回顧中國電科成爲整合大平臺的諸多節點,也有一些關注點。

其一,此前市場曾一度猜測中國電科與中國電子“雙電”合併,在這一預期下,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也曾有所表現。

之所以出現這一預期,是因爲兩家央企同屬中國信息產業國有骨幹企業,彼此業務既有重合又有互補,因此有種市場聲音認爲,有組建“信創國家隊航母”集中優勢力量攻堅克難的可能。從本次中國電科整合華錄集團看來,市場預期雖然會提前體現,但也時有偏差。

其二,華錄集團“奔赴”中國電科,這並非中國電科近些年來首次有央企資產併入。實際上,中國電科已經多次活躍在央企重組整合的舞臺。此前,中國普天就曾整體併入,當時也曾涉及十餘家上市公司。

無論是中國普天還是華錄集團,市場往往都是先從這些央企旗下上市公司公告得知的消息,而後才進入國資批准程序,此後相關公司進行實控人變更。例如,華錄集團下屬上市公司易華錄早在今年4月就已“劇透”了本次央企重組,這體現出國資繫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及時性、公平性與透明度。相較於市場預期和傳言,這纔是真正的“信披力量”。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相關文章